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這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很簡單
01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為什么容易反復發作?
秋冬換季,很多人會出現咳嗽、嗓子痛,有的人一感冒就久久難好。門診里,總能遇到病人問:“怎么我這一年感冒好幾次?”
其實,呼吸道感染就像家中的進出通道,任何時候外界的病原體——比如病毒、細菌,甚至真菌——都可能通過空氣、飛沫進入我們的身體。它可以發生在“上呼吸道”(如鼻子、咽喉)或者“下呼吸道”(如支氣管、肺部)。
兩者區別其實很明顯:
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為咽峽炎、感冒,通常癥狀較輕。
下呼吸道感染則包括支氣管炎、肺炎,癥狀會更重一些,比如持續咳嗽、氣促。
反復感染的原因很多:病毒和細菌種類多、變異快,免疫力不足時更容易中招。季節變化、人員密集、空氣污染也是推手。有個45歲的辦公室職員,最近三個月里就因咳嗽跑了兩次呼吸科,每次都是感冒未愈又碰上新病毒。這說明身體尚未完全恢復時,再遇到新病原體就容易反復生病。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7個危險信號 ??
大部分呼吸道感染其實可以自行緩解,不過有些變化不得不警惕:
危險信號 | 具體表現 | 何時需要就醫 |
---|---|---|
1. 持續高熱 | 體溫39℃以上3天不退 | 建議48-72小時無改善即就診 |
2. 呼吸急促 | 休息時呼吸費力、心跳加快 | 短時間明顯加重要立即就醫 |
3. 咳嗽不止 | 咳嗽持續超過2周,夜間明顯影響睡眠 | 建議1周未改善時咨詢醫生 |
4. 咳痰色變 | 痰液由清變黃綠色,或帶血絲 | 痰有血應盡快去醫院 |
5. 嚴重胸痛 | 深呼吸或咳嗽時胸口刺痛 | 復雜胸痛及時排查肺炎或其他疾病 |
6. 精神萎靡 | 尤其老年人出現反應遲鈍或嗜睡 | 非典型癥狀需家人引起重視 |
7. 面色蒼白或紫紺 | 嘴唇、指甲發紫 | 提示氧氣不足,急需醫療處理 |
TIP: 如果遇到以上任何情況,特別是持續高熱、呼吸急促,不要再觀望,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呼吸科就診。
03 為什么你會中招?3大致病因素解析
- 免疫力低下
身體抵抗力下降,病原體就像趁虛而入。比如65歲的糖尿病女性,有支氣管炎病史,最近住院治療發現感染肺炎。這個例子說明慢性病患者,身體防線變弱,更容易被細菌或病毒“突破”。 - 病原體變異和傳播力強
新冠、流感病毒往往變異快、適應性強。有些流行季節,社區里呼吸道感染病例會突然增多。有統計顯示,2022年冬季,國內多地流感陽性率在一度超過25%(參考:Li et al., 2023),傳播廣泛是主要原因。 - 環境和氣候刺激
空氣中的霧霾、溫度變化,都會刺激呼吸道粘膜。有一位小學老師,每逢秋冬晨練后咽疼、咳嗽加重,這其實和吸入冷空氣、干燥空氣導致呼吸道防御力降低有關(Bauer et al., 2021)。
04 檢查怎么做?呼吸科常用診斷方法 ??
很多人一聽說要做檢查就有些發怵,其實絕大多數呼吸道感染的檢測都很常規。醫生會根據癥狀選擇合適的檢測方式,不同人群可能側重不同的檢查,具體如下表:
檢查項目 | 適用場合 | 簡單說明 |
---|---|---|
血常規 | 判斷炎癥傾向、分辨細菌還是病毒 | 大多只需抽血,15分鐘出結果 |
胸部X光片 | 可疑肺炎或下呼吸道感染 | 查看有無肺部炎癥、積液 |
咽拭子核酸/抗原檢測 | 懷疑流感、新冠等病毒感染 | 咽后壁輕輕刮取,幾小時出結論 |
痰培養 | 長期咳痰、效果不佳時 | 分析痰中細菌,幫助選藥 |
05 治療新選擇:抗病毒與對癥支持并重 ??
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并不是所有情況都用抗生素。
最常見是病毒感染,比如流感、普通感冒——其實主要靠身體自己的免疫力恢復。一般醫生會建議多喝水、注意休息,同時根據癥狀用一些退燒、止咳、化痰的藥物。
- 抗病毒藥物:明確是流感、早期服用奧司他韋,有助減少病程(CDC, 2023)。
- 抗生素:僅適用于細菌性感染,比如鏈球菌性咽炎、肺炎球菌肺炎。非細菌感染時不推薦使用,以免耐藥。
- 霧化吸入:咽喉腫痛明顯、咳嗽劇烈時,霧化療法可以幫助緩解氣道炎癥。
有位30歲的女性近期咳嗽不止,自行反復用抗生素不見效。后來門診診斷為病毒性感冒,在調整用藥、增加霧化治療后兩天內癥狀大大緩解。這告訴我們,合理用藥才能更快速康復,不要迷信抗生素。
06 預防勝于治療:呼吸科醫生的5個防護建議 ??
- 疫苗接種
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對老人、慢阻肺人群保護作用最大。
推薦: 每年秋季接種流感疫苗,65歲以上或慢性病患者額外接種肺炎球菌疫苗(Smith et al., 2021)。 - 勤洗手
手部衛生可明顯降低交叉感染。用流動水和香皂清洗20秒很有幫助。 - 保持環境通風
室內經常開窗,尤其是家庭聚會、多人居住環境。 - 合理飲食與作息
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每天攝入富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如柑橘、獼猴桃、雞蛋),對提升身體抵抗力有好處。 - 季節性防護
天氣變化大時多關注預報,外出戴口罩,避免高峰時段扎堆。
?? 行動要點提醒
- 高熱超過3天、呼吸費力或急促時要趕快就醫
- 并非所有感冒都要抗生素,別自作主張“連吃幾天”
- 平日防護做好,更容易減少反復感染困擾
- 家里有慢性病老人,飲食、疫苗、空氣流通要多管齊下
主要參考文獻
- Li, Q., et al. (2023). Influenza activity in China in winter-spring 2022: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24, 56-62.
- Bauer, C. M., et al. (2021). Impact of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old weather on respiratory infection risk: A cohort stud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29(7), 77012.
- Smith, J. K., et al. (2021). Pneumonia vaccination in adults: Recommendations and impact.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9(5), 450-462.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3). Influenza antiviral medications: Summary for clinicians. https://www.cdc.gov/flu/professionals/antivirals/summary-clinician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