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惡性腫瘤:認識、識別與科學應對
01 乳腺惡性腫瘤是什么?
每年體檢時,聽說乳腺癌的朋友其實不少。有人關心,乳腺癌到底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乳腺里的細胞發生了異常變化,像是不受控制地擴張。這些“不守規矩”的細胞可能會逐漸聚集成腫塊,甚至擴散到旁邊的組織和器官,造成身體的損傷。
乳腺惡性腫瘤通常就是大家說的乳腺癌。很常見,尤其是女性中,但男性也有可能得。它最初發生在乳腺的乳管或者小葉里,早期沒啥感覺,晚期才可能出現明顯的癥狀。說起來,就像家里有一個小角落開始長草,慢慢擴散,再不處理,就會影響到整個房間,從微小到顯著,乳腺癌的擴展也是這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2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發約230萬例,死亡約67萬例,說明這種疾病的影響范圍非常廣(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02 乳腺癌有哪些癥狀?
剛開始,乳腺癌的表現挺隱蔽,像偶爾碰到輕微的硬結或淺淺的刺痛,很多人感覺不到。到了中后期,癥狀會逐漸明確,變成持續性的不適。
- ?? 乳房內腫塊:最常見的就是在乳房某處能摸到明顯的硬塊,一般邊界不規整,表面可能有點“結實”,也可能疼痛。有一位52歲的女性患者,最近就發現左乳外側有腫塊,同時伴刺痛。
- ?? 乳頭變化:乳頭有時候會縮陷(內陷)、變形或表面變粗糙,還有可能突然出現分泌物,尤其是血性分泌。
- ?? 乳房皮膚改變:有時乳房皮膚可能出現凹陷、發紅或者像橘子皮一樣的小坑。
- ?? 淋巴結腫大:腋下摸到結節、腫大,這通常提示癌癥“有點行動”,擴展到淋巴系統了。
- ?? 持續性疼痛或厚重感:晚期可能出現乳房持續、明顯的疼痛,或莫名的厚重感。
這些信號如果持續、反復,或者伴隨形態明顯變化,建議盡快做乳腺相關檢查。大部分乳房腫塊其實不是癌癥,但出現異常時不要猶豫。
03 為什么會得乳腺癌?
很多人關心到底為啥會出現乳腺癌。其實,“原因”并不是單一的。乳腺癌的形成,是多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 激素變化: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長期處于高水平,容易讓乳腺細胞更易發生異常。如果月經初潮早、絕經晚,風險會相對高些。
- ?? 遺傳因素:家族中如果有乳腺癌病史,風險會增加。部分遺傳基因(比如BRCA1、BRCA2)一旦突變,危險性會更高,有研究顯示,攜帶這些基因的女性患乳腺癌概率是一般人的幾倍(Didriksen et al., 2022)。
- ?? 年齡增長:乳腺癌更容易發生在40歲以后。青春期之后的每個年齡段都有風險,尤其是絕經期后。
- ?? 環境與生活習慣:長期肥胖、不規律作息、常飲酒、吸煙、缺乏鍛煉都會增加患病概率,還有絕經后激素類藥物的長期使用。
- ?? 輻射和其他特殊原因:乳腺曾受過高劑量輻射,風險也提升。孕產史特殊(比如很晚生育),也是一個小因素。
這些因素之間其實像一套“交織網絡”,一個改變,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數據顯示,約一半乳腺癌患者除了性別和年齡外沒有其他明確危險因素,所以不能掉以輕心(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04 如何診斷乳腺癌?
