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科普知識:識別、預防與治療
01 肝癌概述:什么是肝癌?
說到肝癌,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很嚴重要命”,但其實一開始,它就像個安靜的“不速之客”,常常在肝臟里悄悄發展,很難被發現。大多數肝癌起源于肝臟細胞,醫學上叫原發性肝癌,其中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HCC)。這類疾病往往跟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問題分不開。平時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覺,等到真正出現不舒服時,往往已經拖了好一陣子。不過,了解清楚肝癌的基本知識,有助于大伙早點警覺,早些采取行動,可能挽回整個局面。
肝癌的發病在全球范圍并不少見,尤其是在亞洲一些乙肝高發地區。根據統計,全球每年新發肝癌病例超過90萬,死亡人數接近85萬。雖然數字嚇人,但不必太焦慮——只要我們重視早期信號,守護肝臟健康,風險其實完全可以降低。(參考:Sung, H. et al., 2021,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02 肝癌的早期癥狀及其重要性
很多人都好奇,肝癌一旦找上門,會發出哪些警報?其實,最開始時肝癌的信號并不明顯,就像風吹過樹葉那樣輕微。
- ?? 持續乏力:不是偶爾熬夜引起,而是總覺得力不從心、疲憊無力。
- ?? 胃口減退:平時挺愛吃,但最近總是不想動筷子。
- ?? 體重突然下降:沒刻意節食,體重卻悄悄往下掉。
- ?? 右上腹脹或隱痛:肝臟靠近右上腹,有時會隱隱作痛或悶脹。
以真實病例來說,就有一位60歲的男士,因慢性乙肝多年,肝硬化基礎,最近出現嚴重乏力和食欲下降。等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時,影像學才發現肝內多發異常組織,還伴有門靜脈癌栓和淋巴結轉移。這案例提醒我們,早期抓住信號,真的省下很多后患。
一句話,任何原因不明的持續性乏力、消瘦、食欲下降或右上腹怪異的不適,都別忽略。如果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沒有好轉,最好及時找肝病??漆t生聊聊。
03 肝癌的致病機制與主要風險因素
肝癌為什么會找上門?其實背后有幾大推手:
- ??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屬于領先主因,長期在體內活動,會引發慢性炎癥,肝細胞不斷修復,再生,時間一長容易“變壞”。
- ?? 過量飲酒:多年來頻繁攝入酒精,肝臟就像始終在加班一樣,日積月累容易出現纖維化,最終走上肝硬化,癌變風險也跟著上升。
- ?? 肥胖、脂肪肝:肥胖不僅僅對血糖血壓有影響,脂肪肝長時間反復刺激肝臟,也可能成為肝癌隱形推手。
- ???????? 家族史:家族里有人得過肝癌,自己得病的幾率會增加。
- ?? 黃曲霉素暴露:儲存不當的花生、玉米等糧食容易發霉,產生黃曲霉素(一種致癌的自然產物)。
臨床研究表明,長期持續乙肝感染者,肝癌風險可高出普通人群20倍以上(Yang, J.D. et al., 2019,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不過,雖然風險在,有些做法能把它降得很低,咱們后面聊具體方法。
04 肝癌的診斷方法與流程
很多人一聽說要“查肝癌”,腦子里馬上浮現“要做很多復雜檢查吧?”其實大部分流程都很規范,大致可以這么梳理:
- 影像學檢查: 首選B超,如果發現異常結節,再做CT或者MRI。B超適合常規篩查,CT/MRI能看清楚肝臟具體形態,判斷是否真的有惡性腫瘤,以及有無轉移。
- 血液檢測: 檢查甲胎蛋白(AFP)水平是常規項目,某些肝癌患者AFP升高,但也不能依賴單一指標。
- 病理活檢: 某些特殊情況下,醫生可能建議進行組織活檢,以確診到底是不是腫瘤。
檢查其實并不可怕。以那位60歲男士的例子,他經過肝臟超聲、腹部CT和MRI復查,醫生才最終確認肝癌及轉移情況,并安排了后續介入和靶向治療。這樣詳細的評估,能幫醫生和患者一起做出更明智的治療決策。
簡單來講,有基礎肝?。ū热缫腋巍⒏斡不┑娜?,建議至少每半年查一次肝臟B超和相關血液指標,如果有不明不適,及時復查很重要。
05 肝癌的多種治療方案
肝癌的治療沒有“萬能鑰匙”,但手段正在不斷豐富 —— 選法各有優劣,得結合個人身體狀況、腫瘤分期、肝功能等因素具體選擇。常見治療方案包括:
- ?? 手術切除:適合早期、結節局限型患者,把異常組織移除,有可能實現治愈。
- ?? 介入治療:用導管把藥物或微球送入動脈堵住供血,讓腫瘤“斷糧”,癥狀緩解效果明顯。
- ?? 靶向/免疫治療:近年來常用的方式,包括用貝伐珠單抗等藥物針對腫瘤生長血管,或者采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替雷利珠單抗)增強人體自我防御。
