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結石:這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不遭罪
01 突然腰疼難忍?可能是輸尿管結石在作怪 ??
生活中,很多人都經歷過腰部的酸痛,有時候覺得勞累過度是常事??扇绻程焱蝗桓械揭粋妊肯癖晦糇×艘粯铀崦?,休息后依舊不見緩解,這時背后往往藏著「輸尿管結石」這樣的小麻煩。輸尿管其實是連接腎臟和膀胱的“運輸管道”,一旦“小石子”卡在其中,疼痛感就會讓人印象深刻。這個疼,不像拉傷、扭傷那么容易放過人,往往讓患者忍不住想立刻就醫。
提示:輸尿管結石引發的疼痛位置多為一側腰腹部,而且常因結石移動而加重或緩解。拖延不處理,容易出現腎積水、感染等并發癥。
02 這3種疼痛出現,八成是結石警報 ??
- 1. 突發腰腹部刀割樣疼痛:疼得受不了,多為一側,可能向腹股溝、會陰放射。常常走路或換姿勢時加劇,讓人坐立難安。比如38歲的王女士,某天夜里突發左腰鉆心疼痛,幾乎蜷縮不起床,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輸尿管結石作怪。
- 2. 尿中帶血:不是每次都有,但近九成結石患者會出現血尿,有時候只有尿液顏色變粉紅,有時則是肉眼可見血絲。這是尿路受到“小石子”擦傷的結果。
- 3. 排尿困難或伴有灼熱感:當結石逼近膀胱,就會出現尿頻、尿急、排尿費力,有時還伴隨小便時刺痛。如果還合并發熱、嘔吐,需要立刻到醫院檢查排除感染風險。
別忽視:持續劇烈疼痛、嘔吐、發熱或尿量明顯減少,都是緊急信號,應盡早就醫。
03 為什么你會長結石?5大危險因素要留心 ??
危險因素 | 作用機理 | 具體說明 |
---|---|---|
喝水太少 | 尿量減少,結晶物濃度升高 | 一天尿量少于1升時,結石風險明顯增加 |
高鹽、高蛋白飲食 | 促進鈣、尿酸排泄,堆積結晶 | 愛吃咸菜、臘肉的人群更易中招 |
代謝異常 | 高鈣尿、高尿酸等促進結石形成 | 如患有高尿酸血癥、甲狀旁腺問題的人群需警惕 |
尿路感染 | 菌類分解尿液,制造“感染性”結石 | 女性和長期留置尿管者更常見 |
家族遺傳 | 基因影響代謝和尿路結構 | 一級親屬有結石史的人,風險高2-3倍 |
數據參考:調查顯示,高鹽飲食和少飲水是中國成年人形成結石的首要兩大危險因素[1]。
說起來,長期暴露在上述因素下的人群,結石復發率會明顯升高。有這些習慣,最好定期關注自身尿液情況,發現變化及早干預。
04 確診只需兩步:B超+尿檢就能查清楚 ??
- B超檢查:
無痛、無創,能快速篩查腎臟和輸尿管有無結石、腎積水或其他異常。整個過程只需幾分鐘。對結石診斷準確率較高,尤其是大于5毫米的石頭容易被發現。 - 尿液常規:
主要看是否有血尿、白細胞。如果遇到典型癥狀(如腰痛加血尿),這兩步基本能明確診斷。少量患者需進一步做血清腎功能檢查,評估腎臟受損情況。
別擔心:日常門診首選B超和尿檢,只有復雜、疑難病例才會安排CT。絕大多數人不必擔心檢查過程的疼痛。
05 從吃藥到手術:治療選擇看這3點 ??
結石大小 | 主流方案 | 處置要點 |
---|---|---|
小于5mm | 多喝水、口服止痛藥(如布洛芬) | 80%以上能自行排出,期間注意飲水量足夠,密切觀察排尿變化 |
5-10mm | 輔助藥物排石(α受體阻滯劑等) | 有條件者建議住院觀察,必要時考慮碎石 |
大于10mm | 體外碎石、腔鏡微創手術 | 盡早干預防止腎功能損傷,恢復期配合藥物與復查 |
注意:排石過程中,如果疼痛明顯加重、發燒、尿量突然減少或有嘔吐癥狀,應暫?!暗却^察”,及時到醫院處理。自我用藥前要咨詢專業醫生。
06 防復發關鍵:每天喝夠8杯水+飲食調整 ??
輸尿管結石容易反復,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其實,做好下面這幾點,能極大降低結石的“回頭率”:
喝水建議:每日至少攝入水量約2000ml,即8杯水左右,建議分時段小口慢飲,不要等口渴時一次喝太多。能幫助尿液沖刷,減少結晶物堆積。
食物名稱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牛奶、豆制品 | 提供優質鈣,減少腸道草酸吸收 | 每日適量攝入(約250ml牛奶,100g豆腐),不必盲目大量增加 |
檸檬水、橙子 | 補充檸檬酸,幫助減少結晶 | 一天一杯淡檸檬水,有助于降低復發風險 |
蔬菜水果 | 提供膳食纖維,維持尿液酸堿平衡 | 每日搭配不同蔬果,顏色越豐富越好 |
建議定期復查B超(每半年一次),結石易復發人群根據醫生建議增加檢查頻次。有家族史者更需注意飲食、運動等綜合管理。
??「關鍵提醒」
- 突然腰腹部劇痛伴隨惡心、嘔吐,不要忍耐,盡快到專業泌尿科或急診就醫。
- 排石期間如果疼痛反復加重,及時檢查結石位置和腎臟功能,避免并發癥。
- 治療后建議每半年復查B超,發現新發結石可早干預,避免癥狀復現。
排石后,不急于大補或劇烈運動,規律生活和飲水是最大的“護身符”。朋友有類似情況時,這些知識能幫你做出正確判斷。
參考文獻
- Zhao, J., Zhu, Z., Wang, Y., et al. (2022). Dietary risk factors for kidney stone form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Urology, 208(2), 96-105.
- Türk, C., Pet?ík, A., Sarica, K., et al. (2022). EAU Guidelines on Urolithiasis.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2022 Edition.
- Pearle, M. S., Goldfarb, D. S., Assimos, D. G., et al. (2014). Medical management of kidney stones: AUA guideline. Journal of Urology, 192(2), 31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