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了解乳腺癌:識別癥狀和預防措施
01 乳腺癌到底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人偶然聽說“乳腺癌”,但不少人的印象還停留在模糊的“乳房長腫塊”這個層面。事實上,乳腺癌是一種乳腺組織內異常細胞增生并失控的疾病。這些異常細胞像公路上的違章車一樣,越過原有的界限,最終可能發展成腫瘤。起初,它只局限于乳腺管或腺體,但如果得不到控制,這些細胞有轉移到其他地方的能力。全球范圍內,乳腺癌在女性癌癥中發病率居首,被WHO列為“標志性疾病”之一,每年有超過200萬女性被確診(WHO, 2024)。
癌癥之所以值得關注,除了自身發展快,也因為它可能影響身體其他器官,比如淋巴結、肺、肝和骨骼。簡單來說,乳腺癌是一個不速之客,潛伏在乳腺區域,隨時可能帶來不適和變化。別以為只有老年人才需要關心,數據顯示,即便是中年及早期更年期女性,都有可能面臨風險(Mayo Clinic, 2024)。所以,了解它的本質,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環。
02 乳腺癌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乳腺癌的早期癥狀并不總是明顯,偶爾的乳房不適很容易被忽略。不過,一旦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建議認真對待——
- 乳房出現新的腫塊或硬結,通常無明顯疼痛;
- 乳房形狀、大小或外觀發生變化 ??;
- 乳腺皮膚呈現凹陷、發紅或異常變色;
- 乳頭或乳暈區域出現變化,甚至有溢液或血性分泌物。
說起來,一位59歲的女性在一次常規體檢中發現右側乳腺區有小腫塊,去醫院后被診斷為ⅠA期乳腺癌。她沒有明確的乳腺癌家族史,平時身體也算健康。這條案例提醒我們,乳腺癌并不專挑特殊人群,有時癥狀很輕微,甚至無痛感,但腫塊的出現或者乳房的外觀改變都是不得不警覺的信號。??
持續不退的乳房異常癥狀,尤其是乳頭異常分泌物,需要提起注意。雖然大部分乳房腫塊并不是惡性,但及時就醫能夠減少風險。其實,主動關注乳房的任何變化,就是給健康加上一道防護墻。如果遇到上述情況,即使沒有家族病史也別輕易放過,早一步檢查,早一步安心。
03 乳腺癌的發生機制是什么?
乳腺癌為什么會發生?其實,這跟身體里的細胞運作、基因遺傳以及環境暴露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說到底,是乳腺區域某些細胞發生了變異,就像工廠里的某條生產線突然亂了套,壞細胞不停生長并失去原有秩序。這里有幾個關鍵原因——
- 年齡增長:女性年齡越大,乳腺細胞發生異常的可能也越高,絕大多數患者在40歲后發病幾率明顯提升(WHO, 2024)。
- 激素影響:長期處于雌激素水平較高的環境,比如晚絕經或部分激素補充治療,會讓乳腺細胞活躍度增加,從而提升患病風險(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2019)。
- 遺傳因素:母親、姐妹有乳腺癌病史,個人風險加倍。BRCA1、BRCA2、PALB2等高外顯率基因突變更是重中之重,部分患者會因此選擇預防性的手術(Miki et al., 1994; Antoniou et al., 2000)。
- 環境與生活習慣:長期肥胖、酒精攝入較多以及輻射暴露,也能為“變異工廠”增添不穩定因素。需要強調的是,約半數患者并沒有明顯危險因素,疾病可能悄然發生。
這些因素有的無法避免,有的卻能控制。比如說適度飲酒、合理的生活作息,這些辦法可以減少風險。但風險分析只涉及原因,不少預防措施我們會在最后一部分詳述。客觀來看,乳腺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沒有哪個環節能單獨說“決定”患病。
04 乳腺癌的檢測流程是怎樣的?
當懷疑乳腺有異常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按照規范流程進行篩查和診斷。醫學界建議的主流程包括:影像檢查、組織活檢以及淋巴結評估。每一步都在幫助醫生更好的定位和判定疾病發展程度。具體流程如下——
- 乳腺影像學檢查:大多數醫院使用鉬靶X線(乳腺X線攝影)或乳腺超聲。前者更多用于篩查、后者適合年輕或乳腺密度高者。通過圖像可以看到腫塊的大小、位置和性質。
- 組織活檢:當有異常影像,醫生會建議穿刺取出部分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情況。只有病理明確后才能決定后續治療方案。
- 淋巴結檢查:乳腺癌易轉移到腋下淋巴結。通過手摸或影像學方法初步評估,如有疑似擴散,會進一步做前哨淋巴結活檢。淋巴結查得越早,后續治療效果越好。
就像前文提到的59歲女性,她在出現異常腫塊后,醫生根據她的影像和活檢結果,最終決定采用保乳手術加前哨淋巴結活檢,整個流程環環相扣,沒有一環是可隨意跳過的。檢查流程并不復雜,也不需要住院,絕大多數患者可以門診完成。如果乳房有持久的腫塊或形態異常,不妨主動做一次篩查,既能安心,也能為下一步提供依據。
文獻參考:Mayo Clinic Staff. (2024).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ic.