- ?? 抗病毒治療:對于由乙型或丙型肝炎導致的肝癌,抗病毒藥物同時進行,有助于保護剩余健康肝細胞。
- ?? 支持治療: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手術或藥物治療,部分人需側重生活質量維持,如控制腹水、緩解疼痛。
治療往往需要團隊合作,包括肝臟外科、腫瘤內科、介入科、感染科等多學科一起定方案。臨床數據顯示,聯合用藥或多種手段配合,效果更佳,特別在中晚期階段,為患者贏得較為穩定的生存期(Llovet, J.M. et al., 2021, The Lancet)。
不過,哪種方式最合適,還得和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后再做決定。切忌盲目跟風或延誤時機。
06 如何科學管理肝臟健康以降低肝癌風險
說到預防,其實大家關心的重點就是:“最實用的方法到底有哪些?”這里給你準備了幾條容易做到、也有效的日常建議:
- ?? 優先選擇新鮮蔬菜水果 —— 蔬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能幫肝臟減輕負擔,每天至少吃到手心、滿滿三把即可。
- ?? 定期食用魚類 —— 魚肉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對肝細胞修復和炎癥調控作用比較好。建議每周至少吃2次。
- ???♂? 保持適度運動 —— 快走、慢跑、騎車都可以,每次30-45分鐘,每周3-4天,有助于調節體重、降低脂肪肝等發生。
- ?? 飲水充足 —— 正常人體每日需1500-2000毫升清水,能幫助代謝代謝廢物,維持肝功能平穩。
- ?? 按時接種疫苗 —— 適齡兒童和成年人未感染過乙肝,建議及時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根本的防線。
- ?? 定期肝臟體檢 —— 有乙肝、肝硬化、脂肪肝基礎的人群,每半年查一次B超和血清指標,有助于早發現、早處理。
此外,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對肝臟自我修復也有很大幫助。千萬不要覺得年輕人可以隨意消耗身體,養好生活習慣,肝臟才有更長久的“精力”。
目前主流預防建議,多由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肝病學會發布,效果經過長期隨訪確認(EASL, 2018, Journal of Hepatology)。
總結與行動建議
簡單說,肝癌雖來勢洶洶,但只要提前掌握基本常識,關注細微變化,積極應對風險因素,大多數人都可以遠離這位“不速之客”。有慢性肝病史或者家族肝癌病人,務必定期檢查,遇到體重減輕、乏力、腹部不適時,不妨及早和醫生溝通。日常生活里,把新鮮蔬菜水果、魚肉和運動安排好,比什么都有效。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為你和家人的肝臟健康加上一道結實的“防護網”。如果還有相關疑問,建議去正規醫療機構咨詢專業人士,不要被網上流言誤導。
保持好心態,健康路上,我們每個人都能主動出發。
主要參考文獻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https://doi.org/10.3322/caac.21660
- Yang, J.D., Hainaut, P., Gores, G.J., Amadou, A., Plymoth, A., & Roberts, L.R. (2019). A global view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nds,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6, 589–604. https://doi.org/10.1038/s41575-019-0186-y
- Llovet, J.M., Kelley, R.K., Villanueva, A., Singal, A.G., Pikarsky, E., Roayaie, S., ... & Finn, R.S. (2021).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Lancet, 398(10295), 1287-130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1378-0
-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2018).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ournal of Hepatology, 69(1), 182–236. https://doi.org/10.1016/j.jhep.2018.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