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你需要了解的健康風險和應對措施
傍晚下班回到家,換衣服時無意間摸到胸部好像有點不一樣,是不是一陣小緊張在心頭閃過?乳腺健康,其實離我們的日常很近。有時候,哪怕是偶爾出現的小異常,也值得多留心一點。這篇文章用最實用的視角,幫你看清乳腺癌有哪些真實風險、怎樣識別、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自己與家人。
01 乳腺癌是什么?簡單了解不被嚇
很多人聽到“癌”字難免心頭一緊,其實乳腺癌就是乳腺組織里的異常細胞長得太快、管不住,最后形成一個小腫塊。不處理的話,這些細胞可能會像調皮的小孩兒,跑到身體別處。不過,并不是所有的乳腺腫塊都是癌癥,很多也是良性的。全球女性,一生中遇到乳腺癌的概率可達1/12,隨著年齡增加風險也會升高。??(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乳腺癌主要起源于乳房的乳管或小葉,有早期局部和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轉移)的區別。最初階段通常不會危及生命,但如果拖著不管,惡性腫瘤可能擴散影響身體健康。
很多患者初期沒有任何特別的感覺,這也是為什么定期自查和篩查變得那么重要。
乳腺癌主要起源于乳房的乳管或小葉,有早期局部和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轉移)的區別。最初階段通常不會危及生命,但如果拖著不管,惡性腫瘤可能擴散影響身體健康。
很多患者初期沒有任何特別的感覺,這也是為什么定期自查和篩查變得那么重要。
02 哪些信號要警惕?乳腺癌常見表現
- ?? 乳房出現持續的、質地較硬的腫塊,有時會慢慢變大。并不是所有腫塊都會疼痛,很多只是偶然摸到,像是衣服下的一顆小豆子。
- ?? 乳頭異常溢液,尤其是帶有血色或者黏稠,哪怕量不多也別忽視。生活里,偶爾一兩滴可能是炎癥,但持續出現就要看醫生。
- ?? 乳房/乳頭皮膚表面出現明顯的凹陷、突然的顏色加深或者變得粗糙。這類情況雖然不常見,但一旦出現要及時關注。
- ?? 單側乳房大小、形狀改變,或乳頭被牽拉、內陷。這類變化別當成“上火”或體重波動的結果。
03 為什么會得乳腺癌?風險因素要分清
簡單來說,乳腺癌的發生常常是遺傳基因、年齡、激素水平和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 1. 年齡增長:中老年女性風險更高,尤其是40歲以后,身體的細胞“免疫力”下降,異常增生概率增加。
- 2. 家族遺傳:血緣親屬(比如媽媽、姐妹)得過乳腺癌,自己患病概率會明顯升高。部分基因,比如BRCA1、BRCA2突變,對風險影響較大(Mavaddat et al., 2013)。
- 3. 激素影響:人生中初潮早、絕經晚、未生育或生育較晚、長期使用激素藥物等,都可能增加風險。激素水平的反復刺激,會讓乳腺細胞更容易“犯錯”。
- 4. 生活習慣:肥胖、長期飲酒、吸煙,平時運動少,是被證實的高風險因素。一些研究也指出不良飲食結構同樣有影響。
- 5. 輻射暴露:青少年時期接受過胸部放療的人,未來風險偏高。不過,這種情況在普通人群中較少見。
??
參考文獻: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Breast cancer: Factsheet.; Mavaddat, N., et al. (2013). Familial breast cancer: Risk factors and genetics. Nat Rev Clin Oncol.
04 如何確認診斷?乳腺癌檢查都做什么
在發現乳腺可疑變化后,正規的診斷主要分3步走:
- ?? 臨床體檢:專業醫生用手仔細檢查乳房和腋下,判斷腫塊特征、范圍和硬度,有助于初步判斷。
- ??? 影像學檢查:一般首選乳腺X光(鉬靶),或超聲波檢查,必要時用MRI,幫助判斷腫塊性質、大小和周圍組織情況。40歲以上女性建議按醫生指導定期篩查。
- ?? 組織活檢:這是乳腺癌診斷的“金標準”,取少量可疑組織做病理分析。只有通過顯微鏡下明確“癌變”,才能最后定性治療方案。
05 乳腺癌怎么治?個性化多方案組合
乳腺癌的治療不“千篇一律”,要看具體病理類型、分期、年齡、身體狀況等。最常見的手段有這些:
- 手術切除:包括只切掉癌腫塊(保乳手術)或者全乳切除,視病情而定。手術同時可能采集前哨淋巴結,判斷有無擴散。有部分患者可以選擇不影響美觀的乳房重建按需進行。
- 化療:用藥物抑制和殺滅癌細胞,部分患者術前或術后用,降低復發幾率。部分藥物會有脫發、惡心等副反應,大多數人能耐受。
- 放射治療:主要用于局部控制術后殘留的微小癌細胞,降低復發。
- 靶向/內分泌治療:針對特殊亞型有效,比如HER2陽性、激素受體陽性等,用特殊藥物鎖定癌細胞“弱點”,提高療效,減少無效副作用。
??
參考文獻: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avies, C., et al. (2013). Long-term effects of continuing adjuvant tamoxifen to 10 years versus stopping at 5 years after diagnosis of o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ATLAS, a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06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乳腺癌?簡單能做的事
很多朋友關心怎么預防乳腺癌,這里講的都是實用的、值得嘗試的做法:
- ??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有助于身體抗氧化,日??梢远嘧儞Q著來,比如西蘭花、番茄、藍莓都很適合,偶爾一頓五顏六色的沙拉即可。
- ?? 合理攝入優質蛋白,尤其是深海魚類(含豐富ω-3脂肪酸),能幫助身體增強自我修復能力。
- ???♀? 保持適當體重,保證運動,每周三五次快走、慢跑遷就自己時間即可,重要的是能堅持下來。
- ????? 定期做乳腺篩查(如乳腺X光或超聲),40歲以上建議每1-2年檢查一次,有家族史的女性最好和??漆t生多交流。自我乳腺觸診每月一次,尤其是在月經結束后一周左右。
- 需要及時就醫的情況包括:摸到乳房腫塊后2周內未消退,乳頭溢液、皮膚變凹陷/紅腫、短期內乳房明顯變形、腋窩出現硬結等。及時就醫,能夠把風險降到更低。
??
參考文獻:Chen, S.S., et al. (2022). Lifestyle and dietary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Nutrients;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2022.
07 結語:多一份了解,少一點焦慮
很多乳腺疾病其實都能在早期發現和正確處理下控制住。乳腺癌雖然常見,卻不是無法預防或戰勝的“怪獸”。對自己的身體多些關心,及時檢查和咨詢專業醫生,不給小麻煩可乘之機,就已經走在健康的路上了。如果覺得這些內容有用,別忘了和家人朋友分享,多一份提醒,至少能讓身邊的人少走彎路。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Breast cancer: Factshe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Mavaddat, N., et al. (2013). Familial breast cancer: Risk factors and genetics.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0(9), 542-553. https://doi.org/10.1038/nrclinonc.2013.132
- Davies, C., et al. (2013). Long-term effects of continuing adjuvant tamoxifen to 10 years versus stopping at 5 years after diagnosis of o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ATLAS, a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381(9869), 805–81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2)61963-1
- Chen, S.S., et al. (2022). Lifestyle and dietary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Nutrients, 14(4), 78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872146/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2).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org/cancer/breast-cancer/risk-and-prevention/breast-cancer-prevention-and-early-detec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