乳腺癌的診斷方式挺多,關鍵是科學、系統。初步篩查階段,可以用乳腺B超或者鉬靶X線(乳腺X光),這些方法對于早期發現腫塊很有幫助。特別是對于40歲以上的女性,每2年做一次乳腺影像學檢查,會更保險。
- ?? 影像檢查:包括B超、鉬靶、MRI(磁共振),用于發現“可疑區域”。像前面提到的52歲女性,入院時做了乳腺超聲,發現1.7cm的不規則腫塊,并且腋下淋巴結也出現腫大。
- ?? 穿刺活檢:對懷疑的腫塊采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能確診是不是乳腺惡性腫瘤?;顧z后可以知道癌癥類型和分級。
- ?? PET/CT、MRI:進一步明確是否有轉移,比如腫瘤有沒有擴散到淋巴結或其他器官。
- ?? 血液化驗:輔助評估身體狀態,比如血常規、肝腎功能。
一旦確診,醫生會根據具體類型(如激素受體狀態、HER2表達等)分層管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每一步檢查都非常重要,建議不要省略。
05 治療有哪些方案?
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其實挺多樣,醫生會根據腫瘤類型、分期和身體狀況,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方案。即便有些癌癥類型看起來很復雜,現代醫學手段已經越來越豐富,復發風險也在下降。
- ?? 手術:早期腫瘤,往往通過腫塊切除術或全乳切除術。手術是否需要做腋下淋巴結清掃,還要看是否有轉移跡象。切除以后,有的還會做乳房重建。
- ?? 放射治療:主要用于局部控制,可以減少復發。特別是腫瘤較大或者做過乳房部分切除的患者。
- ?? 藥物治療:分為化療、激素治療和靶向治療。比如三陰性乳腺癌(ER、PR、HER-2均陰性),常采用化療和免疫治療。一些藥物如帕博利珠單抗,就是免疫治療的一種,新輔助化療后進一步控制病情。
- ?? 靶向治療:針對特殊基因表達的癌癥,比如HER-2陽性的,會用曲妥珠單抗等靶向藥物。
比如上文提到的52歲女性病例,術前先用紫杉醇、卡鉑等藥物化療,后續又加入帕博利珠單抗和表柔比星等藥物。各類輔助用藥也會根據身體反應來調整。
有研究顯示,綜合治療方案能有效降低乳腺癌復發率,提高生存質量(Cardoso et al., 2019)。
06 日常怎么管理乳腺健康?
提前預防和科學管理,比只在意風險更有意義。就算沒有家族史,也值得關注乳腺健康。從飲食、作息到體檢,每一步都能幫忙。
- ?? 每天多吃新鮮蔬果:蔬菜水果里的抗氧化成分能幫助清除體內的異常因子,例如番茄、胡蘿卜、小菠菜等,建議每天都換著吃,顏色豐富一點更好。
- ?? 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比如魚、雞胸肉、豆制品能促進身體修復,也有益于乳腺細胞健康。
- ?? 健康脂肪不可少:橄欖油、堅果、深海魚里含的好脂肪,建議每周都吃一些,對女性激素平衡有好處。
- ???? 規律鍛煉:每周三次以上運動,如快步走、游泳。這個習慣能改善激素平衡,減少肥胖和乳腺癌風險。
- ?? 心理調適:別讓壓力一直積壓。適當休息、冥想、讀自己喜歡的書,都有利于保持心情平穩。
- ?? 按時體檢:40歲之后建議每2年做一次乳腺檢查,包括影像學(B超或乳腺X線)和體格檢查。有乳腺結節、家族病史的朋友,可以根據醫生建議酌情提前篩查。
日常習慣看似瑣碎,但真正能預防乳腺癌的,往往就是這些簡單堅持的小事。定期體檢可以提前發現異常,擁有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作息,是管理乳腺健康最實在的路徑。
如果出現乳房腫塊、明顯的乳頭變化或者皮膚異常,記得第一時間去醫院就診。選擇專業乳腺科或腫瘤中心,讓醫生幫忙定制檢查和管理計劃。
參考文獻
- Cardoso, F., et al. (2019). 4th ESO–ESMO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 4). Annals of Oncology, 30(2), 163-190. PubMed鏈接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WHO官方網站
- Didriksen, H., et al. (2022). Breast cancer risk in families: The role of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158, 123-131. PubMed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