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迅速崛起的“熱帶病”與我們不可忽視的健康防線
簡單來說,登革熱是怎么來的?
在初夏的傍晚,路燈下偶爾有蚊子飛過,大多數人只是隨手一拍。但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小蟲可能帶來的麻煩,遠超一兩天的叮咬癢感。登革熱,這個名字從電視新聞到鄰里閑談,總越來越經常被提及。
那么,登革熱到底是什么?說起來,這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靠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兩種蚊子傳播——它們在吸了感染者的血后,又將病毒帶給下一個人。普通人與登革熱的接觸,常常發生在南方多雨、氣溫高的季節。
傳播方式 | 被帶毒蚊子叮咬 |
---|---|
主要病毒 | 登革熱病毒1-4型(DENV-1~DENV-4) |
人群易感性 | 任何年齡段都能感染,幼兒與老年人更要小心 |
?? 小提示: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染,得靠蚊子做“中介”。
登革熱的信號,哪些需要特別警惕?
- 1. 早期信號:有的人剛開始只是偶爾頭痛、身上有點乏,或者以為是普通感冒。一位21歲的大學女生,因為連續兩天渾身酸痛,以為是學習壓力大所致,其實體溫并沒有太高,她誤以為只是普通疲勞。
- 2. 持續高燒:登革熱最典型的表現通常會在第二、三天后突然出現,體溫可升高到39~40℃,而且不像一般感冒那樣一天里有起伏——是持續性的高燒。
- 3. “斷骨痛”:醫學上稱為肌肉、關節和骨頭的劇烈疼痛,像斷了骨頭一樣,這也是登革熱的英文名“Breakbone Fever”的由來。
- 4. 皮疹和出血:當你發現發熱期間皮膚上出現紅色小點、瘀斑,甚至牙齦或鼻腔偶爾有出血,說明病情可能加重,需要趕緊關注。
重癥登革熱:警惕這些危險信號
有些登革熱只是像重感冒,但重癥登革熱的故事往往不一樣。一位55歲的男性,因為前幾天發過高燒,本以為快好了,結果突然出現劇烈胃痛,四肢發冷,還嘔吐了好幾次。
- 嘔吐不止、呼吸困難
- 明顯腹脹、四肢冰涼
- 出現嗜睡、意識模糊
醫學研究指出,重癥登革熱的致死風險與休克、內臟出血、血漿滲漏等密切相關(Simmons et al., 2012)。遇到上述情況,請馬上聯系專業醫療機構,不要耽擱。
?? 上述例子說明:高熱后幾天身體突然加重、極度虛弱、意識異常,是登革熱重癥化的重要信號!
登革熱的診斷:怎么能確認有沒有得?
很多人關心:家里人發燒,是不是登革熱?
- 醫生會先詳細問癥狀、史料,再查體,一般根據出現的時間、是否在流行季節、身處的地理區域做判斷。
- 最關鍵還是實驗室檢測。目前醫院主要用病毒抗原、NS1抗原,以及IgM/IgG抗體等血液檢測,部分大型醫院可查出病毒的核酸(RT-PCR),早期就能診斷。
- 白細胞和血小板往往會下降,如果連續高燒時這些指標明顯降低,醫生通常就會懷疑是不是登革熱。
檢測方法 | 優點 | 注意點 |
---|---|---|
NS1抗原檢測 | 早期敏感,采血后快速判定 | 病程早期較準確 |
病毒核酸檢測 | 特異性高,明確病毒類型 | 需專業實驗室 |
血常規 | 簡便、快速 | 需結合其他癥狀判斷 |
對癥處理為主:如何照顧登革熱患者?
目前,登革熱并沒有專門的特效抗病毒藥物,大多數患者恢復良好。治療方式以支持和對癥調理為主。
- 多補液、適度休息:高熱出汗、嘔吐會讓身體水分流失,大量溫水是關鍵。
- 緩解癥狀:適當用降溫貼、物理降溫,多喝稀釋水果汁,有助控制體溫。
- 密切觀察出血或持續嘔吐:如發現牙齦出血、黑便、持續嘔吐,要立即送醫。
- 避免阿司匹林類藥物:登革熱期間用這類藥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措施 | 說明 |
---|---|
臥床休息 | 幫助身體恢復,減少意外跌倒 |
飲食清淡 | 易于消化,減少腸胃負擔 |
避免隨意用藥 | 只遵醫囑用藥,尤其退熱,避免不當用藥加重病情 |
?? 重點:一旦出現意識模糊、腹痛加劇,要及時前往醫院。
防蚊預防,才能真正遠離登革熱
比起得病后著急治療,遠離蚊蟲叮咬才是從源頭防護的好辦法。想要減少登革熱的困擾,下面這些方法可以學起來:
- 衣著覆蓋:長袖衣物有助于減少皮膚暴露。
- 蚊帳+紗窗:夜間睡覺時用好蚊帳,家中紗窗紗門及時修補。
- 清理積水點:家中花盆底托、廢舊輪胎、空瓶蓋要定期清理,蚊子喜歡在積水中產卵。
- 健康飲食:
- 新鮮水果+充足水分: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 營養均衡的三餐:比如攝入一定量的蛋白、維生素C豐富果蔬(如橙子、番茄),幫助修復被感染的身體小衛士。
- 戶外活動噴防蚊劑:尤其是晨昏時段,蚊蟲最活躍。
橙子 | 維生素C豐富,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 每日可吃1-2個 |
番茄 | 含有番茄紅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促進康復 | 涼拌、燉煮均可 |
牛奶/蛋類 | 蛋白質源,有助體力恢復 | 早餐適量攝入 |
最后提醒:小心并不等于恐慌
登革熱雖然聽上去有些嚇人,但其實采取適當預防手段,多數人都能很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從身邊的小細節做起,比如清除積水、衣物覆蓋、飲食均衡,這些都能讓生活更健康。簡單地說,不用恐慌,但也別掉以輕心。
每年登革熱在全球范圍大概影響3.9億人,但得到了妥善管理和護理后,死亡率其實遠低于常見誤區所理解的那樣高(Bhatt et al., 2013)。只要掌握基本知識,面對突發不適時,積極就醫、科學防護,就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困擾。
參考文獻
- Simmons CP, Farrar JJ, Nguyen VV, Wills B. Dengu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2 Apr 12;366(15):1423-32. 查看
- Bhatt S, Gething PW, Brady OJ, et al.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burden of dengue. Nature. 2013 Apr 25;496(7446):504-507. 查看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ngue and severe dengue. WHO Fact sheets. 2022.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