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檢查通常包括:
高血壓一旦確診,怎么管控很講究。主要有兩塊內容: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
藥物類型 | 推薦人群 | 常見不良反應 |
---|---|---|
鈣拮抗劑(CCB) | 大部分中老年人 | 下肢水腫 |
ACEI/ARB | 合并糖尿病、腎功能異常 | ACEI可致干咳 |
利尿劑 | 體液潴留、心衰患者 | 低鉀血癥 |
β阻滯劑 | 有心率快、心絞痛者 | 心動過緩、乏力 |
藥物選擇需個體化,部分患者需要聯合用藥。
日常干預同樣重要,比如心態管理、規律鍛煉等。
光靠藥物還不夠,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輔助控制血壓。下面的建議完全從日常能做的事情出發。
規律鍛煉 | 每周150分鐘快步走、騎行或慢跑,血壓更易達標。 |
少熬夜 | 規律作息,睡足7小時有助于運動和飲食發揮作用。 |
保持良好心態 | 學會釋放壓力,比如做深呼吸或瑜伽。 |
家庭血壓監控 | 建議早晨起床后、睡前各測一次,填寫血壓記錄表。 |
健康飲食 | 多吃:燕麥、深色綠葉菜、豆制品、深海魚(有利控制血壓)。 每日水果:如蘋果、香蕉、獼猴桃,富含鉀可幫助調節血壓。 |
分級 | 收縮壓 (mmHg) | 舒張壓 (mmHg) | 風險特征 |
---|---|---|---|
1期 | 140-159 | 90-99 | 無癥狀靶器官損害 |
2期 | 160-179 | 100-109 | 癥狀顯現風險增加 |
3期 | ≥180 | ≥110 | 伴嚴重并發癥 |
按照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規律管理血壓能降低40%以上的中風風險(Wang et al., 2018)。對大部分人來說,堅持日常管理比短期“突擊”更管用。
高血壓其實沒想象中那么神秘,也不可怕。好好量血壓、做飲食記錄、和醫生配合,就能讓生活和健康繼續同行。別等癥狀出來再“亡羊補牢”,只要早發現、早行動,風險其實可以管得住。
這份建議,值得和家人互相提醒——畢竟,守護健康是全家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