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氣管炎別硬扛!3個危險信號+科學應對指南
01 急性支氣管炎到底是什么?咳嗽太久得小心
其實,大多數人都把突發的咳嗽和咽喉痛當成了“小感冒”,想著挺一挺就過去了。但有種咳嗽,持續超過7天,甚至整天黏著你不放——這時候,就要警惕有沒有被急性支氣管炎纏上。
急性支氣管炎說白了,是氣管里的黏膜突然遭遇病毒或細菌侵襲,就像“交通要道”臨時堵塞,產生炎癥。典型病程在2~3周。雖然多為自限性(能自己慢慢好),但如果處理不當,炎癥可能順著“氣管高速路”一路下行,轉變成肺炎,那可不是什么小毛病了。
?? 小提醒:咳嗽持續超過7天,尤其晚上影響睡覺,并不是簡單的感冒,建議及時去醫院看看。
02 3個危險信號,別和感冒混淆
信號 | 生活中的表現 | 需要關注原因 |
---|---|---|
咳嗽伴濃痰 | 本來只是偶爾干咳,這幾天咳出來的痰變成黃綠色,甚至有點血絲 | 炎癥在加重,氣道受損,可能合并細菌感染 |
發熱持續高于3天 | 吃了退燒藥,但體溫還是超37.5℃,連著燒了三天 | 病毒感染較重或已經有細菌并發癥風險 |
呼吸急促/胸悶 | 樓上爬一層就覺得喘得慌,夜里呼吸急促、憋醒 | 氣道阻力明顯增大,或已經有肺部并發癥 |
??出現在上述任一癥狀,特別是“夜間憋醒”時,不要拖延,應馬上就醫!
有位32歲的男性因為反復咳嗽不重視,直到出現咳痰里帶血,檢查發現已經發展為支氣管肺炎。這說明,一些警示信號一旦出現,不能大意拖延。
03 為什么會得急性支氣管炎?風險原因逐條說
- ?? 病毒感染為主: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占總發病70%以上(參考Chen et al., 2021)。尤其秋冬季節,是呼吸道病毒的活躍期。
- ?? 吸煙/二手煙:長期吸煙的人群和經常被動吸煙的家庭成員,支氣管反復受損,黏膜防御力下降。
- ??? 空氣污染暴露:長期生活在霧霾較重或工業區,顆粒物直接刺激呼吸道,容易誘發支氣管炎。
- ??????? 免疫力低下:比如慢性基礎病(糖尿病、慢阻肺)、老年人和兒童,更容易被病原體攻擊。
- ?? 胃食管反流:夜間胃酸反流到氣管口,刺激黏膜,反復誘發炎癥。
- ??? 工作場所粉塵:粉刷工、水泥師傅等長期吸入粉塵顆粒,氣道也容易“罷工”。
??有研究(Zhou et al., 2018)指出,慢性暴露于PM2.5等污染物,肺部感染風險升高2倍以上。
04 做哪些檢查?10分鐘搞清感染類型
檢查名稱 | 主要作用 | 門診用時 |
---|---|---|
血常規+CRP(C反應蛋白) | 區分病毒/細菌感染,評估炎癥反應。病毒性白細胞變化小,細菌感染通常升高。 | 10分鐘 |
胸部X線片 | 判斷是否合并肺炎,排除其他嚴重并發癥。 | 10-15分鐘 |
比如,前面提到的案例患者血常規白細胞10.05×10?/L
,CRP略高,結合臨床判斷,初步診斷急性支氣管炎并排查肺部并發癥。這樣能精準選擇治療方案,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濫用。
?????檢查一般不需要空腹,門診掛號后當天即可完成全部評估流程。
05 怎么治?科學用藥,抗生素不是萬能鑰匙
- 噴霧/霧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咳嗽劇烈、氣道明顯收縮時,霧化治療可幫助快速緩解氣道堵塞和痰液排出感。
- 祛痰藥如氨溴索:讓痰液變稀,利于咳出(特別是痰黏稠堵塞時)。
- 抗生素的“紅燈”:僅在醫生確認有細菌感染(如咳黃痰伴高熱、CRP等高)才考慮用。無證據用抗生素,反而可能引發耐藥和副作用。
??不要自行去藥店買抗生素!對普通支氣管炎,多喝水、適當休息才是真正的首要步驟。
06 5件小事,遠離支氣管炎反復發作
- 接種流感疫苗 ???
每年1次 - 戒煙,遠離二手煙 ??
改善呼吸道防御,整個家庭都能受益 - 霧霾天戴N95口罩 ??
有效過濾空氣顆粒,減少有害物吸入 - 每天飲水不少于1.5L ??
保持呼吸道濕潤,幫痰液流暢排出 - 室內濕度50-60% ??
住宅里加濕器定時開啟,干燥環境里呼吸道容易干癢、不能自我修復
??出現“咳嗽超7天”、“痰量突然增多/變色或有血絲”、“夜間憋醒”這些情況要盡快就醫,不要猶豫。
結語
說起來,急性支氣管炎在生活中太常見,非常容易被大家誤解成普通感冒。其實,抓住幾個危險信號、及時分辨和去醫院做簡單檢查,就能有效防止病情繼續惡化甚至合并肺炎。養成健康的小習慣,風險會大大降低。遇到難拖的咳嗽或呼吸急促,別猶豫,多問問醫生,讓生活放心一點,也更舒心。
參考文獻
- Chen, F., Zhang, Z., Lei, X., Wang, X., & Ye, J. (2021). Viral and bacterial pathogens i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ong adult outpatients in China.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93(9), 5352–5360. https://doi.org/10.1002/jmv.27075
- Zhou, Y., Xie, J., & Li, Z. (2018). 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5(3), 563.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5030563
- Woodhead, M., Blasi, F., Ewig, S., et al. (201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update 2011.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17(S6), E1–E59. https://doi.org/10.1111/j.1469-0691.2011.0367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