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緣炎的護航:疾病知識與護理方法全攻略
下班高峰地鐵里,很多人習慣順手揉揉眼睛。偶爾一陣刺癢、或者早起發現眼角有點分泌物,不少人會認為這是休息不好,但實際上,眼瞼邊緣的這些“小狀況”,很可能和瞼緣炎有關。關于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小病,了解一些靠譜的知識,能讓我們在生活中少走不少彎路。
01 瞼緣炎究竟是什么?
瞼緣炎簡單來說,就是眼瞼邊緣(靠近睫毛的地方)發生的炎癥。它并不是大病,卻很常見,在成年人和青少年當中都可能出現。有人把它比作眼睛的小“煩惱精”,雖不至于讓你坐立難安,卻總會不時出來搗亂一下。
說起來,瞼緣炎其實并不罕見。臨床數據顯示,大約有20%的人在某個階段會遇到瞼緣炎相關的不適(Yagci, A., 2012)。
? 小貼士:長期忽視可能導致慢性、反復發作,每次搞定幾天后又悄悄回來。
說起來,瞼緣炎其實并不罕見。臨床數據顯示,大約有20%的人在某個階段會遇到瞼緣炎相關的不適(Yagci, A., 2012)。
? 小貼士:長期忽視可能導致慢性、反復發作,每次搞定幾天后又悄悄回來。
02 你可能會遇到的表現
階段 | 常見信號 | 實際體驗 |
---|---|---|
早期 | 輕微癢感、偶爾眼瞼粘連、睫毛根部微紅 | 比如,有位32歲的男士,早晨偶爾覺得睫毛根部有點黏,卻沒什么大礙,以為是熬夜導致。 |
進展期 | 持續紅腫、干澀、分泌物增多(黏稠或膿性)、疼痛感變重 | 另有位47歲的女性,發現不光紅腫越來越明顯,甚至晚上睜不開眼、還出現了異物感。這種時候隨意揉搓反而加劇了癥狀。 |
嚴重期 | 瞼緣明顯潰爛、睫毛脫落、視力模糊 | 雖然少見,但極少部分人若長期放任不治,可能合并角膜炎等更復雜問題。 |
03 為什么會得瞼緣炎?
- 1. 細菌趁機作亂
生活中手經常接觸手機、電腦、門把手等物體,上面存在許多細菌,揉眼時容易帶入睫毛根部,誘發局部炎癥。 - 2. 油脂分泌堵塞
眼瞼邊沿有許多皮脂腺,有時候分泌太多或出口堵塞,會讓油脂積聚,引發炎癥。部分年輕人因油脂分泌旺盛,也更易中招(Arita et al., 2016)。 - 3. 環境刺激
長時間處在灰塵較多、空氣干燥或有刺激性氣味的環境,也會增加瞼緣炎發生的風險。例如長期在空調房、工廠、廚房工作的人群。 - 4. 遺傳或慢性疾病
有家族過敏史或本身有慢性皮膚問題(比如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瘡)的人,患病幾率略高一些。
04 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
1. 定期清潔:
每天用濕棉簽輕輕擦拭睫毛根部(可選用低刺激性的潔面產品),幫助帶走分泌物和微生物。別用手直接揉眼。
每天用濕棉簽輕輕擦拭睫毛根部(可選用低刺激性的潔面產品),幫助帶走分泌物和微生物。別用手直接揉眼。
2. 注意眼部衛生:
卸妝務必徹底,尤其是濃妝或睫毛膏。用眼期間盡量避開沙塵、油煙環境。
卸妝務必徹底,尤其是濃妝或睫毛膏。用眼期間盡量避開沙塵、油煙環境。
3. 生活小習慣:
盡量減少“眼手接觸”。洗手后再觸碰面部,替換床上用品和毛巾頻率可以增加一些。
盡量減少“眼手接觸”。洗手后再觸碰面部,替換床上用品和毛巾頻率可以增加一些。
?? 別忽視:有些人問,“必須用藥嗎?”其實輕度癥狀通過這些日常護理已經可以大幅減輕。不過,如果2周癥狀還沒改善,就得及時找醫生了。
05 治療和護理怎么配合?
在不少情況下,醫生會推薦局部抗生素藥膏或抗炎眼藥水。有時候,如果炎癥較為明顯,還可能結合短期口服抗生素或抗炎藥來控制病情。
用藥建議:
?? 實際體驗:過度依賴藥物,忽視日常護理,易出現反復。 - 有位58歲女性,初期嘗試自清潔,效果不明顯,最終在醫生指導下配合用了抗生素眼膏,1周改善明顯。
- 藥物需按說明使用,切忌自行盲目滴藥或頻繁換藥。
- 用藥期間嚴格避免共用毛巾或分享眼部用品。
06 如何有效預防瞼緣炎?
- 1. 補充優質蛋白質 —— 增強修復力
食物:魚類、蛋、豆制品
功效:為眼部皮膚修復提供“原材料”
建議:一周2-3次魚類,日常豆制品適量搭配 - 2. 新鮮蔬果 —— 改善微環境
食物:西蘭花、菠菜、柑橘類
功效:維生素C和A幫助維護黏膜健康
建議:每天準備1-2份深色蔬菜、水果 - 3. 保持規律作息 —— 降低免疫負擔
建議:晚上11點前休息,適當午休 - 4. 主動體檢 —— 便于早發現
建議:40歲以后每2年做一次眼科全面檢查;日常有癥狀隨時就醫
?? 好習慣,幫眼瞼遠離麻煩:
保持眼部清潔,飲食均衡,偶爾眨眨眼緩解疲勞,就能大大減少反復發作的機會。遇到頑固癥狀,也別拖著,掛眼科??崎T診咨詢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保持眼部清潔,飲食均衡,偶爾眨眨眼緩解疲勞,就能大大減少反復發作的機會。遇到頑固癥狀,也別拖著,掛眼科??崎T診咨詢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參考文獻(References)
- Yagci, A. (2012). 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lepharitis. Clinical Ophthalmology, 6, 1-8. https://doi.org/10.2147/OPTH.S24910
- Arita, R., Fukuoka, S., Morishige, N. (2016).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and its Management. Cornea, 36, S20–S26. https://doi.org/10.1097/ICO.0000000000001217
- Geerling, G., Tauber, J., Baudouin, C. (2017).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on Management and Therapy of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52(4), 2050–2064. https://iovs.arvojournals.org/article.aspx?articleid=212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