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常見慢性病,早發現早控制其實很簡單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體檢查出來“血糖有點高”,偶爾胃不舒服,量血壓也總在“警戒線”上。其實,這些看似輕微的小信號,背后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提醒。2型糖尿病、慢性胃炎、高血壓,這三種慢性病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別覺得和自己沒關系,它們往往悄無聲息地靠近。如果學會早發現、早行動,不需要復雜的操作,也能掌握主動權。
01 什么是2型糖尿病、慢性胃炎和高血壓?
2型糖尿病,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下降了。就像身體的小工廠(胰臟)生產出來的胰島素“不好用”,或者數量變少,導致血糖慢慢升高,長期下來會對血管和器官造成影響。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長期處于發炎狀態,最常見的元兇是一種叫幽門螺桿菌的細菌。它像個不速之客悄悄纏上胃部,久而久之讓胃變得越來越“嬌氣”。
高血壓,可以理解為血管里的壓力“超標”了。大部分人剛開始沒感覺,時間長了卻容易讓心臟和血管變得吃不消,為心腦血管并發癥埋下隱患。
02 身體出現這些信號要當心!
- 2型糖尿?。?/strong> 最近總覺得容易口渴、經常跑廁所、飯量沒變但體重反而下降,這些變化往往被當作“累的”或“年紀大了”,但其實可能是高血糖的信號。
- 慢性胃炎: 進食后反復覺得胃脹、偶爾惡心,有時還伴有輕微的胃部隱痛。有一位45歲的辦公室男士,每次加班會胃堵得不舒服,就是早期提醒。
- 高血壓: 早上醒來偶爾輕微頭暈、頸后有點緊,運動或情緒激動后心跳加快,這些都屬于血壓波動的信號。有的女性朋友做體檢時才發現自己血壓高了。
03 為什么你會得這些病?
疾病 | 主要成因 | 生活中表現 |
---|---|---|
2型糖尿病 | 家族遺傳(高危因素),高熱量飲食,運動不足,肥胖 | 愛喝甜飲料、久坐、零食、父母中有糖尿病 |
慢性胃炎 | 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如止痛藥)、不規律飲食 | 常年忽略早餐、經常吃止痛藥、朋友間共用餐具 |
高血壓 | 高鹽飲食、肥胖、情緒壓力、遺傳 | 口味偏咸、體重超標、一遇壓力就情緒波動大 |
醫學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高血壓都帶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但絕大多數人主要還是由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導致 [Chatterjee et al., 2017]。對于慢性胃炎,80%患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這種細菌實際很容易在家人中“悄悄傳染” [Li et al., 2019]。
04 醫生是怎么確診的?
疾病 | 常規檢查 | 標準數值/要點 |
---|---|---|
2型糖尿病 |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 | 空腹≥7.0mmol/L;餐后≥11.1mmol/L |
慢性胃炎 | 胃鏡檢查+組織活檢 | 看胃黏膜是否有炎癥、萎縮或腸化生 |
高血壓 | 多次血壓測量(非同日三次以上) | 收縮壓≥140或舒張壓≥90mmHg |
很多人對胃鏡檢查有顧慮,實際上現在的胃鏡可選擇無痛方式,大多數人都能順利接受。血糖、血壓測量簡單但要按標準操作,查得準才有參考意義。
05 科學治療其實很簡單
- 2型糖尿病:
- 通常選擇二甲雙胍起步,有些人配合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激動劑。
- 飲食結構調整 + 規律運動,是不可缺的基礎。
- 慢性胃炎:
- PPI(質子泵抑制劑)常用來減輕胃酸刺激,治療周期通常4-8周。
- 如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同時用抗生素進行“根除治療”。
- 高血壓:
- 藥物方案通常從ACEI/ARB(保護腎臟)、CCB(擴張血管)、利尿劑中選擇,可個體組合。
- 指導普通運動,比如快走或游泳,幫助血壓平穩。
72歲女性,既往有高血壓和胃炎,新查出糖尿病。內分泌與消化內科醫生聯合評估后,調整降壓藥為ARBs減少胃部不適,降糖選擇對腎臟和胃負擔較小的新型藥物,胃炎用短程PPI,醫囑配合家屬指導日常飲食。
這個例子說明:三種慢病并存時,藥物選擇要兼顧副作用,聯合管理更安全。
06 日常管理記住這幾點就夠了
管理要點 | 實用做法 | 適合人群 |
---|---|---|
飲食結構 | 主食選擇燕麥、糙米,增加新鮮蔬菜、水果如藍莓(抗氧化)、橙子(補充維生素C) | 糖尿病、高血壓、胃炎人群 |
分量管理 | 每餐七分飽,三餐定時,避免隔夜飯菜 | 胃炎、糖尿病 |
運動習慣 | 一周快步走4天,每次30分鐘,或者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 | 高血壓、糖尿病 |
自我監測 | 家中常備血壓計、血糖儀,記錄每次測量數據做成“健康日記” | 三類疾病人群 |
規律作息 | 保證晚上11點前休息,控制熬夜 | 所有人 |
- 牛奶可供優質蛋白,早餐來一杯更易消化。
- 時令蔬果可豐富維生素選項,比如秋天吃南瓜、冬天蘿卜。
- 定期(每月至少一次)回看自己的血糖、血壓記錄,有助提前發現小波動。
這三種慢性病,早發現、早管理就像給身體系上安全帶。并不難做到復雜的醫療操作,日常關注那些“小變化”,合理安排飲食和運動,定期做檢查,相對容易做到。
有懷疑或不確定時,建議去正規醫療機構內分泌/消化內科面診?,F在不少醫院已能提供一站式慢性病管理,讓你省心不少。
參考文獻
-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2021).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 JAMA, 317(24):2515-2523. [View]
- Mills, K. T., Bundy, J. D., Kelly, T. N., et al. (2016). Global Disparities of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Control. Circulation, 134(6):441-450. [View]
- Li, Y., Xu, S., Chen, L., et al. (2019). The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9:5634323. [View]
- Chatterjee, S., Khunti, K., Davies, M. J. (2017). Type 2 diabetes. The Lancet, 389(10085):2239-2251.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