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科學識別與有效防治指南
01 簡單分清:感冒≠肺炎
有人用“得了風寒”作為萬能解釋,但醫學上,呼吸道感染其實有“上下”之分:上呼吸道感染指的是感冒、咽炎、鼻炎這些,通常表現為嗓子癢、流鼻涕、輕微咳嗽。下呼吸道感染,比如支氣管炎、肺炎,就更嚴重一些,可能出現胸悶、明顯咳嗽,甚至呼吸費勁。
舉例說,25歲的李先生前幾天早上起床,剛開始覺得咽喉有點干,鼻子不太通,可喝點熱水休息兩天就好了。這種往往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相反,68歲的陳阿姨起病兩天后,出現了持續高燒、劇烈咳嗽,還覺得胸口憋悶,最后需要住院,這就屬于下呼吸道感染,危險性高很多。
上呼吸道感染 | 下呼吸道感染 |
---|---|
主要癥狀:輕微咳嗽、流涕、喉嚨痛 | 主要癥狀:劇烈咳嗽、胸悶、呼吸困難 |
常見類型:感冒、咽炎、鼻炎 | 常見類型:支氣管炎、肺炎 |
多為自愈 | 可危及生命 |
02 有這些表現,盡快就醫!??
- 持續發熱(>38.5℃,3天以上): 普通感冒大多沒有高熱;持續高燒尤其要警惕。
- 呼吸變快、氣喘: 成人每分鐘呼吸>30次,或出現明顯呼吸費勁。
- 胸口痛或脹悶: 下呼吸道感染的典型信號,尤其走動時癥狀加重。
- 唇色發紫、面色蒼白: 說明身體缺氧,屬于嚴重警告。
- 孩子身體軟弱、頻繁嘔吐: 兒童出現反復嘔吐、意識不清、哭鬧無力,要馬上送醫。
- 老年人食欲明顯下降、嗜睡: 高齡人群癥狀?!安坏湫汀?,哪怕不發燒,精神狀態變差也不能忽略。
簡單來說,癥狀輕微、偶爾咳嗽,居家休息通常沒大問題。但如果癥狀明顯惡化,發展到上面這些表現,千萬不能拖延就醫。
03 呼吸道總出事,原因在這兒 ??
有些人秋冬一到,總是反復感冒、咳嗽,其實和身體免疫系統密切相關。呼吸道感染的出現,常常有下面這些“推手”——
影響因素 | 具體表現 |
---|---|
病毒變異 | 流感、冠狀病毒等變異快,原有免疫力跟不上 |
免疫力低下 | 身體抵抗力變弱,容易讓致病菌乘虛而入 |
氣候/環境 | 秋冬氣候干燥,冷空氣刺激氣管,增加風險 |
年齡/慢病 | 老人、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糖尿?。?,防護力不足 |
研究發現,65歲以上人群,每年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高于年輕人。免疫力像防護墻,墻上有漏洞,病毒細菌更容易進攻。
04 醫院里會查哪些?別緊張!??
一遇上咳嗽發燒,很多人擔心醫院里的檢查復雜又麻煩。其實,有三項常用檢查,醫生用來判斷感染類型和嚴重程度:
- 咽拭子/鼻拭子:通過棉簽取咽喉或鼻腔分泌物,快速檢測常見病毒或細菌。
- 血常規:抽血分析白細胞等指標,區分病毒性感染(白細胞正?;蚪档停┖图毦愿腥荆ò准毎撸?。
- 胸片(X線):對持續發熱、呼吸困難的人尤其重要,可發現肺炎等異常影像。
舉個例子,42歲的職場媽媽王女士出現高燒、咳嗽后,醫生先做了血常規和胸片,很快排除了重癥肺炎,解除了她的顧慮。簡單流程其實幫助大家少走彎路。
05 抗生素不是萬能藥 ??
“抗生素吃一點就好了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問。其實,感冒等多數呼吸道感染屬于病毒性感染,抗生素對病毒不起作用。只有細菌感染,比如部分肺炎、化膿性扁桃體炎,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感染類型 | 對應治療 |
---|---|
病毒性感染 | 對癥處理(如退燒、止咳、補液) |
細菌性感染 | 醫生指導下用抗生素,療程要足夠 |
偶爾有朋友覺得“多吃幾天抗生素保險”,其實反而可能導致耐藥,還影響腸道健康。最靠譜的做法,是按醫生建議用藥,把療程用夠,不隨便停藥。
06 5步防護法,風險降60% ??
措施 | 具體做法 | 適合人群 |
---|---|---|
接種疫苗 | 流感、肺炎球菌疫苗每年按需接種 | 老人、慢病患者、孩童 |
正確洗手 | 流水+肥皂,揉搓20秒,重點在指縫和指甲 | 所有人 |
保持室內通風 | 每天開窗2~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鐘 | 家庭、幼兒園、學校 |
均衡膳食 | 奶類、蛋類、蔬果、粗雜糧合理搭配,避免單一飲食 | 養護身體者 |
適度鍛煉 | 每天快走半小時,增強免疫力 | 青壯年、老人 |
有實驗表明,堅持做到上面5點,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可以降低到60%。生活里做到這些,比單一依賴藥物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