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秒就有1人確診!2型糖尿病這些信號千萬別忽視
01 什么是2型糖尿???
“你怎么吃得不多,也開始擔心血糖了?”在餐桌上,有朋友這樣問。其實,2型糖尿病離我們并不遙遠。它是身體無法很好利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激素),導致血糖長期偏高的一種慢性疾病。和1型糖尿病不同,絕大部分2型是后天形成,特別是成年人常見。其最大特點,就是身體對胰島素慢慢“變得不聽話”——專業上說是“胰島素抵抗”,最后連胰島分泌也跟不上。這是它和依賴胰島素補充的1型最大的區別。
如果把身體比作一條公路,2型糖尿病就好像路上的紅綠燈總是“延遲”,指令出了問題,車流(血糖)就會堵起來。有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新發2型糖尿病患者超過5000萬,發病速度驚人(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Diabetes Atlas", 2021)。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你可能已經中招
- 1. 經??诳?、水喝得多: 不是普通天氣熱的渴,而是喝很多水也不解渴。
- 2. 尿量突然增多: 廁所頻率明顯高于以往,夜里要起夜好幾次,白天也多。
- 3. 吃飯特別有胃口,但體重卻下降: 感覺比平時餓得厲害,食量大了,卻變瘦;有位45歲的女性,半年體重掉了7斤,就是因為忽視了這個信號。
- 4. 身體總是癢,尤其是小腿、小腹、外陰部位: 皮膚干燥,抓了也不舒服。
- 5. 容易疲勞,注意力難集中: 早期也許只是偶爾感到累,后來連輕松的家務都力不從心。
- 6. 視力波動: 有時候突然看東西模糊,但休息一下又恢復。
如果這些癥狀集中出現,而且持續一段時間,建議盡快檢查血糖。單次偶發現象未必有問題,但持續一周以上,就需要高度關注。
03 為什么會得2型糖尿病?哪些因素最危險?
- ?? 內臟脂肪堆積: 腰圍、腹部脂肪增加對血糖影響最大。脂肪細胞讓胰島素變得“無能為力”,血糖就控制不住。這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風險。
- ?? 家族遺傳: 有父母或兄弟姐妹患病的人,風險會高出2-3倍。
- ? 年齡增長: 40歲以后,尤其是中老年人,胰島功能逐漸減弱,易發病。
- ?? 缺乏運動: 長期坐著不動,肌肉消耗糖分變差,也容易引發胰島素“罷工”。
- ?? 研究數據引用: 中國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超過11%,不少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高危(W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 JAMA, 2017)。
吃得油膩和胖并不是唯一原因,有人瘦卻因為遺傳也高風險。如果有類似家庭背景或肥胖,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血糖變化。
04 確診需要做哪些檢查?血糖標準怎么看?
確診糖尿病并不復雜。有時候只是一次空腹查血糖;有時候還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如果結果超出標準,需要進一步隨訪和干預。
檢查項目 | 正常值 | 糖尿病診斷標準 |
---|---|---|
空腹血糖 | < 6.1 mmol/L | ≥ 7.0 mmol/L |
餐后2小時血糖 | < 7.8 mmol/L | ≥ 11.1 mmol/L |
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 < 6.0% | ≥ 6.5% |
體檢時空腹血糖≥6.1 mmol/L就需要警覺,不要等到出現明顯癥狀才重視。
OGTT也就是喝甜水后按時測血糖,能篩查早期和“隱性”問題(專家推薦方法,見《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華醫學會,2020)。
05 控糖科學療法有哪些?做對3步血糖穩!
- 第一步:調整生活方式 早期病例,依靠合理飲食和規律運動就能改善。有位65歲的男性,發現血糖“臨界”,每天飯后散步40分鐘,三個月后血糖恢復正常。
- 第二步:藥物治療 如果單靠管住嘴、邁開腿效果不理想,醫生會考慮藥物。一線選擇通常是二甲雙胍,這種藥能增加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不過初次服用時可能有輕微胃部不適,適應后一般會緩解。如果還控不住血糖,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磺脲類、DPP-4抑制劑或SGLT-2抑制劑。
- 第三步:胰島素治療(進展期/重癥) 有些病人,尤其是病情較重或口服藥物無效時,需要胰島素。注射并不可怕,但要注意交替部位,避免局部不適。
二甲雙胍使用需監測腎功能;胰島素治愈誤區要避免——不是只有“病危”才用,早期正確用藥可延緩并發癥出現。
06 每天做到這5件事,糖友也能安心生活 ???♂?
?? 飲食搭配 主食多選全谷類,搭配豆制品,蔬菜和新鮮水果。比如一頓飯:糙米飯、炒豆腐、時令蔬菜一道。
?? 運動安排 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鐘快走、慢跑或跳舞都可以。
??? 規律作息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充分休息有利于血糖穩定。
?? 控制調味和飲料 清淡為主,飲料換成無糖或白開水,多喝湯要注意鹽分含量。
?? 定期監測 每周自行測血糖2-3次,每3個月復查糖化血紅蛋白。血糖儀要定期校準,測出的數據才可靠。
糖尿病前期時,完全有機會通過上述生活管理逆轉,不要消極等待。
07 日常小結和實用建議
- 誰都有可能和糖尿病“擦肩而過”。懂得早期信號、及時做血糖篩查,就不怕被它“悶頭一棒”。
- 1型、2型糖尿病的區分,在于是否胰島素抵抗和胰島分泌問題,不要混淆。
- 飲食上主打多樣化與全谷雜糧,運動貴在持之以恒。規律生活就是幫你修好血糖的“紅綠燈”!
- 任何醫療調整都請聽專業醫生的,不要盲目服藥。
生活習慣調整和早期篩查,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關鍵。沒遇上糖尿病最好,有一點苗頭也不用慌,做到心里有數就對了。
參考文獻
-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21). 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ition. Brussels, Belgium.
- Wang, L., Gao, P., Zhang, M., Huang, Z., et al. (2017).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 JAMA, 317(24), 2515–2523. Link
-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2020).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