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脾功能亢進的神秘面紗:介入栓塞術的定義與原理
01 生活中遇到的脾功能亢進現象
?? 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容易疲憊、面色發黃,但卻找不到什么明顯的原因。偶爾體檢,血常規指標總有小小的異常波動。其實,這背后就可能隱藏著脾功能亢進。
脾臟是身體里的“過濾站”,負責清理衰老的血細胞。但一旦它變得過于活躍,類似“工廠加班”,就會導致正常血細胞也被過度清理,造成血液成分異常。這種狀態被稱作脾功能亢進(Medical term: hypersplenism)。
早期大多難以察覺,可能只是偶爾感覺疲倦、臉色略有變化。檢驗數據也只是在警戒線附近波動,不一定特別明顯。和很多疾病一樣,剛開始并沒有劇烈的不適,但這恰好提醒大家,有些健康信號不能忽視。
02 明顯癥狀出現時的身體警示
癥狀類型 | 具體表現 | 日常案例 |
---|---|---|
貧血 | 持續面色蒼白、經常乏力 | 32歲的女性長期頭暈,爬樓梯時氣喘,體檢發現紅細胞減少 |
白細胞減少 | 易感染、反復口腔潰瘍 | 有位48歲的男性月初感冒剛好,本月底又咳嗽低燒,查出白細胞偏低 |
血小板減少 | 容易淤青、牙齦偶爾出血 | 19歲的高校學生體育課后發現小腿青紫,驗血為血小板偏低 |
?? 當這些癥狀持續出現,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增加感染及出血風險。因此,出現類似情況建議做一次全面的血液檢查,排查可能的問題源頭。數據來源:Sharma, M. & Saxena, R. (2016). Hypersplenism: Clinical and Hematological Spectr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
03 風險因素分析:為什么脾臟會“加班”
脾功能亢進的發生,其實和生活習慣、遺傳以及一些基礎疾病密切相關。下面這幾點,大家可以作為了解風險的窗口。
- ?? 慢性肝病:肝臟和脾臟關系密切,比如肝硬化患者,門脈壓力大容易讓脾臟擴大,進而“誤殺”更多正常血細胞。
研究指出,約60%的肝硬化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進(Afdhal, N. H., 2017)。 - ?? 感染性疾病:某些病毒或細菌感染,譬如乙肝、瘧疾,長期刺激脾臟,導致它的處理能力異常增強。
- ?? 遺傳或免疫異常:少部分人因自身免疫病或家族遺傳,脾臟“加班”屬于長期存在的體質特征。
- ?? 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異常細胞聚集脾臟,也會影響其正常篩選功能。
這些原因單獨或交織出現,最終讓脾臟從“清潔工”變成“過度熱心”的小工廠,清除掉太多本該健康的血細胞。持續下去,就會出現前面說到的癥狀與健康風險。
• Afdhal, N.H. (2017).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ypersplenism: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11(5), 379-389. PubMed
04 介入栓塞術到底是什么?
?? 簡單來講,介入栓塞術是一種微創治療。醫生通過一根細細的導管,將特殊的“阻斷材料”注射到脾動脈內,目標是讓脾臟的供血量降低,把它“加班”的狀態調整回來。整個操作過程不需要開刀,恢復較快。
操作原理 | 術中過程 | 后續效果 |
---|---|---|
通過阻斷部分動脈血流,減輕脾臟負擔 | 導管穿刺,經腋、肱動脈或股動脈到脾臟,注入栓塞物質 | 脾臟處理血細胞的速度恢復正常,減少貧血及感染風險 |
栓塞材料根據患者情況選用,常見有微球、金屬螺旋、明膠顆粒等。醫生會根據影像結果和血液指標,調整栓塞范圍,既保證效果,又最大程度減少副作用。
• Zhu, K., et al. (2013).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hypersplenism: Technique and clinical value.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36(4), 917–922. PubMed
05 哪些人適合做栓塞術?有禁忌嗎?
?? 介入栓塞術并不是每個脾功能亢進患者都適合。下面這張表格可以幫助讀者更直觀地判斷。
適應癥 | 禁忌癥 |
---|---|
|
|
介入前需由有經驗的血液、介入??漆t生進行評估。血常規、肝腎功能,超聲與CT檢查是必不可少的。術前排查相關禁忌因素,過程有助于保障安全性。
06 術后效果與預后展望
?? 一項2019年發表的研究顯示,接受介入栓塞術的患者,血球計數在術后3~6個月內大多恢復至正常范圍,感染和出血的風險明顯下降(Tang et al., 2019)。
以一位53歲男性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進的真實案例為例,術前血小板長期低于30×10^9/L,嚴重影響生活和治療;術后三個月復查,血小板回升到76×10^9/L,精神狀態也有了明顯改善。這種改變不僅反映在檢測數據上,更讓他可以安心進行后續肝病治療,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 大多數患者血液指標改善,易疲勞和感染風險降低
- 部分患者會有輕微低熱、腹脹,數日內自愈
- 極少數可能發生脾臟局部損傷,需密切監護
- 長期看,介入栓塞比手術摘脾方式更溫和,可重復操作
• Tang, F., et al. (2019). Outcomes of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for hypersplenism: A multicentre study. European Radiology, 29(11), 6086-6093. PubMed
07 日常預防與促進恢復的自然方法
?? 平時脾臟健康和血液指標穩態,離不開合理飲食和健康生活習慣。介入栓塞術后也要正面呵護脾臟與整體身體。
推薦食物 | 功效 | 食用建議 |
---|---|---|
新鮮枸杞 | 促進免疫,緩解乏力 | 每天10~20粒,可直接食用或泡水 |
黑芝麻 | 有助于補血,提高活力 | 早餐粥中加入1~2小勺 |
瘦肉(如雞胸肉、魚肉) | 高蛋白質,有助細胞新生 | 每餐80~100克,做成熟食即可 |
胡蘿卜、南瓜 | 富含維生素A,有助免疫功能 | 每周3~4次燉湯或蒸食 |
堅果(如核桃、杏仁) | 改善血液微循環 | 每天5~8顆,做零食享用 |
介入術后半年內,合理搭配上述食物,對血液指標恢復和身體整體狀態有好處。如果覺得身體不適,建議去正規醫療機構復查,同時與主治醫生保持溝通,有疑問時及時詢問??漆t生。
08 行動建議與自然結語
?? 脾功能亢進聽起來神秘,但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日常管理和合適的醫療干預有效應對。別忽視身體發出的信號,及時體檢,以及與專業醫生的耐心溝通,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介入栓塞術,建議到大型三甲醫院血液科或介入科咨詢。
健康管理靠日常積累,偶爾的小變化其實值得關注但不必恐慌。每個人都可以借助合理的飲食、適度運動和及時醫學檢查,讓脾臟的“小工廠”穩定有序地服務于我們的身體。學會用心體會身體發出的信號,就是最好的健康投資。
參考文獻:
- Afdhal, N.H. (2017).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ypersplenism: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11(5), 379-389.
- Sharma, M. & Saxena, R. (2016). Hypersplenism: Clinical and hematological spectr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
- Zhu, K., et al. (2013).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hypersplenism: Technique and clinical value.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36(4), 917–922.
- Tang, F., et al. (2019). Outcomes of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for hypersplenism: A multicentre study. European Radiology, 29(11), 6086-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