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反復發作?可能是慢性胃炎在作怪
有些人胃里總像藏著個小鈴鐺,吃點涼的或者喝點酒,就隱隱作響。其實,這種"胃不舒服"的感覺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現過——尤其在工作壓力大、應酬多或者飲食作息不規律的時候。你也許沒太當回事,但如果這種不適反復來,真的要多留個心眼。
01 什么是“慢性胃炎”?
簡單來說,慢性胃炎就是胃黏膜長期受到輕微傷害后,出現的持續性炎癥反應。它不像急性胃炎那樣突然暴發,更像小火慢燉,讓胃黏膜逐漸變得脆弱。按病理分,常見的有淺表性胃炎(主要是黏膜表層輕度受損)、萎縮性胃炎(黏膜腺體逐漸減少,出現“瘦身”)以及少見的自身免疫性胃炎和MALT淋巴瘤相關型等。多數慢性胃炎剛開始沒什么“存在感”,但時間一長,問題就可能越來越大。
類型 | 主要特點 |
---|---|
淺表性胃炎 | 黏膜細胞輕微受損,偶有炎癥細胞出現,進展慢,癌變風險較小 |
萎縮性胃炎 | 腺體減少,可能出現胃功能變弱,部分人有癌前變化風險 |
特殊類型 | 如自身免疫性或與MALT淋巴瘤相關,需??铺幚?/td> |
02 出現這些表現,別忽視胃的“報警”
- 1. 上腹隱痛:大多數人都沒劇烈疼痛感,而是類似輕微的壓痛,或者像脹脹的感覺。有位45歲的男士,最近發現每天上午快到中午時腹部有點發酸,這種情況一周要出現三四次,持續半小時左右,雖不影響工作,卻讓他有點犯嘀咕。
- 2. 餐后脹滿感:吃了不多,卻覺得肚子漲得不行,經常需要靠“不吃”來緩解。
- 3. 反酸、噯氣:胃里的酸水時常冒上來,說不準什么時候就要“打嗝”。
- 4. 惡心或食欲減退:不是每天都有,但隔三差五胃口就變差,尤其飯后更明顯。
- 5. 無癥狀時期也常見:有些人即使胃黏膜已有改變,自己卻完全感覺不到。這就提醒,長期胃不適的人,別等癥狀加重才去查查肚子。
03 胃為什么會“生氣”?——三大禍首
胃本來有一套“自我修復機制”,可一些外界和體內的刺激,容易干擾這套系統,慢慢把胃黏膜推向炎癥甚至萎縮。比較常見的原因有:
- 幽門螺桿菌感染(約70%相關):這是一種幾乎可以“悄悄定居”在胃里的細菌,靠分泌物刺激胃壁,使炎癥持久不愈,進而增加潰瘍和癌變風險。
- 藥物刺激: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長期吃,很容易讓胃黏膜“原本就脆的那層皮”變得更薄,直接受傷。
- 膽汁反流:胃和十二指腸之間的閥門不嚴,膽汁逆流進入胃腔,化學性傷害讓胃黏膜頻繁“受氣”。
除此之外,年紀變大、遺傳因素、精神壓力大等也會影響胃黏膜健康,但前面三個才是公認的最大禍首。
04 科學檢查:這些項目少不了
一旦上腹部不適反復或者癥狀有加重,不要怕麻煩,科學確診才是關鍵。胃鏡依然是查找慢性胃炎最權威的“探測儀”,能直觀看到胃黏膜顏色、質地變化等。此外,醫生還有可能建議以下檢查:
- 胃鏡活檢:取一小塊黏膜組織化驗,判斷炎癥是否合并不典型增生或癌前病變。
- 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無創,檢測是否有這類細菌“常駐”胃內。
- 血清學檢測:篩查抗體指標,輔助判斷慢性炎癥類型。
05 難纏的慢性胃炎,規范治療有“三部曲”
治療慢性胃炎,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一般要分階段,有針對性地用藥。大致分為三步:
- 清除幽門螺桿菌:如果有細菌感染,醫生會推薦四聯療法,包括兩種抗生素+一種抑酸藥+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周期一般10~14天。“抗幽”治療能根本改善胃黏膜環境,降低潰瘍和癌變風險。
- 保護胃黏膜:用胃黏膜保護劑幫助受傷區域“打補丁”,減輕疼痛,促進自我修復。
- 緩解不適,控制癥狀:通過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拮抗劑抑制過強的胃酸分泌,讓胃壁得到喘息的機會。
06 胃炎飲食:這些習慣最實用
日常生活里,良好的飲食和作息極大程度上幫助胃黏膜恢復。下面這份飲食紅綠燈清單可以做個小參考,每次吃飯可以琢磨琢磨自己的選擇是不是更“綠燈”了??
綠燈區(推薦) | 黃燈區(適量) | 紅燈區(少吃) |
---|---|---|
|
|
|
- 一日三餐最好定時定量,有需要可以少量多餐,減少胃的壓力
- 飯菜溫度宜溫不燙,避免冷熱刺激
- 飯桌上的煙酒還是少上身,胃炎康復更快
- 口味要淡,咸菜和辣醬可以偶爾嘗嘗,但別天天吃
- 保持愉快心情,情緒緊張時,胃也會“跟著受罪”
- 運動適量,散步比劇烈跑步更適合胃炎期間
07 萎縮性胃炎:真的會癌變嗎?
萎縮性胃炎的發展路徑,大致可以比作“修路”:黏膜腺體一旦開始萎縮,后面可能出現“腸化生”(黏膜像腸道那樣改變),接著可能出現“異型增生”(細胞功能紊亂),再往后才有癌變的風險。數據上,只有極少數患者會一步步走到最后那一關。
不過,早期發現、長期規范隨訪能大大降低危險。如果胃鏡報告中提到“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醫生一般建議2年一次胃鏡復查。如果合并病變進展更快,則可適當縮短周期。
現代生活節奏快,忙碌中可能很難把胃的不適放在心上。其實,關注這些反復的小信號,對于胃健康來說,遠比等到明顯癥狀出現更重要。簡單的飲食和生活調整,搭配適時就醫,能讓胃黏膜恢復活力,也讓我們吃飯有滋有味。下次再遇到“胃不舒服”,別忍著,給自己多一點重視,就是最溫柔的自我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