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腹主動脈瘤:疾病的“隱形殺手”與早期預警
01 腹主動脈瘤到底是什么?
有時候,身邊的親戚突然說自己查出了腹主動脈瘤,很多人一臉茫然——這聽起來好像很陌生,其實它就是發生在腹部大血管上的“鼓包”。腹主動脈瘤,簡單點說,就是腹部最大血管(腹主動脈)局部變得薄弱、膨脹成一個“氣球”。這種膨出的血管壁很脆弱,病變位置通常在肚臍附近的深處,很難靠肉眼察覺。
形成的原因有不少:血管老化、長期血壓偏高、動脈粥樣硬化(血管里“雜質”太多)都可能讓腹主動脈慢慢鼓起來。如果這個異常的“氣球”破裂,后果會非常嚴重。因此,這個“隱形殺手”有時讓人措手不及(Erbel et al., 2014)。
02 腹主動脈瘤有哪些“蛛絲馬跡”?
初期的腹主動脈瘤很“低調”,很少讓人明顯不適。比如,有人偶爾覺得肚子一跳一跳,或者無意中摸到腹部有點微微搏動,這種小變化常被忽視。有一位68歲的男性朋友,因為偶爾肚子有輕微脹感,沒放心上,體檢才發現竟是腹主動脈瘤。
當“氣球”繼續變大,就可能出現明顯癥狀,比如腹部持續疼痛、背部一直發悶,甚至腹部一側有條明顯搏動的“腫塊”(見表)。如果腹主動脈瘤突然破裂,會引發突發性劇烈腹痛、暈厥、休克等嚴重后果。這種情況就必須馬上就醫。
階段 | 常見表現 |
---|---|
早期 | 偶爾腹部跳動感,輕微脹痛,基本無特殊癥狀 |
中晚期 | 腹部持續疼痛、背部不適、腹部搏動性腫塊,若破裂則有劇烈腹痛、暈厥 |
03 哪些人要“格外小心”?——高危因素分析
- ① 年齡增長:一般說,65歲以上人群風險明顯升高。血管跟機器一樣,長時間運行后會逐漸磨損、失去彈性。
- ② 男性:據調查,男性發生腹主動脈瘤的概率比女性高四倍(Chaikof et al., 2018)。
- ③ 吸煙史:無論現在還是過去有吸煙習慣的人,都比不吸煙者風險高好幾倍。香煙中的有害物質讓血管壁變脆弱,例如一位72歲的女性,因長期吸煙被查出腹主動脈瘤,這個發現也給同齡親屬敲響了警鐘。
- ④ 家族史:如果家里有直系親屬得過腹主動脈瘤,本人患病的風險會相對增加,不過家族傾向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病。
- ⑤ 高血壓/高血脂:長期高血壓、高血脂會加速動脈硬化,增加腹主動脈瘤風險。
04 如何科學篩查和診斷?
腹主動脈瘤的診斷主要靠影像學檢查,“看得見”的結果最靠譜。常用方法包括:
檢查方式 | 優點 | 適用情況 |
---|---|---|
腹部B超 | 無創、檢查快、費用低 | 篩查和隨訪監控 |
CT(計算機斷層掃描) | 圖像清晰、能精確測量直徑 | 確診和手術前評估 |
MRI(磁共振) | 評估血管結構、無輻射 | 對碘過敏和特殊人群 |
一般建議:男性65歲以上、有吸煙史或家族病史的群體,最好主動做1次腹部B超篩查。如果有癥狀或B超提示異常,則需進一步行CT檢查。
05 被診斷后怎么辦?主要治療途徑一覽
治療腹主動脈瘤的方法其實并不神秘。關鍵看“氣球”有多大——
- 藥物管理:一些直徑較小的瘤體只需規范控制血壓、血脂,通過藥物管理,定期隨訪B超檢查即可,不一定馬上需要手術。
- 手術修復:一旦血管膨大到5.5厘米或以上,或者已經出現持續疼痛,就需要考慮介入手術。常規手術包括開放手術和微創腔內修復(EVAR)。微創手術像給血管“套上一個支架”,大大減小了出血、恢復快。
- 危急處理:一旦發生破裂,必須迅速開刀處理,否則會危及生命。
06 生活方式怎么調整?實用健康建議
預防腹主動脈瘤和減緩病程,和日常飲食、運動習慣有很大關系。這里分享一些簡單又容易實踐的方法,適合每個人嘗試:
多吃新鮮蔬果(如菠菜、橙子),有助維持血管彈性;主食可選全谷類,每周吃幾次魚,對心臟和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可以選擇快走、游泳、騎車等,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幫助控制體重和血壓。
65歲以后建議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吸煙史的人群。
- 菠菜——富含葉酸,對血管保護有益,每周可炒食2-3次。
- 橙子——維生素C豐富,建議每天一個作為加餐。
- 三文魚——富含歐米伽3,有助改善動脈彈性,每周可蒸烤1-2次。
最后一點小結
腹主動脈瘤雖然大多難以察覺,但只要掌握基本知識,科學預防,發現時及早干預,風險完全可以控制。和家人朋友聊起相關健康話題,順手鼓勵身邊的老人去查查腹部B超,或許一個建議就能避免遺憾。身體的很多變化都不顯山不露水,但只要細心,能為健康加上一道穩妥的防線。
參考文獻
- Erbel, R., Aboyans, V., Boileau, C., et al. (2014). 2014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ortic diseas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5(41), 2873–2926.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u281
- Chaikof, E. L., Dalman, R. L., Eskandari, M. K., et al. (2018). The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an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67(1), 2–77.e2. https://doi.org/10.1016/j.jvs.2017.10.044
- Lederle, F. A., Freischlag, J. A., Kyriakides, T. C., et al. (2015). Long-term comparison of endovascular and open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3(4), 328–338.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40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