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在輸尿管結石治療中的應用,保障安全與效果
01 輸尿管結石手術用什么麻醉方式?
輸尿管結石手術的麻醉,現在一般情況就選擇全身麻醉。當然在早前很多年,由于麻醉藥物或者麻醉技術沒那么完善的時候,椎管內麻醉也是可以滿足此類手術的。因為輸尿管結石引起的疼痛可以到胸12,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麻醉平面就會適得其反。因為有時候麻醉平面太高,可能會影響呼吸循環,麻醉平面太低,病人就會感到疼痛,在這個過程中,病人一聽到麻醉就會感到害怕。所以說現在在追求無痛而又舒適的麻醉要求下逐漸的我們做全身麻醉更多。當然對一些特殊病人我們可能還會選擇椎管內麻醉,我們做椎管內麻醉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麻醉的平面要控制的適當,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了,病人會疼痛,太高會影響呼吸。當然輸尿管結石的手術在全身麻醉當中也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項。比如說有的病人高齡還有一些合并癥,或者肺功能很差,這樣的病人選擇全身麻醉的話術后很難拔出氣管導管,所以我們會選擇椎管內麻醉,術中我們更要關注病人的循環、呼吸以及內環境等。對于這些特殊病人我們采用椎管內麻醉,我們做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麻醉的平面要控制的適當,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了,病人會疼痛,太高會影響呼吸。
02 導致輸尿管結石的原因是什么?
為什么輸尿管里會長出結石?其實,很多風險就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悄悄積累。
- 常見生理因素:尿液中的礦物質(主要是鈣、草酸、尿酸等)過度濃縮,最容易出現沉積,慢慢堆積成“石頭”。大量數據顯示,鈣結石占所有結石的80%以上。[2]
- 脫水:長期口渴或在高溫環境下出汗多但不補水的人,尿液濃度升高,結石風險加大。
- 家族遺傳:如果直系親屬得過尿路結石,子女患結石的概率更高。
- 代謝異常: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代謝性疾病、長期高尿酸血癥(比如痛風)、二型糖尿病等都會增加風險。
- 飲食結構單一:高鹽、高蛋白、過量維C攝入或者長期低鈣飲食,也會擾亂體內平衡,讓結石更容易形成。
- 特殊藥物或手術:部分抗病毒藥物、長期攝入某些藥物,以及減重手術后的人群結石風險增高。
這里需要說明,女性、兒童也有得結石的風險,雖然比例略低,但并非“男士專屬”。還有些慢性疾病嗜好甜飲、少運動等,也會悄悄推高這個“小麻煩”的發生率。
03 輸尿管結石的檢查流程是怎樣的?
真正查出有沒有結石,不能靠猜,更不能只靠腰痛來判斷。正規的診斷流程一般分為三步,幫助患者心里有數:
- 影像學檢查:首選低劑量CT檢查,可以清晰地看出結石的位置、大小和數量。這個方法準確率最高。如果是孕婦或特殊人群,也可以考慮B超——不過小結石偶爾會漏掉。
- 尿液分析:檢測尿中是否有血細胞、結晶、感染等情況,有時候還能捕捉到結石碎片。
- 必要時做血液檢測:比如檢測腎功能、電解質、鈣、尿酸等,排查其他相關疾病。
拿到報告后,醫生還會結合病史、體檢來綜合判斷。如果發現是結石,就會按照具體情況指導下一步治療。對于復發性結石,有時還需要進一步分析結石的成分,這一點能幫助做長期防護。
調查顯示,通過規范的醫學檢查流程,可以大幅減少誤診和漏診,提高早期干預的機會。[3]
04 麻醉在輸尿管結石治療中的重要性
很多人以為,把結石去掉,只要找泌尿科醫生就好了,其實麻醉科在整個治療流程中的作用同樣關鍵。都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因為在整個需要麻醉的手術中,所有的生命體檢的檢測和維持都是麻醉醫生在超控。因此,無論是體外碎石、輸尿管鏡操作,還是更復雜的腔鏡/微創手術,優秀的麻醉團隊都是外科手術治療能順利成功開展的“底氣”。
