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這些癥狀別硬扛,科學應對好得快
忙碌的生活里,誰沒遇到過“不到感冒不休息”的情況?鼻子一堵、嗓子發緊,總想著扛一扛就過去。但其實,上呼吸道感染(比如常見的感冒、咽炎)并不是磨一磨就沒事的小問題。有時候小病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帶來不少麻煩。今天就來聊聊,哪些癥狀別硬扛,正確應對更有利于恢復。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和流感是一回事嗎? ????
上呼吸道感染,實際就是鼻腔、咽喉這些“第一道大門”的發炎反應,包括普通感冒、咽喉炎、鼻竇炎等。感冒、流感和咽炎這幾個名字雖然常常混用,但其實并不完全一樣。
- 普通感冒:多數由鼻病毒或冠狀病毒帶來,常見癥狀有鼻塞、流涕、打噴嚏、輕微咳嗽。
- 流感:主要由流感病毒導致,常有發熱、全身酸痛、頭痛,癥狀比普通感冒重。
- 急性咽炎:通常咽喉疼痛明顯,有時發熱或聲音嘶啞,病原體可能是病毒也可能是細菌。
小提醒:超90%的“感冒”其實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俗稱消炎藥)對多數人毫無作用。如果沒出現細菌感染的典型表現,濫用抗生素只會增加耐藥風險。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何時該就醫? ??
日常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癥狀有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偶爾輕咳。這些癥狀大多1周內慢慢緩解。不過,有些信號一旦出現,別再拖了,盡早就醫更安全。
警示癥狀 | 含義 | 舉例 |
---|---|---|
持續發熱(>39℃ 24小時以上) | 體內炎癥超出普通感冒水平,需排查細菌感染 | 30歲的許女士感冒第3天高燒始終不退,到醫院查出急性扁桃體炎 |
呼吸急促/喘不上氣 | 可能下呼吸道或并發癥風險增加 | 一位56歲男士持續咳嗽伴上樓就氣喘,檢查為支氣管炎 |
嘴唇/指甲發紫、意識模糊 | 有缺氧、重癥表現,需急診 | 75歲老人發熱第4天,溝通遲鈍,急查發現肺炎并低氧血癥 |
反復劇烈咳嗽/咽喉疼痛明顯 | 合并支氣管炎、中耳炎等繼發感染概率高 | 8歲兒童1周劇烈咳嗽,喉嚨腫脹,經診斷為急性咽喉炎 |
別忽視:研究數據顯示,約20%呼吸道感染患者因為延誤就醫,出現了支氣管炎或肺部并發癥。(參見:Cecchini M et al., 2018)
03 為什么會反復感冒?這些因素可能正在悄悄影響你 ????
- 1. 病毒傳播快:上呼吸道病毒主要通過飛沫、手部接觸等快速擴散。像是在公交、地鐵、辦公室,只要一個人咳嗽,病毒就容易被吸入或“帶回家”。
- 2. 免疫力下降:長期熬夜、精神壓力大、睡眠時間短,都會讓免疫細胞“打盹兒”,一遇到病毒就容易“招架不住”。
- 3. 季節變化明顯:研究指出,每到冬春之交(氣溫驟降),呼吸道感染發病率會比夏天高出60%。室內門窗緊閉、空氣流通差,也是加重傳播的原因之一。
這說明,生活節奏快、環境變化大讓很多人容易中招,也解釋了為什么有些人一個季節感冒多次。
(參考:Eccles R., 2005.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參考:Eccles R., 2005.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04 去醫院要做哪些檢查?會不會很麻煩? ??
其實大部分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并不復雜,醫生首先會詳細詢問病史和進行體格檢查。輔助項目只在懷疑病情較重或難以分辨病毒、細菌時才需要。
檢查項目 | 用處 | 一般耗時 |
---|---|---|
血常規(抽血) | 判斷感染類型,白細胞計數升高多為細菌感染 | 約30分鐘 |
咽拭子/快速抗原檢測 | 檢測病毒或鏈球菌等細菌,有利于快速分型 | 10~30分鐘 |
X線/CT檢查 | 主要用于懷疑鼻竇炎、中耳炎、肺部并發癥等復雜情況 | 1小時內 |
很多時候,快檢手段能讓診斷縮短到30分鐘以內,節省等待時間。
05 治療關鍵:對癥處理更重要 ??
很多人一感冒就想吃點“消炎藥”,但90%的情況根本用不上。對于絕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是讓身體慢慢“修復”,而不是一味用藥。
對癥處理主要包括:
- 體溫超過38.5℃時,可根據醫囑短期服用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
- 鼻塞、咽痛可以使用生理鹽水漱口、滴鼻劑等緩解。
- 咳嗽若影響睡眠,醫生可能建議臨時用止咳藥。
藥物類型 | 常見用途 | 注意事項 |
---|---|---|
解熱鎮痛藥 | 低燒、頭痛、肌肉酸痛 | 避免超量、遵醫囑短期服用 |
抗病毒藥 | 流感發病48小時內有效 | 僅在醫生建議下使用 |
抗生素 | 明確細菌感染才需要 | 切勿自行購買使用 |
早期對癥處理能讓大部分患者減少40%的病程時間。
(見:Zoorob R et al., 2012.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見:Zoorob R et al., 2012.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06 康復期這樣更快好:飲食+生活實用指南 ????
- 多喝溫水:有助于稀釋呼吸道分泌物,讓“卡嗓子”的感覺減輕不少。
- 保證睡眠:研究顯示,充足的睡眠能讓康復速度提升50%。
- 適當加濕:房間保持適宜濕度(40~60%),可以防止咽喉干燥,緩解不適。
- 清淡飲食:不過度油膩,多選新鮮蔬菜水果,有助身體更快“修整”。
- 保持空氣流通:定時開窗換氣,讓細菌和病毒不易滯留。
推薦三種常見天然飲品,助力緩解不適:
飲品名稱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蜂蜜檸檬水 | 潤喉止咳,幫助化痰 | 溫水沖泡,每天1-2杯 |
生姜紅糖水 | 舒緩寒冷帶來的不適 | 天氣涼時喝,有助緩解鼻塞 |
橙汁 | 補充維生素C,增強恢復力 | 一次100ml,飯后飲用更適宜 |
Tips:康復過程中,假如體溫持續高于39℃超過1天、呼吸頻率加快、嘴唇發紫或出現意識不清,建議及時去醫院進一步診治。
參考文獻
- Cecchini, M., et al. (2018).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G7 Countries and Beyond: Economic Issues, Policies and Options for Action." OECD Health Policy Studies.
- Eccles, R. (2005).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5(11), 718-725.
- Zoorob, R., Sidani, M., Fremont, R., & Kihlberg, C. (2012).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86(7), 65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