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高發!呼吸道感染科學應對指南
01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
有些時候一陣風、一杯涼水,或是公交上那聲咳嗽,沒過幾天自己也開始不舒服了。其實,呼吸道感染是秋冬最常見的“小麻煩”之一。它包括從鼻腔、咽喉到氣管、肺部的一系列問題,上呼吸道感染多表現為感冒、咽炎、鼻竇炎,下呼吸道感染則常見支氣管炎、肺炎。
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種,癥狀較輕,而流感則更容易引起高燒和全身乏力。此外,還有乙型流感、腺病毒等其他類型。
不同類型的呼吸道感染,影響的部位和病情輕重各異。這就好比“門廳”和“客廳”里的打掃,一個簡單掃一掃,一個則需要徹底清理。
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種,癥狀較輕,而流感則更容易引起高燒和全身乏力。此外,還有乙型流感、腺病毒等其他類型。
不同類型的呼吸道感染,影響的部位和病情輕重各異。這就好比“門廳”和“客廳”里的打掃,一個簡單掃一掃,一個則需要徹底清理。
?? 小提醒:兒童、老人和體質較弱的人最容易中招,尤其在氣溫快變的時候。
02 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
有些癥狀初看像小感冒,其實已經是身體在報警。這里分早期和明確信號兩類,建議分清對待。
?? 輕微信號(剛開始時)
- 偶爾咽干、輕微鼻塞,像是吸進了灰塵
- 早上微微喉嚨發癢
- 偶爾咳嗽,沒影響到正常活動
?? 明顯警兆(持續時)
- 高熱(體溫38.5℃以上)、連續咳嗽
- 呼吸急促或胸悶,說話都費力
- 咳痰帶血絲、持續氣喘
- 小朋友吃奶、進食變少,精神特別差
- 老人忽然意識模糊,不想說話
?? 案例提示:有個5歲的孩子,本來只是流清鼻涕,晚上卻持續咳嗽發燒。結果去了醫院發現發展成肺炎。這提醒大家,持續高熱和嚴重咳嗽不能拖,尤其是兒童和年長者。
03 為什么會得呼吸道感染?
其實,呼吸道感染有三個主要推手:病毒、細菌和特殊體質。
1. 病毒最常見
絕大多數感冒和秋冬“流感”,幕后都是病毒,比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它們擅長在人群中迅速傳播。一位成年人在地鐵里遇到的噴嚏,也可能是病毒在尋找“新家”。研究發現,8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都是病毒(Eccles, R.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05)。
2. 細菌或繼發感染
一開始是病毒感染,身體正“作戰”時,部分細菌趁虛而入,比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尤其容易入侵小孩和老人。
3. 體質和外部因素
年齡、慢性病、煙霧暴露、睡眠不足、換季時室內密閉——都讓免疫力下降。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300萬人死于下呼吸道感染(WHO, 2022)。
還有特殊情況,比如哮喘、免疫功能低下者,受到影響更嚴重。秋冬天,干燥加上門窗緊閉,病毒細菌更容易流傳。
1. 病毒最常見
絕大多數感冒和秋冬“流感”,幕后都是病毒,比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它們擅長在人群中迅速傳播。一位成年人在地鐵里遇到的噴嚏,也可能是病毒在尋找“新家”。研究發現,8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都是病毒(Eccles, R.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05)。
2. 細菌或繼發感染
一開始是病毒感染,身體正“作戰”時,部分細菌趁虛而入,比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尤其容易入侵小孩和老人。
3. 體質和外部因素
年齡、慢性病、煙霧暴露、睡眠不足、換季時室內密閉——都讓免疫力下降。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300萬人死于下呼吸道感染(WHO, 2022)。
還有特殊情況,比如哮喘、免疫功能低下者,受到影響更嚴重。秋冬天,干燥加上門窗緊閉,病毒細菌更容易流傳。
??? 數據解析:流感季,兒童感染率超30%,老人發生重癥的幾率是普通成年人的5倍(Thompson et al., Influenza-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s, JAMA, 2004)。
04 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旦癥狀加重或者持續不退,醫生如何判斷感染類型?可以簡單了解下常用的幾種檢查,幫自己少走彎路。
檢查方式 | 適用情形 | 說明 |
---|---|---|
咽拭子檢測 | 流感、咽喉痛明顯時 | 通過咽部樣本檢測病毒/細菌,確認病原體 |
血常規 | 發熱、并發癥疑慮時 | 查看白細胞計數,輔助判斷病因(病毒/細菌) |
胸片檢查 | 呼吸困難或疑似肺炎 | 判斷下呼吸道感染范圍、肺部有無炎癥或積液 |
CT檢查 | 常規檢查不明、癥狀較重 | 用于辨別復雜或進展快的肺部問題,如重癥感染 |
????? 醫囑:一般情況下,普通感冒無需做復雜影像檢查,但持續高燒、氣促、不明原因咳嗽,應該到正規醫院詳細檢查。
05 如何科學治療?