全身麻醉是指采用靜脈麻醉藥和(或)吸入麻醉藥使患者暫時失去意識,在手術過程中使患者達到無痛覺和肌肉松弛的作用,這樣的方式叫全身麻醉。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意識的尚失是可逆的,所以請不要擔心,手術結束后,麻醉醫生會讓患者安全平穩的蘇醒過來,患者只感覺睡了一覺。舉個真實例子:46歲的男性患者,因結石阻塞需做經尿道輸尿管鏡下激光碎石術。我們采用了全身麻醉下行輸尿管鏡激光碎石術——患者在整個過程中不會知曉,更不會感到疼痛和不適。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麻醉方式,采用的是靜脈快速誘導(鎮靜藥:咪達唑侖、依托咪酯、鎮痛藥我們使用芬太尼以及肌肉松弛藥我們使用阿曲庫銨等),術中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維持麻醉深度,同時持續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血氧等各項生命指標,手術期間患者的生命體征都保持在平穩狀態。手術結束后,專業麻醉團隊通過使用肌松拮抗藥幫助患者平穩蘇醒,使呼吸及時恢復,麻醉中麻醉醫生還會使用一些止吐藥以減少患者術后的惡性嘔吐不適感。
這個例子表明,麻醉醫生不僅僅是“打麻醉藥”,而是真正保障手術全程安全與舒適的專業守護者。在泌尿外科手術中,全身麻醉讓患者減少痛苦,同時避免意外發生,讓整個醫療團隊更從容地去完成治療目標。讓患者舒適安穩的渡過整個圍手術期,讓麻醉醫生為你的手術過程保駕護航。 隨著麻醉技術的進步,如吸入麻醉、靜脈復合麻醉、精準用藥監測等,也讓治療變得更安全,不良反應更少。許多患者手術當天下午就能下床,整個恢復期大大縮短。
總結下來,選擇哪種治療方式,既要看結石類型、大小、位置,也要結合患者的全身健康狀況。而安全、舒適、順利的治療體驗,都離不開麻醉團隊的高質量把控和支
05 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學預防輸尿管結石?
輸尿管結石雖說常見,但完全可以“防范于未然”。簡單來講,生活里注意幾件小事,能大大降低它找上門的機會。
- 水要喝夠。多飲水能保持尿液稀釋,減少礦物質堆積。成年人每天建議飲用8-10杯水(約2-3升),確保每天尿量充足。
- 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富含鉀、鎂和枸櫞酸的水果(比如橙子、柚子、葡萄柚等),有助于減少結石形成。研究顯示,枸櫞酸能抑制鈣結晶的生長??稍谌粘2秃蠹由弦粌蓧K水果,更利于健康。
- 乳制品適度。每天攝入適量牛奶或低脂乳制品,為身體補充自然鈣,有助于阻斷草酸吸收,反而能降低鈣結石風險。一些科學文獻建議,成人日常鈣攝入應維持在1000-1500毫克。
- 適量運動,規律作息。長時間久坐或生活節律紊亂,會讓尿液流速減慢,增加結石形成機會。有意識地多走動,每天30分鐘輕松運動很有幫助。
- 按時復查。有過尿路結石史的人,建議一年做一次B超或尿檢。首次發現任何尿痛、血尿、腰背酸脹,記得選有泌尿外科團隊且麻醉配備完善的醫院就診。
不用讓“結石”成為生活里的枷鎖。按這些建議科學生活,你的泌尿系統就像擁有一支專業“守門員”,大部分風險都可以穩穩關在門外。但同時如果你真的有輸尿管結石了,也請不要擔心,及時就醫,如果需要手術,有麻醉醫生為你的手術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 Preminger, G. M., & Assimos, D. G. (2005). Urinary calculi: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In "The Merck Manu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19th ed.). Whitehouse Station, NJ: 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
- Scales, C. D., Smith, A. C., Hanley, J. M., & Saigal, C. S. (2012). Prevalence of Kidney Stone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rology, 62(1), 160–165. https://doi.org/10.1016/j.eururo.2012.03.052
- Moe, O. W. (2006). Kidney stones: pathophysiology and medical management. Lancet, 367(9507), 333–344.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6)6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