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輸尿管結石治療中的應用:從術前準備到術后管理的全面指南
01 日常生活中的"無聲支持":麻醉在輸尿管結石手術的角色 ??
在醫院手術室外,總有家屬焦急等待,想知道親人的手術過程會不會痛、安不安全。這種擔憂背后,其實有一支"隱形隊伍"默默守護著每位患者——那就是麻醉團隊。尤其在輸尿管結石的治療中,不論是碎石還是取石,麻醉像一位幕后指揮,確保整場"演出"順利進行。很多人習慣把注意力放在醫生的手術操作,其實麻醉的"隱身作用"才是讓患者舒服、安全的關鍵,用一句簡單的話總結:"讓你痛苦減到最小,也讓手術順利完成"。
輸尿管結石會引發強烈的疼痛感(有時像突然"翻江倒海"那樣),麻醉的任務就是幫你"屏蔽"這些疼痛。同時,在手術期間維持你的心跳、呼吸平穩,等于為身體"保駕護航"。所以,別忽視麻醉,正是他們的專業守護,讓患者的體驗變得輕松又放心。
02 常見的麻醉方式與實際場景 ?????
輸尿管結石的手術方式比較多,其中麻醉方案也有不同選擇。簡單來說,大致有以下幾種主要方式:
- 局部麻醉:適合微創碎石等短時間、小范圍的操作。比如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通常用藥物讓局部區域暫時"失去知覺",患者基本保持清醒,適合耐受能力較好的朋友。
- 全身麻醉:涉及體內手術操作時(如輸尿管鏡取石或經尿道激光碎石),患者會"睡著",手術進行期間無痛感,也沒有回憶。
-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適用于有特殊健康需求者,如心、肺功能較弱或年紀偏大的患者,可讓身體下半部分暫時麻木,減少全身負擔。
比如,38歲男性患者因右側輸尿管結石合并腎積水接受了經尿道輸尿管激光碎石取石術和支架植入,選擇了全身麻醉,手術期間無痛、生命體征穩定,術后還用了自控鎮痛泵做進一步疼痛管理。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合適的麻醉方式讓患者體驗明顯提升,安全也得到極大保障。
03 為什么會得輸尿管結石?機制背后的風險因素 ??
很多人關心為什么會生結石,其實原因并不單一。大方向上,和水分攝入少、飲食偏咸、動物蛋白多有直接關系(Zengkun, F., 2022)。長期缺乏充足飲水,尿液變得濃縮,礦物鹽容易沉積,"就像茶壺老是不倒水,壺底就會形成水垢"。當然,這只是個比喻,身體里的結石更復雜。
結石的形成還和遺傳、年齡、曾經得過泌尿系統疾病相關。不僅如此,有些情況下身體的某個腺體分泌異常,也可能讓尿里鈣或其他成分增加,造成結石。此外,肥胖、代謝綜合征、糖尿病等慢性基礎病也是風險要素。這說明,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只是口號,真能影響結石發生率。
需要小心,結石如果引起了堵塞,比如卡在輸尿管、導致腎積水,不僅疼痛劇烈,還可能引發感染甚至腎臟功能損傷。調查發現,結石患者中,反復復發的情況并不少見(Curhan, G.C., Willett, W.C., Rimm, E.B., & Stampfer, M.J. (1996).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ietary calcium and other nutrients and the risk of symptomatic kidney ston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8(12), 833-838.)。這進一步提示我們,關注自身風險,提前管理健康很有必要。
04 圍術期監護:人體的"安全氣囊"
手術開始到結束,患者仿佛"睡著"了,但實際整個過程就像長途駕駛有專屬的安全氣囊。麻醉醫生會同時監測心跳、血壓、血氧、呼吸等各項指標,發現偏差能第一時間反應,防止意外發生。如果過程中出現血壓下降、心律變化、呼吸暫停等意外,麻醉醫生的應變能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圍術期監測還有個作用——通過調節藥物用量,讓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始終保持最合適的鎮靜、鎮痛深度。這期間,體溫維持也很重要,過冷或過熱都不利于術后恢復。專業數據顯示,科學的圍術期管理能明顯降低手術相關并發癥,尤其在高齡或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中更為關鍵(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 Wasnick, J.D. (2018).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說起來,很多人覺得麻醉師不"露臉",其實他們就是那位不在臺前的守夜人,守住了每一份安全。
05 術后疼痛管理:讓恢復更舒適 ??