說到治療,最容易走進一個誤區:一咳嗽就用抗生素,或者感冒加重猛吃退燒藥。其實,分清感染類型最關鍵。
- ? 病毒性感染:比如大多數感冒和流感,主要是對癥治療:多休息、補充水分、用退燒藥或者止咳藥緩解癥狀。身體有自己的“修復機制”,大多數一周左右就會緩解。
- ? 細菌性感染:典型如細菌性肺炎,經醫生判斷后才考慮使用抗生素。強調一點:抗生素不能自行亂用,否則以后細菌耐藥,難以控制。
- ? 支持療法:霧化吸入、開窗通風、飲食清淡、有必要時補液。輕癥時不主張濫用藥物,也不要“硬扛”,尤其孩子發燒超過3天、高熱不退需要及早處理。
?? 病例解析:一位65歲的男性老人,咳嗽發熱第五天開始氣促,檢查發現細菌性肺炎。通過合理用藥和霧化吸入,癥狀在一周內明顯改善。這個例子說明,規范用藥遠比自行加藥效果好。
06 日常如何有效預防?
其實預防呼吸道感染,有很多簡單有效的方法,常常被忽視。下面這幾點,尤其高危人群可以重點關注:
- ? 勤洗手:流水沖洗20秒,每次外出回家、飯前后都別省略。減少手把病菌帶入口鼻的機會。
- ? 接種疫苗:秋冬接種流感疫苗(6個月以上適用)、對老人可加肺炎疫苗,有研究顯示,疫苗能明顯減少重癥風險(Grohskopf LA et 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asonal Influenza, MMWR, 2022)。
- ? 保持通風:早晚定時開窗10~20分鐘,空氣流通有助于減少病原體聚集。
- ? 合理補充營養:飲食多樣化,新鮮蔬果(如柑橘、獼猴桃)富含維生素C,有助提升免疫力,一周至少3次魚蛋奶,維生素D也很重要。
- ? 適量運動:每天快步走30分鐘、打太極、慢跑等,中等強度運動能改善呼吸健康。
- ? 保證睡眠:成年人建議每天7~8小時,孩子8~10小時,休息好能讓身體免疫力“加油”打怪。
?? 額外建議:家中有幼兒、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時,如持續高熱、氣促、精神差,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數據參考:
- 全球每年約300萬人死于下呼吸道感染(WHO, 2022)
- 流感季,老人重癥風險高5倍(Thompson et al., 2004)
07 結語與行動建議
身體出了“小狀況”,其實并不可怕。學會分辨早期信號、做好生活防護,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健康的“守門員”。如果自己、家人出現不適,別光靠經驗判斷,及時尋求醫生幫助最穩妥。
在日常,每一頓蔬果、每一次洗手、每一針疫苗,都是簡單有效的保護。秋冬雖然多病,但有準備,便多一份安心。
在日常,每一頓蔬果、每一次洗手、每一針疫苗,都是簡單有效的保護。秋冬雖然多病,但有準備,便多一份安心。
參考文獻
- Eccles, R. (2005).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5(11), 718–725.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05)70270-X
- Grohskopf LA, Alyanak E, Ferdinands JM, et al. (2022).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asonal Influenza with Vaccine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United States, 2022–23 Influenza Season. MMWR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 71(1):1–28.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rr/rr7101a1.htm
- Thompson WW, Shay DK, Weintraub E, et al. (2004). Influenza-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292(11):1333–1340. https://doi.org/10.1001/jama.292.11.133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Fact sheets: Pneumonia.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neum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