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高發季,如何科學應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到底是什么???
每到秋冬季,不少人早上醒來就會覺得喉嚨發緊,鼻子也有點堵,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是不是又感冒了?其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醫學上說的“感冒”,它主要由各種病毒或者細菌引起,容易在寒冷季節“出沒”,變成生活里的??汀?
簡單來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部這些部位因為感染了病毒或細菌發生炎癥。90%都是病毒感染,比如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等。普通感冒和流感其實有明顯區別:普通感冒多見于咽痛、流涕、輕微發熱,有時會頭痛不適;而流感的表現更明顯,常常出現高熱、全身肌肉酸痛、甚至乏力。普通感冒雖然讓人難受,卻大多屬于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幾天內就會好起來,用不著太擔心。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
- 喉嚨痛: 多數感冒從輕微咽喉不適開始,像有點“干癢”,不是特別明顯。有的人喝口溫水后能緩解。
- 鼻塞、流涕: 早期是偶爾鼻塞、不影響呼吸,分泌物通常清亮;隨著病程發展,鼻涕可能變黃,甚至嚴重鼻塞。
- 發熱: 絕大多數人會出現低燒(38℃以下);個別人幾乎不發燒,但一直“沒精神”。
- 咳嗽: 有時開始只是輕微清嗓子,后來如果病毒蔓延,下呼吸道也會被波及。
有位28歲的女性,近期連續加班,起初只是嗓子發干、鼻子微堵,后來發熱不退,第三天出現全身疼痛,到醫院一查發現發展成了流感。這個例子和身邊很多人很像—說明身體及時報警,不能忽視。
03 為什么你會反復中招???
有人感慨,自己一年感冒好幾次,是不是免疫力太差?其實不全是。研究顯示,成年人平均每年感冒2-4次,很多都是因為病毒種類太多導致的。大約8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鼻病毒引起。病毒家族龐大,每次變異都可能逃過身體的“防守”,所以容易頻繁中招。
風險因素 | 影響機制 | 舉例場景 |
---|---|---|
病毒變異 | 新病毒亞型不斷出現,人體難以建立“永久防線” | 剛好了感冒,幾周后又染新病毒 |
免疫力下降 | 身體抵抗力變弱,容易被病毒趁虛而入 | 熬夜、壓力大的人更易反復感冒 |
密閉空間傳播 | 空氣流通差,病毒在空氣中易聚集 | 冬天辦公室/公交地鐵人多、窗戶關緊 |
年齡相關 | 兒童、老年人防御能力較弱,病毒一來影響更大 | 托兒所、養老院里人群密集 |
再強的人也會有“漏洞”讓病毒鉆空子。值得關注的是,普通的生活習慣,比如手經常摸鼻子、揉眼睛,都會為病毒“開方便之門”。
04 去醫院會查什么?
很多患者擔心感冒后要不要做一大堆檢查。實際上,大部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靠醫生問診和簡單查體就能判斷。以下是醫院常見的基礎檢查:
檢查名稱 | 臨床作用 | 檢查時長 |
---|---|---|
血常規 | 分析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白細胞異常提示細菌) | 10分鐘左右出結果 |
C反應蛋白(CRP) | 檢測炎癥水平,高值多見于細菌感染 | 同天可取報告 |
病原學檢查(如咽拭子培養) | 大多不常規要求,只為特殊病例或重癥患者 | 耗時較長 |
從專業角度講,一般5-7天可痊愈的感冒無需額外檢查。有位35歲的男性,每次有點咳嗽就反復查血,結果耗財耗神,病好起來還是靠身體自愈能力。這也說明,科學判斷比“過度擔憂”更重要。
05 科學治療記住這3點
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只需安心休息,搭配適當對癥處理。這三點建議最值得放在心上:- 對癥治療: 主要針對發熱、鼻塞、咽痛。選用安全的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物理降溫,緩解鼻塞可用生理鹽水噴鼻。買藥時注意看說明,按劑量服用。
- 抗生素需謹慎: 并不是所有感冒都要用抗生素,只有明確細菌感染(如持續高熱、黃膿鼻涕、血常規白細胞升高等)時才需要。濫用容易讓細菌“變聰明”,用藥沒效果還可能惹出副作用。
- 密切觀察病程: 一般5-7天多數人自愈。若癥狀遲遲不緩解或越來越重,比如持續高熱、劇烈咳嗽,建議及時回醫院復診。
小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實沒那么嚇人,多陪伴、合理用藥、即時觀察,身體自然會慢慢修復。
06 居家護理這樣做更有效??
除了藥物和休息,日常護理同樣重要。這里分享一些簡單實用的小方法,幫你在家也能舒服一點。
- 適當加濕空氣: 用加濕器或在暖氣房多擺一盆水,能減輕喉嚨和鼻腔的不適。
- 溫水漱口: 有助于減輕喉嚨痛和清潔口腔,不要用冷水或刺激性太大的漱口液。
- 適量多喝水: 有感冒時容易口渴,多補水能幫助排毒、緩解黏稠分泌物。
- 正常換洗及清潔: 保持被褥、衣物干凈,適當通風。不要為怕冷全身裹成“粽子”,以免體溫升高、出汗反而加重不適。
居家護理方式 | 簡單說明 |
---|---|
合理飲食 | 清淡易消化,多水果蔬菜,少吃油膩重口食物 |
規律作息 | 保證充足睡眠,減少熬夜加班 |
如果家里有老人或孩子感冒,護理時尤其要注意觀察體溫變化,有任何異常及時和醫生聯系。
07 日常預防小錦囊?
與其等生病了慌張,不如平時多給自己加點“護盾”。日常預防其實沒想象中復雜,主要就在這些細節里:
日常習慣 | 具體做法 | 健康好處 |
---|---|---|
經常用肥皂洗手 | 外出回家、飯前便后都洗 | 減少手上傳播的病毒 |
流感季節少去人多密閉場所 | 能保證空氣流通 | 降低病毒交叉的機會 |
多吃新鮮果蔬 | 蘋果、番茄、橙子常買 | 維生素C提升免疫力 |
飲食多樣化 | 主副食搭配,種類豐富 | 幫身體儲備營養、抵抗疾病 |
每日適量運動 | 快步走、瑜伽等溫和運動 | 增進體力、調動免疫細胞 |
40歲以后,建議每兩年做一次基礎體檢,順便讓醫生關心下呼吸道健康。日常只要留心這些細節,病毒自然不那么容易“黏”上你。
最后想說的話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實并不可怕,感冒時偶爾的小打小鬧是身體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如果我們學會識別癥狀、科學就醫、正確護理和預防,把患病的可能降到最低,生活也會多一份踏實和安心。有健康,日子會越過越舒心——不必擔心感冒的小麻煩,也別讓焦慮沖淡了日常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