手術完成以后,并不是一切都結束了。術后疼痛其實是很多患者最擔心的事情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醫院會應用術后自控鎮痛系統(PCA),患者自己在需要時按下按鈕,得到小劑量鎮痛藥物,既避免劇烈疼痛又能減少過量用藥的風險。這種方式比較人性化,也讓患者更放心。
上面那位38歲的男性患者在術后采用了自控鎮痛泵,他術后反映疼痛明顯緩解,入睡質量也變好,恢復速度很理想。其實,疼痛管理不僅讓人更舒服,還能減少術后身體應激反應,比如心率升高、血壓波動,降低手術相關并發癥的可能性(Wu, C.L., & Raja, S.N. (2011). Treat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Lancet, 377(9784), 2215-2225.)。
有時候有人擔心麻醉藥物依賴,其實術后鎮痛多數是短時間、低劑量用藥,不必太焦慮。如果疼痛仍持續或者加重,及時反饋給醫生進行評估就最好不過。
06 麻醉科醫生的術后監護職責
手術室外的麻醉科醫生依然忙碌著。他們會親自查看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包括清醒速度、生命體征、痛感、有沒有嘔吐、頭暈等副作用。尤其是對于肥胖、年紀偏大或者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麻醉科醫生會根據恢復情況調整觀察時間或者用藥方案,有些復雜情況還會在重癥監護病房短暫觀察。
這種多層次的管理,除了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也減輕了家屬和患者的擔憂。正如一位學者總結:"周到的麻醉和監護管理,是現代外科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環"(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 Wasnick, J.D. (2018).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如果術后有如呼吸費力、劇烈頭暈、過敏反應等特殊狀況,麻醉團隊能第一時間介入處理,這無形中為患者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07 預防復發:日常生活的小習慣有大作用 ??
說起預防,大家關心的往往是"以后怎么避免再生結石"。其實,飲食和生活方式上的調整最關鍵。下列方法對幫助預防結石有不錯的輔助作用,簡單易行:
- 多喝水(維持每日2000-2500毫升左右):有助于稀釋尿液,減少礦物質沉積?!缎掠⒏裉m醫學雜志》相關研究明確,規律補水能有效降低新發結石風險(Curhan, G.C., Willett, W.C., Rimm, E.B., & Stampfer, M.J., 1996)。
- 新鮮蔬果:富含鉀、檸檬酸等成分,有助于抑制結石結晶。橙子、西瓜、黃瓜都很適合。
- 適量乳制品(如牛奶、酸奶):有利于正常鈣代謝,避免吃太多動物蛋白影響尿鈣水平。
- 保持規律運動:增強代謝水平,間接減少結石形成機會,比如每天快走半小時,很容易做到。
- 定期體檢:如果有過結石經歷,建議半年到一年復查一次泌尿系B超,如果發現早,一般能更快處理,不給結石機會"壯大"。
如果出現不舒服,比如腰部持續脹痛、尿中有血、反復尿頻,那么建議及時去醫院泌尿外科**???*就診,由專業醫生制定個性化的檢查和防治方案,避免貽誤病情。
參考文獻
- Curhan, G.C., Willett, W.C., Rimm, E.B., & Stampfer, M.J. (1996).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ietary calcium and other nutrients and the risk of symptomatic kidney ston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8(12), 833-838.
- 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 Wasnick, J.D. (2018).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McGraw-Hill Education.
- Wu, C.L., & Raja, S.N. (2011). Treatment of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Lancet, 377(9784), 2215-2225.
- Zengkun, F. (2022).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ureter stones. Asia MD.
- Mayo Clinic. (2024). Kidney stones -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kidney-stones/symptoms-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