05 乳腺癌的治療選項有哪些?
一旦被確診為乳腺癌,治療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專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分期、類型、身體狀況和疾病特點,制定個性化方案。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類——
- 手術治療:對早期腫瘤,優選保乳手術,只切除病變部分并保留乳房。若腫瘤位置特殊或活檢結果指示,可能要全乳切除。部分患者需同時處理腋下淋巴結。
- 放療:手術后應用,主要防止殘留癌細胞復發。對于早期或保乳后尤為重要,屬于根治性治療的一部分。
- 化療:通過藥物殺死異常細胞,適用于高危、進展快或特殊分型病例。新輔助化療指術前縮小腫瘤,輔助化療是防止手術后復發。
- 靶向治療及激素療法:針對特定分子型的癌癥(如HER2陽性、激素受體陽性),精準用藥,提高療效。比如雌激素/孕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可長期服用內分泌藥物,降低復發率。
多學科管理已成為乳腺癌治療趨勢。比如前述59歲女患者,因基礎疾病較多,手術方案結合了多科醫生意見,選擇了既保證根治又兼顧生活質量的方式。正是這種綜合管理,讓她在術后恢復更平穩,治療更得力。
國際上大量研究證實,早期規范治療能極大提升治愈與生存率(DeSantis et al., 2022)。所以,被診斷后別猶豫,找到經驗豐富的團隊,制訂屬于自己的治療計劃,是邁向康復的關鍵一步。
文獻引用:DeSantis, C.E., Ma, J., Gaudet, M.M., et al. (2022). Breast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2(6), 524-541.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54
06 如何通過日常生活管理降低乳腺癌風險?
融入健康管理,是預防乳腺癌最值得倡導的方向。下面根據最新指南和臨床經驗,為女性朋友整理幾條具體措施:
-
多吃新鮮蔬果 ??
蔬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抗氧化物,有助于維持體細胞正常運行。建議每天兩餐都要有綠色蔬菜和適量水果,不僅提升免疫力,也幫細胞“修復”日常損耗。(Fung et al., 2020) -
保證適量運動???♀?
每周累計運動150分鐘以上,比如快步走、游泳或輕量運動,都能提升細胞代謝,減少體內異常變化的風險。即使只是在樓梯間多走幾步,也能給健康“加分”。 -
維持健康體重??
BMI控制在正常范圍,有助于調節激素水平。如果體重偏高,逐步調整飲食結構和運動量,慢慢回歸自然體型。對預防乳腺癌,尤其絕經后女性幫助很大。 -
定期體檢
40歲以后,每年做一次乳腺影像檢查(如乳腺X線或超聲),可以早發現、早處理,別等到癥狀明顯才去醫院。醫生會根據自身風險評估篩查頻率。
簡單來講,規律的作息和健康飲食,是防癌的“基礎工程”。積極參與健康管理,就像每天給身體“做維護”,能讓乳腺細胞保持良好運行狀態。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風險層級,不妨主動咨詢醫生,讓健康因個性化管理而提升。
文獻參考:Fung, T.T., Hu, F.B., et al. (2020). Dietary pattern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23(9), 1549-1559. https://doi.org/10.1038/s41416-020-0980-3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WHO Fact Sheet. who.int
- Mayo Clinic Staff. (2024).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ic. mayoclinic.org
- DeSantis, C.E., Ma, J., Gaudet, M.M., et al. (2022). Breast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2(6), 524-541.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54
- Fung, T.T., Hu, F.B., et al. (2020). Dietary pattern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23(9), 1549-1559. https://doi.org/10.1038/s41416-020-0980-3
- Miki, Y., Swensen, J., et al. (1994). A strong candidate for the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1. Science, 266(5182), 66-71.
- Antoniou, A., Pharoah, P.D.P., et al. (2000). Average risk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1 or BRCA2 mutations detected in case series unselected for family history.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2(4), 1117-1130.
- 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2019). Menarche, menopaus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Oncology, 20(7), 94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