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肝癌:權威科普與生活實用建議
日常生活中,偶爾聽到“肝癌”這個詞,總讓人心里不太踏實。也許是在家人飯桌的閑聊中,或者是在體檢報告上看到的異常指標。其實,肝癌離我們的生活沒有想象得那么遠——它就像是身體里的一位“不速之客”,平時安靜無聲,卻可能會突然帶來麻煩。不過,了解它的來龍去脈,并不是為了嚇唬大家,而是讓我們更有底氣去應對。
01 肝癌到底是什么?
肝癌其實就是肝臟里面的正常細胞突然變得異常,它們開始失控地增生,最終形成了一個惡性腫瘤。肝臟負責分解、解毒和儲存營養(可以想象成是一家勤快的小工廠),但一旦某些細胞“罷工”,整個環境就會發生混亂。絕大多數肝癌起源于肝細胞,也叫做肝細胞癌,是惡性腫瘤里的一種。
癌細胞不像普通細胞那樣受“規矩”約束,有時會有擴散或轉移,這也是肝癌危險的原因之一。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每年罹患肝癌的人數在增加,亞洲地區尤其多見(Yang et al., 2021)。
簡單來講,肝癌是一種進展很快、難以察覺的疾病,被發現時通常已經對身體造成明顯影響,這也是早期識別特別重要的原因。
02 肝癌的癥狀有哪些?
- ?? 早期信號往往極為輕微: 常常只有偶爾覺得有點疲憊、有輕微食欲下降。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勞累或者年齡導致,因此容易被忽略。
- ? 明顯癥狀出現時: 腹部持續隱痛,不易緩解,體重突然下降,身體持續越來越乏力,有時候甚至會出現皮膚和眼白發黃(黃疸)。
- ?? 其他表現: 腹脹、轉氨酶升高、低熱或消化不良感。嚴重時可能伴隨腹水或出血癥狀。
如果平時突然出現持續性腹部不適,乏力半年沒好轉,或出現黃疸,最好及早咨詢醫生。拖延會讓病情進展更難控制。
03 肝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 ?? 肝炎病毒感染: 尤其是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長期病毒感染會導致肝細胞持續受損和炎癥,漸漸演變為癌變。相關研究顯示,亞洲80%的肝癌與乙肝有關(Bray et al., 2018)。
- ?? 肝硬化: 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肝硬化,都大大提高了肝癌風險。肝硬化就像是一條受損的“輸送帶”,很容易讓異常細胞趁虛而入。
- ?? 化學物質接觸: 長期攝入黃曲霉毒素(比如發霉的谷物、堅果)也很有關系。
- ?? 遺傳與年齡: 年齡大、家族中有肝癌病史的人也要注意,屬于較高風險人群。
另外,過量飲酒和肥胖也在慢慢成為肝癌的推手。其實這些問題不少人都有,小習慣養成很重要。肝癌并不是天降橫禍,而是多種風險長期疊加的結果。
04 肝癌怎么確診?
- CT與MRI掃描: 通過清晰的圖片發現肝臟里的異常病灶,有無轉移、囊腫等情況。
- 腫瘤標志物(如AFP): 血液里有種叫甲胎蛋白(AFP)的指標,肝癌患者常常會明顯升高。
- 肝臟超聲波: 方便篩查是否有腫塊,但具體情況還是得靠更精確的影像學。
有醫學資料顯示,定期通過超聲和腫瘤標志物篩查,可以把肝癌早期發現率提升三倍以上(Forner et al., 2018)。雖然檢查聽起來有點復雜,但其實操作很快,沒必要害怕。只要癥狀異常,建議就醫時主動詢問這些項目。
05 肝癌的治療選擇
- ?? 手術切除: 適合早期且肝功能還不錯的人,把癌灶直接切掉。
- ??? 微波消融與介入治療: 用高溫或化學法破壞局部腫瘤。上文提到的61歲患者,在方案上既用過介入,也做過消融,就是典型的組合方式。
- ?? 化療和靶向藥物: 適合肝癌進展到無法手術時。部分新型靶向藥物(如索拉非尼)可以延緩病程,提高生存率。
- ?? 放療: 對某些特殊類型的肝癌有效。
治療方案沒有絕對的標準,一切以身體狀況為前提。有時候多種方法聯合應用,最關鍵的是和醫生充分溝通,了解預期效果和可能副作用,再做選擇。
06 日常管理:吃得好、動得恰到好處
- ?? 新鮮蔬菜水果: 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腸胃、增強免疫。食用建議:每天一斤蔬菜和兩個水果最合適。
- ?? 優質蛋白: 比如魚、雞蛋、豆制品能為身體提供修復能量。食用建議:每餐適量,不油膩為宜。
- ?? 主食多樣: 小麥、稻米、玉米換著吃,對維持體力很有好處。
- ?? 適度活動: 散步、慢走都非常適合。飯后45分鐘輕松活動效果最好。
- ?? 良好心態: 做喜歡的事、和朋友聊聊天,讓心理壓力減少一些,對康復和預防疾病都很重要。
日常飲食以清淡、新鮮為主,無需刻意限制種類。特別提醒:如果有任何異常癥狀,最好的辦法還是盡早去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配合醫生建議。身體感覺到“報警”,就該重視,別自己硬撐或亂吃藥。
參考文獻
-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 Forner, A., Reig, M., & Bruix, J. (2018).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ncet, 391(10127), 1301-1314.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8)30010-2
- Yang, J. D., Hainaut, P., Gores, G. J., Amadou, A., Plymoth, A., & Roberts, L. R. (2021). A global view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nds,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8(4), 22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