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別硬扛!3分鐘看懂如何科學應對
春秋換季,辦公室里陽光照進來,聽到對面同事忍不住咳嗽幾聲。電梯里有人戴著口罩,有人則抱著僥幸心理——“只是小感冒,扛一扛就過去了吧?”
其實,呼吸道感染遠比我們以為的“普通感冒”復雜。了解清楚這件“小事”,能避開很多意料之外的健康麻煩。
01 什么叫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就像小巷子里堵車,從鼻腔到肺部,哪里都有可能“發炎”。大體分為兩類:
分布區域 | 常見類型 | 典型表現 |
---|---|---|
上呼吸道 | 感冒、咽炎、扁桃體炎 | 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癢 |
下呼吸道 | 支氣管炎、肺炎 | 持續咳嗽、呼吸急促、胸悶 |
簡單來說:鼻咽、喉嚨不舒服,通常是“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嚴重、氣短、甚至發燒高熱,就要當心下呼吸道問題。只有分清楚,才能對癥處理。
02 哪些癥狀需要立刻求醫???
- 發熱持續超過3天(體溫總在38℃-39℃以上)
- 呼吸明顯困難(比如稍微活動就氣喘)
- 咳嗽劇烈,痰中出現血絲或鐵銹色
- 神志恍惚、嗜睡、頻繁嘔吐
- 嬰幼兒出現喂養困難、喘息、臉色發紫
?? 小提示:有位32歲的女性,發燒第三天依然咳嗽不止,最后突然呼吸費力。早就醫發現已發展成肺炎,需要住院輸液。
這種情況拖下去,風險很大!
這種情況拖下去,風險很大!
身體發出的這些警告信號千萬別無視。及早去醫院能減少意外和后遺癥。
03 為什么呼吸道感染總是找上門?
- 病毒細菌太“狡猾” 空氣飛沫、手接觸、甚至門把手殘留都可能傳播。調查發現,流感病毒可在光滑表面存活2天[1]。
- 免疫力暫時下降 熬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時,人體“防線”容易松懈,給病毒可乘之機。
- 環境“幫倒忙” 秋冬空氣干燥、通風差,加上室內聚集,這些條件讓細菌和病毒更容易擴散。
- 年齡因素 兒童和老人對病原體抵抗力偏弱,比如[2]數據顯示,兒童一年可發生6-8次呼吸道感染。
?? 說明:以上因素都只是提供了“機會”,并不代表一定會生病,但警惕起來有好處。
04 到醫院檢查一般會有什么流程?
- 血常規化驗
檢查白細胞、炎癥指標,幫助區分病毒性還是細菌性感染。 - 胸片或胸部CT
持續高熱、氣促時,醫生一般會建議拍胸片,排查肺炎(文獻1)。 - 病原學檢測
某些患者需要采集痰液做免疫或基因檢測,判定病菌或病毒類型。 - 血氧飽和度檢測
重癥或有缺氧擔心的患者通常會測這個指標。
????? 說明:檢查的目的是幫助醫生了解感染“范圍”和“嚴重程度”,不會讓身體受額外傷害。如果擔心,就和醫生溝通,問問每項檢查的意義。
05 治療方法:不是所有咳嗽都需要抗生素
治療方案 | 適用情況 | 注意事項 |
---|---|---|
對癥治療 (解熱、止咳、祛痰) | 大部分病毒感染/輕癥 | 遵醫囑,不宜自行混合多種藥物 |
抗病毒藥物 (如奧司他韋) | 流感病毒感染,起病48小時內效果最好 | 有特殊禁忌和副作用,如神經精神反應 |
抗生素治療 | 細菌性感染證據較明確時 (如痰培養陽性或重癥) | 不宜亂用,否則易引起副作用和耐藥 |
霧化吸入/氧療 | 嚴重咳喘、氣喘憋悶時 | 重大不適應及時求助醫護 |
?? 友情提醒:隨意使用抗生素不僅治不好病毒性感染,還可能破壞體內“有益菌群”,增加后續感染概率。
某些藥物還會對肝腎功能造成負擔,如果身體有基礎疾病,更需謹慎用藥(文獻2)。
某些藥物還會對肝腎功能造成負擔,如果身體有基礎疾病,更需謹慎用藥(文獻2)。
06 康復期哪些習慣有助于恢復???
- 足量喝水(每天2000ml左右) 多飲水能幫助稀釋痰液和代謝炎癥產物。
- 充足休息,適度通風 熬夜容易延長恢復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病菌積聚。
- 飲食營養均衡 推薦:
食物名稱 具體功效 食用建議 新鮮蔬果 豐富維生素C,支持免疫調節 每天一盤蔬菜300克,水果200克左右 水煮蛋/雞胸肉 補充蛋白質,促進組織修復 一日一到兩個雞蛋,瘦肉適量 白粥/小米粥 易消化,減少腸胃負擔 主食中適度加入,有助恢復體力 - 保持空氣濕度(50%-60%) 室內空調加濕器或一盆清水都有用。干燥會加重嗓子不適。
- 按時復診,警惕并發癥 一般癥狀逐步緩解即可。不適持續、咳嗽明顯加重時需及時就醫。
?? Tips:很多人覺得“癥狀剛好轉,立刻劇烈運動”有利健康,其實這樣做身體還沒恢復元氣,反而可能二次受累?;謴推陂g建議“慢半拍”,循序漸進。
參考文獻
- Brun-Buisson C, et al. "Diagnosi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 52(s4), S296-S308.
- Petersen I, Hayward AC. "Antibiotic prescribing and resistance: vulnerability of the fragile patient population." The Lancet, 2007, 369(9569), 378–379.
- Heikkinen T, J?rvinen A.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2003, 361(9351), 51-59.
- Wang Y, et al. "Epidemiology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Journal of Infection, 2018, 77(3): 2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