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這些癥狀別忽視,科學應對很簡單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為什么秋冬季節更容易中招?
很多人一到換季就開始流鼻涕,喉嚨癢,甚至一咳就停不下來。其實,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指鼻腔、咽喉(喉嚨)等部位出現炎癥,多以病毒為主,也可能由細菌引發。感冒、咽炎、鼻炎等都屬于這個范疇。
秋冬季節是高發期,主要因為氣溫驟變會削弱黏膜的屏障功能,還容易讓病毒活躍。室內門窗緊閉,空氣流通差,也讓病原體更容易在人群中傳播(比如辦公樓、教室、地鐵車廂)。說起來,上呼吸道就像城市的“交通要道”,一堵車,各種問題就跟著來了。
?? 上呼吸道感染 80% 以上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對普通感冒通常無效。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如何區分普通感冒和嚴重感染?
小感冒癥狀變化很快,如何判斷是否要看醫生?下面這個表格幫你簡單區分——
輕微癥狀 | 嚴重警示信號 |
---|---|
鼻塞、流清涕 喉嚨輕微發癢 偶爾咳嗽,基本能正常說話吃飯 輕度乏力 | 持續高熱(>39℃超過3天) 呼吸急促、氣短 咽痛明顯,吃飯喝水困難 持續劇烈咳嗽、咳血 意識模糊或精神差 |
有位65歲的老人,本以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沒太重視,結果第二天開始喘不上氣,送醫后被診斷為肺炎。這提醒我們,對于老人、慢性病患者,一旦有呼吸困難、高燒不退等表現,一定別拖延就診。
?? 出現嚴重癥狀務必及時就醫,尤其是兒童、老年人或特殊人群。
03 為什么你會反復感冒?這些因素在悄悄削弱免疫力
- 病毒傳播快:通過飛沫傳播,公交、超市、辦公室這類空間最容易“接力賽”。調查數據顯示,成年人一年平均感冒2-4次,小孩更多。
- 免疫力下滑:睡眠不足、壓力大、營養不均衡,會讓人體自我保護力減弱。比如最近一位28歲的上班族,連續熬夜加班后連續感冒,休息好以后很快恢復。
- 特殊人群易感:老年人和兒童(免疫系統發育/衰退),以及慢性病患者,本身體質就更容易被病毒“盯上”。
- 外部環境:天氣驟冷、空氣干燥、缺乏運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變化,都會給病毒提供“可趁之機”。
?? 研究顯示,病毒感染占上呼吸道感染的70-80%,但提高生活質量能有效減少復發。
04 醫生如何診斷?需要做哪些檢查?
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通過醫生的仔細問診和體格檢查就能初步判斷。通常詢問包括:最近有無接觸感冒病人?癥狀起始和持續時間?發熱情況?咳嗽有無痰?呼吸是否順暢?
體格檢查很重要。醫生會觀察咽喉、扁桃體有無紅腫,看鼻腔分泌物以及聽診呼吸音。
如果癥狀持續或有疑似并發癥(例如持續高熱、呼吸異常),可能需要以下檢查:
- 血常規:幫助判斷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細菌感染白細胞常升高)。
- 咽拭子/病毒檢測:必要時確定具體病原體,有利于精準用藥。
- 胸片:懷疑發展為肺炎時采取,尤其是高危人群居多。
?? 絕大多數感冒無需做復雜檢查,僅靠常規評估即可制定處理方案。
05 科學治療指南:什么情況該用藥?什么情況只需觀察?
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核心目的是緩解不適,減少并發癥。醫生一般會根據病毒性或細菌性感染采取區分處理。
- 病毒性為主(絕大多數感冒):以對癥處理為主——多喝水、適當休息、根據需要應用解熱鎮痛(如對乙酰氨基酚)、緩解鼻塞的滴鼻劑等。不建議擅自濫用抗生素。
- 細菌性感染(如有扁桃體化膿、高熱持續、咽喉極度腫痛等表現):可能會酌情選用抗生素,但精準用藥前通常需要醫生評估或做咽拭子檢查。
- 特殊人群(老人、慢性病患者、兒童):出現進食困難、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持續發熱等,別猶豫,及早就醫。
?? 抗生素只能針對細菌感染,病毒性感冒用藥無益反而有害。千萬別自行長期服藥。
06 做好這5件事,讓感冒遠離你和家人
- 養成勤洗手的習慣:用流動水和肥皂,揉搓雙手不少于20秒,外出回家、吃飯前、護理小孩時都要洗。研究發現,正確洗手可降低45%的感染風險。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至少開窗通風2次,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家庭和辦公區域。
- 加強鍛煉:散步、慢跑、做瑜伽,提高身體“免疫小衛士”活力。每周3-5次,每次半小時就很有好處。
- 均衡飲食助力免疫:蔬菜(如胡蘿卜、西蘭花)和水果(如獼猴桃、蘋果)富含維生素,有助于提升抵抗力。建議每天攝入五類顏色的果蔬,種類越多越好。
- 適時接種疫苗:每年一針流感疫苗,尤其推薦給老人、兒童和慢性病患者。流感季節前完成更有益。
?? 打造健康家庭,預防比治療更關鍵,好的習慣是抵御感冒的不二法門!
?? 重點小結&TIPS
- 上呼吸道感染秋冬高發,80%為病毒感染,抗生素并非萬能。
- 持續高熱、呼吸困難、精神極度萎靡等癥狀,需盡快就醫。
- 成年人每年至少有2-4次“中招”屬于正?,F象。
- 正確洗手能防掉近一半的感染!
- 身體小困擾不用慌,規律作息、少熬夜、健康飲食都是好幫手。
?? 感冒雖小麻煩,患病后別慌張,科學識別、適當休息和規范用藥,大多都能安然度過。對特殊群體或癥狀反復的情況,及時尋求醫生幫助,才是最安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