手術前必看!麻醉風險到底該怎么防?
01 麻醉風險到底是什么?
有不少人提起麻醉就發怵,擔心“一睡不起”。其實,麻醉和我們晚上睡覺很不一樣。麻醉有點像讓身體的“感知系統”暫時關機,但所有“開關”都握在麻醉醫生手中。他們用各種儀器盯著心跳、呼吸、血壓等重要指標,隨時隨地調整方案——整個過程中,人始終處于密切監控下。你可以想象成飛機駕駛艙里有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被及時察覺和處理。
需要打破一個誤區:麻醉不是“睡過去就全靠運氣能不能醒來”。其實絕大多數人手術后都能平安蘇醒。真正會發生問題的,往往是身體本來就有基礎疾病,或者手術本身異常復雜,導致一些突發狀況??傊樽肀旧聿豢膳?,關鍵在于規范操作和科學評估。
?? 提醒:怕麻醉,不如多了解!問清楚流程、坦誠交流,能幫你大幅降低擔憂。
02 哪些人更容易出現麻醉意外?
- 1. 肥胖人群
比如40歲的王先生,體重超標30公斤,晚上打呼嚕嚴重。麻醉時他更容易氣道不暢,麻醉藥在身體的分布也會變慢或變強,監測難度增加。 - 2. 高齡患者
像一位76歲的奶奶,日常心率偏慢。隨著年齡增長,心臟、大腦等“老化零件”對麻醉藥響應也變得更慢且不穩定,恢復速度慢。 - 3. 有呼吸系統疾病者
比如一位患慢性哮喘的中年女性,肺部原本就不通暢,遇上麻醉容易加重呼吸困難或痙攣。 - 4. 藥物過敏或特殊代謝者
曾經有位30歲的小伙子,小時候注射青霉素發生過過敏反應。麻醉時如果選錯藥物,輕則皮疹,重則超敏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 很多時候,"風險人群"和基礎疾病相關。如果有慢性病、過敏、體重異常,麻醉醫生會格外留意。
03 手術前必須做的3項準備
- 禁食8小時
為什么這點很關鍵?簡單來說,麻醉會讓我們的吞咽和咳嗽反射變弱。如果胃里有食物,容易嗆到氣管甚至引發窒息。所以禁食8小時,連水都建議提前2小時停止攝入,是避免危險的根本。 - 如實告知用藥史
服用降壓藥、降糖藥、抗凝劑,或者各種中藥保健品,都需要提前告訴醫生。有條件的話,可以列個表單,比如:
藥品/保健品名 用法 用藥時間 氯沙坦 每日一次 3年 魚油膠囊 偶爾 6個月 - 術前心電圖等檢查
有人覺得“心電圖沒必要,每次都要做”,其實這一步主要是為監測心臟功能,發現潛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問題,及時調整用藥和手術安排。而不是"為做而做"。尤其是高齡或有心臟病史,更不能跳過。
?? 提前和醫生溝通,準備一份個人健康小檔案,有助于提高手術安全性。
04 麻醉方式怎么選才安全?
麻醉沒有“一刀切”方案。不同手術場景、身體狀況會影響選擇,來看三大主流方式:
麻醉方式 | 常用場景 | 醒來快慢 | 麻醉醫生責任 |
---|---|---|---|
全身麻醉 | 大型腹部、胸部手術 部分骨科、腦外科 | 通常需要蘇醒室恢復 | 全程調整藥量、支持生命功能 |
椎管內麻醉 (俗稱“半麻”) | 剖腹產、下肢手術 | 局部麻醉失效后恢復 | 精確定位神經阻斷 |
局部麻醉 | 小手術、縫合等 | 恢復最快 | 確保藥量不過高 |
????? 具體采用哪種麻醉,醫生會結合你的身體情況、手術部位和個人意愿綜合判斷。
05 術后恢復期要警惕什么?
- 持續嘔吐:偶爾惡心不算異常,但如果連續幾小時無法進水,需及時告知醫護。
- 呼吸困難:正常情況下,麻醉恢復后呼吸很快變順暢。如果仍覺得喘不過氣、胸口壓抑,要馬上提出。
- 意識模糊:手術結束后出現短時迷糊正常,但如果一直神志不清,或者叫不醒,要引起關注。
- 其他異常(如手腳麻木、劇烈頭痛):可能與麻醉有關,也需排查其他風險。
? 恢復期的24小時非常重要,最好有家屬或朋友全程陪護,便于隨時發現異常情況。
建議觀察點 | 具體做法 |
---|---|
進食喝水 | 看能否正常咽下、無嗆咳 |
呼吸頻率 | 與術前基本持平 |
意識狀態 | 溝通正常、能叫醒 |
06 降低風險的4個科學方法
- 戒煙至少2周 ?
找個實際的小任務要求:手術前兩周完全不吸煙,對肺功能改善明顯,有助于降低術中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 加強呼吸功能鍛煉 ??
每天堅持做腹式呼吸、吹氣球等簡單訓練,能提升呼吸道“清潔力”,幫助術后更好地排痰和恢復。 - 如實完整填寫健康問卷 ??
不要遺漏任何慢性病、家族史或者特殊反應,這直接影響用藥和方案調整。盡量帶齊既往就診、檢查報告。 - 調整作息、保持體重
不必急于減重,但規律作息、適當鍛煉可以讓身體狀態更好,對全麻尤其有幫助。
?? 日常健康管理,更易在關鍵時刻幫助你扭轉風險。
麻醉前必查清單(可截圖保存)
- 禁食/禁飲時間檢查 ??
- 全部用藥和保健品清單 ??
- 疾病史/家族史一條不漏 ??
- 術前檢查結果(心電圖/胸片/化驗單) ??
- 近期感冒、咳嗽、發熱如實報告 ??
- 平常藥物過敏、麻醉異常史一并提醒 ??
- 提前備好24小時陪護 ??
?? 看似繁瑣,其實都是安全的護欄。對自己誠實一點,手術路上就安心不少。建議把這份清單轉發給需要的家人朋友,也許就在關鍵時刻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