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了解胃癌嗎?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身邊總有人說胃不舒服,有時還以為只是吃壞肚子。但其實,胃癌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全球每年都有上百萬人被診斷出胃癌,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不是新鮮事。??
簡單來說,胃癌就是胃黏膜里的細胞“變壞”了,從本來正常的細胞變成了異常的、可以持續生長的組織。這種變化本身悄無聲息,發展到影響生活時才表現明顯。胃癌的出現會讓身體慢慢地變弱,甚至威脅生命,所以提早了解,對自己和家人都很有好處。
專家統計顯示,亞洲國家的胃癌發生率遠高于歐美,尤其在中國,日本和韓國更為常見(Rawla & Barsouk, 2019)。這也說明我們對它更應該警惕。
02 胃癌的早期與明顯信號
-
1. 輕微變化最容易被忽視
很多人在一開始只是偶爾感到胃部不太舒服,比如吃飯后脹氣、胃口沒以前那么好、偶爾有點惡心。這些小問題經常被誤認為是“吃撐了”或“小脾氣作怪”。
-
2. 警惕持續和加重的癥狀
如果感覺到持續消化不良、經常覺得吃不下飯、體重莫名下降,或者長時間有乏力感,就需要小心了。比如有位68歲的女性胃癌患者,她一開始以為只是胃炎,一段時間后才發現體重下降明顯,消化問題反復,最后確診為胃癌,并伴有多處淋巴結轉移。這說明即使常見的胃部不適,如果持續時間長、癥狀明顯加重,也要提高警覺,別總想著“忍一忍”就好。
-
3. 伴隨其他征兆時及時檢查
比如反復出現貧血、腹部隱痛、經常惡心嘔吐,或者大便發黑(暗示胃出血),這些表現往往不是單純消化不良引起的。說起來,早發現早就醫,真的能讓治療變得輕松許多。
03 為什么會得胃癌?風險和原因分析
-
1. 慢性炎癥的隱患
長期胃炎、胃潰瘍等慢性炎癥,會讓胃黏膜變得脆弱,增加細胞“變壞”的機率。就像一面墻磚年年潮濕,久了總有瓦解的時候。
-
2.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在胃里落戶的細菌,它雖然不起眼,卻跟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這種細菌長時間刺激胃黏膜,逐步破壞本來的保護,進而增加患癌風險(Rawla & Barsouk, 2019)。
-
3. 家族基因也有影響
如果直系親屬有過胃癌,自己患病風險也會隨之升高,大約會比普通人多一倍左右。目前醫學研究還在不斷探索哪些關鍵性遺傳基因在推動這個過程。
-
4. 年齡是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胃癌好發于中老年人。數據顯示,50歲以后風險逐漸上升,60歲以上更需高度重視(Fashoyin-Aje et al., 2021)。而男性患病比女性略多一些。
-
5. 生活習慣也在“悄悄”影響
吸煙、酗酒、工作壓力大以及睡眠不好,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胃部健康。部分地區高鹽、重口味、燒烤腌制食品消費多,也會提高風險,但風險因素和預防建議必須分開講,所以這里不討論預防方法。
04 胃癌的檢查和診斷流程
-
內鏡檢查
說到胃癌診斷,最主要的手段是胃鏡。醫生通過一根帶攝像頭的軟管“巡視”胃里里的每個角落,有異常時也能馬上采集活檢(直接取一小塊組織檢查)。 這種方法直觀有效,也是目前查胃癌最可靠的路徑之一(Smyth et al., 2023)。
-
活檢化驗
胃鏡下取的少量胃黏膜組織會被送到病理實驗室,專業人員判斷有沒有“異常細胞”。只有通過活檢才能最終確診胃癌,避免誤診。
-
影像輔助
對于懷疑晚期或癌癥可能已經擴散的情況,會加做CT或腹部超聲,有助于了解腫瘤位置、大小和有無轉移。這些檢查針對的是癥狀較明顯或血常規等實驗室指標異常的人群。
-
誰需要做檢查?
如果發現胃不適持續,伴有體重迅速下降或不明貧血,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議主動預約胃鏡等檢查。像上述那例68歲女性患者,病情就是靠胃鏡活檢等手段確診的。早一步篩查,治療和康復的機會大得多。
05 治療方法及效果怎么評估?
-
1. 手術治療
對于能早期發現的胃癌,外科手術切除患病部位通常被認為是首選。簡單來說,就是把“有問題的地方”清理出去,有時甚至需要全部切除胃,尤其是腫瘤范圍比較大或分布特殊的患者。
-
2. 化療和放療
有些患者需要配合使用藥物“阻擊”癌細胞,比如術前縮小腫瘤,術后防止復發;或病灶已擴展、不可手術時,單獨應用化療控制進展。部分人還會接受放療,具體與腫瘤的敏感性和分期有關。
-
3. 個性化方案
沒有一種方案適合所有人,治療最終要結合腫瘤位置、分期、患者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以那位68歲的女性病例為例,她在術后接受了化療、手術、輔助支持治療,后期還需要口服藥物及定期復查,每一步都要醫生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
4. 效果如何判斷?
通常以影像學(如CT、胃鏡重復檢查)、腫瘤標志物血檢、癥狀緩解情況來綜合評估。早發現早干預,預后較好;如已發展到較晚期,治療盡量延長生存、提升生活質量也是目標。
06 日常管理和預防措施
養成好的生活方式,對降低胃癌風險大有幫助。預防和管理,不光靠醫院,更建立在日常點滴習慣中。
-
蛋類和瘦肉
????
富含優質蛋白,有助于胃粘膜修復。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分多次少量進食,減少對胃的負擔。
-
新鮮綠色蔬菜、水果
????
這些食物維生素C和抗氧化成分豐富,能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維護胃黏膜健康。適合每天搭配食用。
-
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
??
粗糧如燕麥、蕎麥、全麥面包等,有利于腸胃蠕動,也間接減少胃部長時間接觸有害物質。不妨用一餐主食替換幾次精米白面。
-
健康的進餐習慣
?
少量多餐,每頓飯八分飽,不暴飲暴食。飲食溫和,多搭配易消化的烹調方式,比如蒸煮代替油炸烤制。
-
主動體檢和管理
??
年齡超過40歲,建議定期做胃部檢查,比如胃鏡,每2年一次比較可靠。如果家族里有人得過胃癌,最好每年都體檢一次。
-
重視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和治療
??
醫學研究早已證實,及時發現并消除幽門螺桿菌,有助于預防胃癌發生。如果查出有菌,可配合醫生完成標準療程。
-
壓力管理與良好睡眠
??
保持心情舒暢、養成足夠的睡眠,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實在壓力大時,建議散步、冥想、音樂放松等方法來調節。
這些方法,看起來簡單,卻對保護胃部健康意義不小。
如果近期有持續不明胃部癥狀,別猶豫,主動去醫院做專業檢查,選擇資質好的大型醫院和有經驗的消化??剖顷P鍵。
參考文獻
- Rawla, P., & Barsouk, A. (2019).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global trends,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 14(1), 26–38.
- Fashoyin-Aje, L., et al. (2021). Gastric cancer: Risk Factors, Genetics and Prevention. 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Hematology, 163, 103328.
- Smyth, E. C., Nilsson, M., Grabsch, H. I., van Grieken, N. C., & Lordick, F. (2023). Gastric cancer. The Lancet, 401(10379), 1233-1246.
- Mayo Clinic. (2023). Stomach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tomach-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