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血糖失控才后悔!2型糖尿病早發現早控制的5個關鍵
01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嗎?
最近在小區門口排隊做體檢的時候,有人聊起自己偶爾一次血糖高,就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其實,這和我們看電影錯把預告片當正片一樣,判斷太早容易焦慮。
2型糖尿病的本質,不只是血糖數字升高那么簡單。醫學界把它歸為一種胰島素抵抗加上胰島β細胞功能下降導致的慢性代謝病。血糖儀上偶爾跳出來的高數字,并不代表就被“宣判”了糖尿病。
檢查時,需要多次、不同時間段采血,結合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指標才能下結論。這是2024年ADA糖尿病診斷指南里的專業標準。單純某次飯后或感冒時測量超出范圍,未必就屬于2型糖尿病。
02 這些癥狀出現2個就要查血糖
很多人在剛察覺身體發出細小信號時,不太愿意正視??缮眢w一旦“破防”,有些信號就比較明顯了,得留心。
癥狀表現 | 生活場景舉例 |
---|---|
持續多飲多尿 | 一位53歲的男士發現自己一晚上要起夜3-4次,渴得不停喝水 |
傷口愈合變慢 | 48歲的女性手被刀劃傷一周還沒長好,總覺得愈合特別慢 |
視物模糊 | 67歲的老伴最近看報紙,總覺得字一會兒清楚一會兒又花 |
體重莫名下降 | 60歲的父親3個月掉了7斤,也沒特意減肥,飯量沒變 |
就是這些大家容易忽略的癥狀,其實有調查顯示,超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有并發癥的跡象(Li et al., 2020)。這說明很多人拖到了明顯癥狀才重視起來。
03 為什么胖人更容易得糖尿???
說起來,身邊人也許常打趣,“看這小肚子,趕不上你這油膩了!”事實是,體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肥胖和糖尿病關系更大。為什么呢?
- 內臟脂肪增加(肚腩肥胖): 脂肪累積在腹部,會釋放一些“炎癥因子”,這些成分讓身體變得對胰島素不敏感。
- 胰島素抵抗增強: 胰島素就像“鑰匙”,本該打開細胞“門”,讓血糖進去,但因為被脂肪影響了,這把鑰匙經常打不開門,結果血糖只能徘徊在血液中。
- β細胞容易受損: 長期高血糖又會反過來傷害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惡性循環逐漸形成。
小數據: 研究發現,體重減輕5%能讓胰島素敏感性提升30%以上,這對很多初期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一大改善(Lean et al., 2018)。
04 確診要做哪些檢查?
真正要搞明白自己到底有沒有2型糖尿病,單憑快餐店外的血糖儀測一下還不夠。醫學上用的診斷手段,更加科學系統。
檢查項目 | 標準值 | 用途 |
---|---|---|
空腹血糖 | ≥7.0 mmol/L | 篩查與診斷首選 |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 ≥6.5% | 評估長期血糖控制 |
OGTT 2小時血糖 | ≥11.1 mmol/L | 進一步確診 |
這些項目,一般一次抽血就能基本搞清楚,省時又準。醫生還會根據情況加查肝腎功能、血脂、尿常規等,為的是評估全身代謝狀態和有無早期并發癥。
05 降糖藥和胰島素怎么選?
一提起要吃藥,很多人就抗拒,甚至有點害怕胰島素。其實,適合的藥物組合,是保持血糖穩定的關鍵。
藥物類型 | 主要作用 | 適用人群 |
---|---|---|
二甲雙胍 | 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 | 絕大多數初診患者 |
GLP-1受體激動劑 | 降糖、減肥、防心血管并發癥 | 有肥胖/心血管高危的人 |
胰島素 | 快速控制高血糖 | 血糖嚴重失控者 |
06 每天做好3件事血糖穩得住
日常生活中,管控血糖其實并不遙遠。幾個簡單的行為,有助于長期讓血糖“穩穩地”保持在正常范圍。
小數據提個醒
- ?? 我國每10秒新增1例糖尿病患者,(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2020)。
- ?? 單次血糖高 ≠ 糖尿病診斷,標準需綜合多項指標。
- ?? 減重5%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30%(Lean et al., 2018)。
最后要說的話
2型糖尿病其實離每個人都不算太遠。不論年齡、體型、職業,日常的細微改變就是最好的保護傘。提前識別身體的小信號、做好體檢、科學飲食和適度鍛煉,比等血糖失控再后悔要靠譜得多。如果你身邊有人和這些問題沾上一點邊,不妨把文章分享給他們——這是一份最實際的健康關心。
參考文獻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4).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4. Diabetes Care, 47(Supplement_1), S1-S322. https://doi.org/10.2337/dc24-S001
- Lean, M. E. J., Leslie, W. S., Barnes, A. C., et al. (2018). Durability of a primary care-led weight-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re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2-year results of the DiRECT open-label, cluster-randomised tri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7(5), 344-355.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19)30068-3
- Li, Y., Teng, D., Shi, X., et al. (2020).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BMJ, 369, m997. https://doi.org/10.1136/bmj.m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