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這些癥狀別忽視,科學應對很簡單
01 咳嗽發燒就是感冒?呼吸道感染有哪些類型?
到了冬天,很多人家里總會有人開始咳嗽、發燒、鼻子不通。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感冒了”,但其實,引起這些癥狀的呼吸道感染,類型不止有普通感冒。像流感、急性咽炎、支氣管炎,以及更嚴重點的肺炎,其實都算呼吸道感染,只是受影響部位不一樣。
對比一下:
類型 | 主要部位 | 常見癥狀 |
---|---|---|
普通感冒 | 鼻腔、咽喉 | 鼻塞、喉嚨痛、輕微咳嗽 |
流感 | 上呼吸道為主 | 高熱、全身酸痛、倦怠 |
支氣管炎 | 支氣管 | 咳痰、氣急、有時喘息 |
肺炎 | 肺實質 | 持續高熱、呼吸急促、咳黃綠色痰 |
其實哪種類型,靠癥狀很難一眼判斷,有10歲男孩因持續低燒、日間有點頭疼,被家人當普通感冒拖了好幾天,后來加重為支氣管炎,去醫院才查出來。
簡單來講,不同部位感染引發的癥狀和危害差別很大,需要細心區分。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呼吸道感染的7個危險信號
- 高熱不退(超過38.5°C,持續2天以上,或退燒藥后仍舊發熱)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講話、活動都容易喘)
- 胸痛(呼吸時刺痛或持續悶痛)
- 咳出血性痰或大量膿痰
- 持續明顯頭暈、意識模糊
- 小孩或老人進食困難/抽搐
- 慢性病患者癥狀加重(如哮喘加劇、基礎病突然失控)
?? 一位72歲的老人本以為只是普通咳嗽,后來持續4天高燒不退、晚上喘不上氣,家人緊急送醫發現已發展成肺炎,需要吸氧住院。
這提醒我們,危險信號出現時一定不要耽擱就醫,拖延會加重病情。
這提醒我們,危險信號出現時一定不要耽擱就醫,拖延會加重病情。
03 為什么你會中招?呼吸道感染的3大傳播途徑
- 飛沫傳播:打噴嚏、咳嗽時,飛沫攜帶病毒細菌飄在空氣中。特別在教室、公交車這樣密閉環境,飛沫容易停留,每次有小朋友感冒,往往全班都得排隊請假。
- 接觸傳播:公共場所門把手、扶手、桌椅等表面遺留病原體,人摸了以后手再摸鼻子、嘴巴,感染就可能發生。一個上班族午餐排隊摸了餐盤,手上沾到病菌,回到工位吃東西,就可能中招。
- 空氣傳播:有些病毒,比如流感,在空氣中也會短暫存活,通過吸入空氣直接進入呼吸道,尤其在冬季,門窗緊閉、空氣循環差時更容易發生大面積感染。
?? 研究發現,約60%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See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7),病毒比細菌傳播速度更快,冬季感染高發,發病率高3-5倍。
04 檢查怎么做?呼吸道感染的4種常見診斷方式
- 體格檢查:醫生會查看有無咽紅、扁桃體腫大、呼吸音等,作為初步判斷。
- 血常規:通常用于判斷感染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白細胞升高提示細菌感染概率大。
- 咽拭子檢測:棉簽輕輕刮取咽部黏膜,送實驗室檢測病原體,這是明確診斷流感和其他病毒的常用方法。
- 影像檢查:當懷疑肺炎或氣道感染嚴重時,X光或CT可以看到肺部有無異常改變。
其實多數檢查很快完成,不必害怕。很多人只要常規體檢加咽拭子就能查清大部分病因。信任醫生建議,能讓自己更安心。
05 科學治療三步走:呼吸道感染的正確應對方案
1. 對癥處理
比如咳嗽嚴重用止咳藥,喉嚨痛可以鹽水漱口。維持通氣,忌吸煙與煙霧環境。
比如咳嗽嚴重用止咳藥,喉嚨痛可以鹽水漱口。維持通氣,忌吸煙與煙霧環境。
2. 病原治療
判斷是病毒還是細菌。流感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須在發病48小時內起效最好),細菌感染需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有確診細菌感染時才能用,濫用易致耐藥。
判斷是病毒還是細菌。流感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須在發病48小時內起效最好),細菌感染需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有確診細菌感染時才能用,濫用易致耐藥。
3. 支持療法
保持良好睡眠,多喝溫水,有助于癥狀緩解。清淡飲食、多休息,加速恢復。蒸汽吸入對緩解咽痛、鼻塞有效。
保持良好睡眠,多喝溫水,有助于癥狀緩解。清淡飲食、多休息,加速恢復。蒸汽吸入對緩解咽痛、鼻塞有效。
?? 有位28歲的女性患者,因工作壓力大導致流感并發高燒、渾身酸痛。在按醫囑服用抗病毒藥物、休息一周后,很快恢復了健康。
面對呼吸道感染,規范治療和耐心康復很關鍵,別擅自中斷用藥。
06 做好這5點,呼吸道感染遠離你 ???
- 勤洗手:流感季、外出歸來后、餐前便后都用流動水和洗手液清潔至少20秒。 ?? 統計顯示:正確洗手可降低45%的感染風險(Aiello et al., Am J Public Health, 2008)。
- 注意通風:每天早晚開窗15-30分鐘,有利于病毒稀釋和空氣凈化。
- 多吃蔬果:橙子、檸檬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助增強免疫力。
食物 建議用法 獼猴桃 每天1-2個 新鮮橙子 直接吃或榨汁 菠菜 快炒或做湯,適量即可 - 合理運動:快走、慢跑等中等強度鍛煉每周3-4次,讓身體更有抵抗力。
- 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不熬夜,為免疫系統加分。
如果有高危人群(老人、小孩或慢性病患者)家中成員出現呼吸道癥狀,最好暫停密切接觸,及時就醫并按醫生指導隔離護理。
主要參考文獻
- See, K. C., et al. (2017).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community-acquired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in adults." Lancet Infect Dis, 17(9), 1013-1023.
- Aiello, A. E., et al. (2008). "Effect of hand hygiene on infectious disease risk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 a meta-analysis." Am J Public Health, 98(8), 1372-1381.
- Uyeki, T. M. (2022). "Influenz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8(10), 962–97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