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你必須知道的疾病真相 ??
01 難以察覺的變化:肺癌究竟是什么?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氣短或偶有輕微咳嗽,可能只是天氣變化了,也許是最近有點累。但簡單來說,肺癌就是指肺部的細胞出現異常,不受控制地增殖。如果把肺部比作一個城市,這些異常細胞就像突然出現、不受管理的“違規建筑”,慢慢搶占原本健康的空間。
其實,肺癌在全球都算是一種非常常見而危險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數據顯示,肺癌造成了大約180萬人死亡,占所有癌癥死亡的18%[1]。很多人被發現時,癌細胞已經擴散,這也是為什么肺癌被稱為“不速之客”,常常在我們毫無準備時出現。
別小看這些小變化,只有知道問題在哪里,才有機會更早發現和處理。
02 肺癌的警示信號:哪些癥狀需要警惕?
- ?? 持續咳嗽:如果咳嗽時間超過三周,尤其是越來越重,要引起重視。單純的偶爾咳嗽和持續、難以緩解的咳嗽區別很大。
- ?? 咳血:不是每一次咳嗽都伴隨咳血,但一旦發現痰中帶血,哪怕只有一次,都需要就醫排查。
- ????? 呼吸困難:特別是活動時感覺喘不過氣,或平時沒有肺部疾病的人突然出現呼吸問題。
- ?? 體重下降:不是主動減肥,卻在短期內不明原因地瘦了5公斤以上,也要小心。
有一位62歲的男患者,因左肺上葉結節被發現,術后確診為腺癌。他起初只是偶有咳嗽和乏力,沒有任何咯血或明顯呼吸困難。直到出現持續乏力和食欲下降,才逐步發現問題。這類例子說明,肺癌早期信號常常被忽視,到癥狀明顯時已是晚期。
說起來,咳嗽、咳血、喘息、體重減輕,這些癥狀單獨看時不一定代表癌癥,但同時出現或者持續發展時,最好找醫生查查。
03 肺癌的成因在這里:哪些風險因素值得關注?
很多人都知道吸煙容易傷肺,但肺癌背后的致病機制更復雜。下面這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 ?? 吸煙:醫療界已有明確共識:大約85%的肺癌病例與吸煙有關,包括主動吸煙和長期被動吸煙[2]。
- ??? 空氣污染:生活在空氣質量較差的地方,長期吸入有害顆粒物(比如PM2.5)會加重肺部負擔。
- ??? 職業暴露:接觸石棉、氡氣、某些化學品的人群風險較高。
- ?? 遺傳因素:有家族肺癌史的人,患病風險高于普通人。此外,部分基因變異也可能增加易感性。
- ?? 慢性疾?。?/strong>慢性肺部炎癥(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肝硬化、免疫系統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肺部細胞的修復能力。
研究指出,空氣污染與肺癌關系密切(尤其是亞硝胺等污染物),在中國等國家屬于不可忽視的隱性風險[3]。吸煙則是全球最重要的危險源,只要有煙史,風險始終大幅升高。
其實,不同的生活環境和個人習慣都會影響肺癌風險,有些看得見,有些卻很難察覺。
04 檢查流程解讀:懷疑肺癌時怎么查?
如果你因為癥狀或高風險因素需要做肺部檢查,醫生會建議一系列步驟來確保診斷清楚:
- ?? X射線或低劑量CT:用于初篩。低劑量CT(LDCT)是篩查高危人群(如長期重度煙民)的首選方式[4]。
- ?? 組織活檢:通過細針抽吸或支氣管鏡采集病灶組織,確認異常細胞類型。
- ?? 分子檢測:部分患者會進一步做分子基因檢測,判斷是否適合靶向藥物治療。
簡單來說,大多數人只要遵照醫生建議,按部就班做完上述檢查,診斷過程其實并不中斷。當初病例中的男士就是通過胸腔鏡手術和病理確診了肺腺癌。這提醒我們,精準檢查直接影響后續治療選擇。
如果查體或拍片發現異常結節,不必過度焦慮,按順序做完每一步檢查就可以。
05 怎樣治療?方案和預期效果詳解
目前主流治療分為以下幾大類,選擇方式取決于分期、身體狀況及分子特征:
- 手術治療:適合早期肺癌,直接切除腫瘤。術后有機會獲得治愈,五年生存率50%~80%。
- 放療:用于不能手術或輔助治療,有助于縮小病灶,提高局部控制率。
- 化療:通過藥物全身殺傷異常細胞。對部分晚期或不能手術的肺癌可延長生存。
- 靶向/免疫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或免疫特征,副作用較小,越來越多新藥可選擇。
治療方案大多需要多學科醫生一起評估。術后如果沒有復發風險高的因素,部分患者如上文62歲男士,可不化療直接隨訪。
治療選擇沒有絕對“最好”,需依據個體情況權衡,建議和醫生充分溝通自己的擔心及目標。
06 生活管理建議:肺癌預防與日常護理
說到日常防護和管理,重點應放在增強整體身體抵抗力和維持肺部環境的健康。下面這些小建議,比起“遠離什么”,更關心“怎么做會更好”:
- ?? 花椰菜 + 富含抗氧化成分 + 每周吃2-3次,幫助清除身體內的自由基,對細胞防護有好處。
- ?? 深海魚 + 提供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 + 每周1-2次,促進細胞修復。
- ?? 新鮮水果 + 豐富的維生素C + 每天適量,提升免疫力。
- ???? 堅持適度運動 + 促進肺循環 + 每天散步或慢跑20-30分鐘。
- ??? 保證高質量睡眠 + 支持身體修復 + 每晚7-8小時足夠即可。
- ?? 對于40歲以上、吸煙或有家族史人群,建議定期做一次低劑量CT,間隔1-2年。
日常護理階段,良好的飲食和作息能明顯提升生活質量。與醫生溝通非常重要,遇到新的不適不拖延,適時尋求專業幫助。同時,積極情緒與家人支持,也能帶來身心上的小收獲。
最好的辦法,是養成規律、積極的生活習慣。比起恐慌,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日常守護辦法。
引用文獻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71(3):209-249. https://doi.org/10.3322/caac.2166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ancer: Lung Cancer. WHO Fact Sheet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 Hamra GB et al. (2014). Outdoor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and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2(9):906-911. https://doi.org/10.1289/ehp.1408092
-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365(5):395-409.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10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