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乳腺癌:癥狀、風險因素及管理策略
01 什么是乳腺癌?
刷牙時隨意照鏡子,很多女性都會留心自己的臉,卻很少關注胸前的那兩個“老朋友”。乳腺癌,其實就像不請自來的小麻煩,從乳腺導管或腺體悄然出現,是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Azam et al., 2021)。它主要在乳腺組織里發展,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變化。乳腺癌的出現和生活習慣無必然聯系,也可能在身體各個階段出現。
生活中遇到這類疾病,別急著焦慮,搞懂它是什么、如何發現,遠比胡亂猜測更管用。絕大多數乳腺癌可以早期診斷并有效干預,尤其對女性朋友來說,多一分主動,風險就能少一點。
02 這些乳腺信號別忽視
- ?? 觸摸到硬塊:洗澡時無意摸到乳房內有腫塊,通常無痛感,但摸上去“分明不同于周圍組織”。別輕視這種變化,尤其當硬塊持續不消。
- ?? 乳房大小或外形變化:鏡子中發現,兩側乳房突然“一高一低”或者形狀改變,這也是需要警惕的信號。
- ?? 乳頭分泌異常:若乳頭突然出現血性或黃色分泌物,尤其是單側反復出現,建議不要等待自然消散。
- ?? 皮膚凹陷或發紅:乳房皮膚有橘皮樣改變、凹陷、脫皮或者發紅,都可能預示著異常。
這些癥狀大多不是劇痛、不適,而是持續性或逐漸加重。如果發現上述變化,短期內沒有緩解,及時去醫院乳腺外科做檢查更安心。
03 乳腺癌“潛伏”風險 — 為什么會得?
乳腺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年齡增長:
超過半數乳腺癌發生在50歲以上女性身上。數據顯示,隨著年齡增加,細胞修復能力下降,乳腺細胞異常增殖的風險隨之升高(WHO, 2024)。 -
性別因素:
女性體內激素水平較高是導致乳腺癌高發的主要原因。雖然男性也可能患乳腺癌,但發生率遠低于女性。 -
遺傳影響:
如果直系親屬(母親或姐妹等)有乳腺癌史,風險明顯增加。部分患者與BRCA1、BRCA2等基因突變有關(Foulkes et al., 2016)。不過,大多數病人其實沒有明顯家族史。 -
激素暴露時間:
初潮早(12歲前)、絕經晚(55歲后)、未生育或首胎較晚生育的女性,乳腺癌風險會稍高,這都與雌激素作用時間有關。 -
生活習慣影響:
長期肥胖、較多飲酒、缺乏運動也會提高風險。這與體內的激素代謝和慢性炎癥相關,不過只是一部分誘因。 -
既往治療史:
年輕時接受過胸部區域放療的女性,乳腺組織更容易發生細胞損傷,乳腺癌風險升高。
需要說明的是,約有一半乳腺癌患者并沒有可查的典型危險因素(WHO, 2024),只是女性、年齡稍長就已是最重要的風險來源。因此,不要僥幸認為“家里沒有人得這個病”就可以疏忽。
04 如何發現乳腺癌?診斷流程一覽
身體出現乳腺異常癥狀后,醫生通常推薦分步檢查:
- ?? 乳腺體檢:專家通過手觸乳房,初步判斷腫塊質地和大小。
- ?? 影像學檢查:乳腺X光(鉬靶)和B超能直觀看到內部結構和結節形態。這兩項檢查對于區分良性與惡性有很大幫助(Marmot et al., 2013)。
- ?? 組織活檢:如發現可疑結節,會通過穿刺方法取少量組織進行顯微鏡下檢查,這是確診乳腺癌最權威的手段。
- ?? 分期檢測:包括全身影像學(CT、MRI等)與腋下淋巴結檢查,評估腫瘤擴散范圍。
等檢查結果全部出來后,醫生會根據結果與患者進行詳細溝通,確定最佳后續方案。其實,科學的檢查流程才是對自己負責的最好方式。
05 乳腺癌有哪些治療選擇?
乳腺癌治療要根據具體類型和發展階段來“量身定制”。一般可選方案包括:
-
?? 手術治療:
早期以手術為主,分為乳腺部分切除術(保乳)和全乳切除術。晚一些階段可能還需清除淋巴結。 -
?? 藥物治療:
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和激素治療。比如三陰性乳腺癌通常需要化療;一部分患者術前會先用化療縮小腫瘤,為手術創造更好條件(Ewertz et al., 2011)。 -
?? 放射治療:
通常在腫瘤切除后使用,作用是預防局部復發,對一些晚期病人也有緩解作用。
每種治療的具體選擇要與醫生面對面討論,結合身體狀況、腫瘤分型及個人意愿共同決定。如59歲的李阿姨,經過多周期新輔助化療后,腫瘤變小,后續治療效果也更佳。這個真實例子說明,規范、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很有必要。
06 怎樣健康生活,降低乳腺癌風險?
- ?? 多彩蔬果 + 富含纖維抗氧化 + 建議每天一份深色蔬菜和新鮮水果
- ?? 全谷物食品 + 幫助腸道代謝調節荷爾蒙 + 早餐中可以用燕麥、糙米替代精白米面
- ?? 深海魚類 + 富含優質蛋白和OMEGA-3脂肪酸 + 建議每周吃1-2次鮭魚、沙丁魚等
- ?? 乳制品 + 提供鈣質,促進骨骼健康 + 選擇低脂牛奶或酸奶更適合成人
- ???♀? 規律鍛煉 + 減緩脂肪沉積,改善代謝 + 建議每周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車
- ?? 定期乳腺自檢和篩查 + 有助于早期發現異常 + 40歲后每2年乳腺鉬靶篩查,如有家族史應提早檢查
其實,健康飲食和有規律的生活作息都能顯著降低乳腺癌風險。具體做法可以結合個人愛好靈活安排。只要多一點主動,每個人都能用簡單習慣守護自己。
07 日??梢栽趺醋??給“好朋友”的一些貼心建議
- 每月自檢乳房,熟悉自己的身體;一旦有變化,盡量別拖。
- 不管工作多忙,每周都抽出點時間走走看看,保持好心情也很重要。
- 遇到乳房不適、腫塊、皮膚突變等問題,主動到醫院專業科室問清楚,不用等“忍到不能忍”。
身邊親友如果有乳腺疾病,給一點理解,陪她一起面對。乳腺癌不是遙不可及的大難題,更多時候,只是一段需要科學、樂觀調適的旅程。
參考文獻(References)
- Azam, S., et al. (2021). Global burden of breast cancer and attributable risk facto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Cancer, 127(9), 1451-1461. https://doi.org/10.1002/cncr.3349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Key Fac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Marmot, M. G., et al. (2013).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 independent review. The Lancet, 380(9855), 1778-178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2)61611-0
- Foulkes, W. D., Smith, I. E., & Reis-Filho, J. S. (2016).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3(20), 1938-1948.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001389
- Ewertz, M., et al. (2011). Effect of obesity on prognosis after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9(1), 25-31. https://doi.org/10.1200/JCO.2010.29.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