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提醒我們,個體體質差異值得關注,反復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排查。
需要說明的是,單次食用含防腐劑食品,一般不會出現嚴重后果。對大部分健康成年人來說,合理飲食依然更重要。
很多預制菜的外包裝上,都會有添加劑明細。要想吃得明白,看懂配料表很關鍵。其實,食品安全法要求所有添加劑必須明示,排名越靠前的含量越多。
配料表術語 | 常見“偽裝”名稱 | 如何識別 |
---|---|---|
苯甲酸鈉/鉀 | Sodium Benzoate/Potassium Benzoate | 一般標注在配料前半段 |
山梨酸鉀/鈉 | Potassium Sorbate/Sodium Sorbate | 如排在前三,含量相對較高 |
亞硝酸鈉/鉀 | Sodium Nitrite/Potassium Nitrite | 多見于熟肉制品及腌制食品 |
其實,對經常需要用預制菜“救急”的朋友來說,完全拒絕也并不現實。和家里自制菜肴一樣,只要方法得當,預制菜也能吃得安心。
日常飲食如果已離不開預制菜,可以固定每周1-2天嘗試自制或半自制餐,作為味覺與營養的調節。對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2年做一次肝、腎及胃部功能的檢查,確保亞硝酸鹽、苯甲酸等相關代謝功能正常。
未來的預制菜會不會去掉防腐劑?越來越多企業已經開始嘗試用“巴氏殺菌”“高壓滅菌”“真空無菌包裝”等替代化學防腐劑。行業數據顯示,含天然成分、營養標簽透明的預制食品受到年輕消費者青睞(Euromonitor, 2022)。
一位28歲的女性消費者反映,自從選購配料簡單、包裝上特意注明“無人工防腐劑”的速食餐包后,腸胃反應明顯改善。
這啟發我們,隨著行業進步,選擇健康食材的空間也變得更大了。
忙碌的生活中,預制菜是省時的幫手;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貨架,明白地選、科學地搭配、適度地享用,才更能兼顧便利與健康。其實,我們不必畏懼防腐劑、多一分謹慎,學一招辨識方法,就能吃得放心。每一家餐桌的選擇,都會讓未來的預制菜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