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乳腺癌,你需要知道的關鍵知識
??
一份科學權威又貼近生活的乳腺癌知識指南
01 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其實離生活并不遙遠。也許你身邊就有親人、朋友,或者同事聽說過這個名字。它是指乳腺里的細胞發生了異常增殖,形成了腫塊。本來,乳腺細胞的工作很有規律,但當它們受到某些影響后,就可能“脫軌”,出現不受控制的分裂和生長,慢慢形成癌癥。
乳腺癌通常起源于乳腺的導管或小葉(一種分泌乳汁的腺體),初期只局限在原地,不過有時會擴散到周圍組織甚至身體其他部位。這個病被稱作“隱形的小麻煩”,因為它在最早的時候大多沒有太明顯的癥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醫學研究的數據,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癥類型。雖然聽起來讓人擔心,但只要及時發現和治療,多數患者能夠獲得滿意的預后。所以,別被嚇到,了解它、認識它,是最實際的第一步。
乳腺癌通常起源于乳腺的導管或小葉(一種分泌乳汁的腺體),初期只局限在原地,不過有時會擴散到周圍組織甚至身體其他部位。這個病被稱作“隱形的小麻煩”,因為它在最早的時候大多沒有太明顯的癥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醫學研究的數據,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癥類型。雖然聽起來讓人擔心,但只要及時發現和治療,多數患者能夠獲得滿意的預后。所以,別被嚇到,了解它、認識它,是最實際的第一步。
02 乳腺癌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 腫塊:不少女性是在洗澡或者穿衣服時,無意中摸到乳房里有個小硬塊。大多數時候,早期腫塊無痛、比較堅實,但不是所有腫塊都是乳腺癌,所以不用過度緊張。
- 乳房形態變化:?? 比如一側乳房突然變大、出現凹陷或者皮膚凹坑,就像“橘皮”。如果乳頭變形,或原本向外的乳頭突然內陷,也需要注意。
- 異常分泌物:乳頭流出透明、黃色或者血性液體,尤其是只有一側有分泌物,需要格外小心。
- 皮膚異常:有些情況下,乳房皮膚變紅、變厚,或者感覺熱熱的,也可能是乳腺癌的警告信號。
?????
真實案例:49歲的女性患者,在一次日常體檢中發現右乳有腫塊,沒有明顯不適,結果被確診為乳腺癌。她的經歷提醒我們:乳腺癌可以“悄悄”出現,定期自檢和體檢很關鍵。
03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為什么有些人容易得乳腺癌?目前沒有哪一種單一的生活習慣能完全解釋乳腺癌的發生。不過,有些機制和風險因素已經在醫學研究中被逐步揭示出來。
- 遺傳和基因突變:家里如果有直系親屬(比如母親、姐妹)患過乳腺癌,患病風險會顯著增加。已發現的BRCA1、BRCA2等基因突變會讓一部分人乳腺癌風險變高,但大多數乳腺癌患者其實沒有家族史。
- 激素因素:女性荷爾蒙(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如果長時間偏高,會刺激乳腺細胞生長。初潮早(12歲以前)、絕經晚(55歲以后)、未生育或首次生育較晚等,都會延長激素作用期,相應風險有升高。此外,長期或高劑量使用某些激素類藥物也需注意。
- 年齡增長:乳腺癌發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尤其是40歲以后。
- 肥胖、飲酒和生活方式:肥胖會干擾激素平衡,飲酒可能導致乳腺細胞受損。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也在風險因素之列。
- 環境影響:接觸輻射(比如年輕時做過胸部放療)或某些化學品等因素,也會被認為與乳腺癌發生有關。
04 乳腺癌的檢查流程與方法
當懷疑乳腺出現異常,比單靠自檢更客觀有效的辦法,就是到專業機構做檢查。檢查方法有哪些?流程又是怎樣的?
- 乳腺X線(鉬靶)檢查:這種檢查類似給乳房拍一張“特寫照片”,可幫助醫生發現早期微小腫塊,尤其對40歲以上的女性特別有用。
- 乳腺超聲:用超聲波觀察乳腺結構,更適合年輕或乳腺較致密的女性。它可以區分腫塊是“囊腫”(多為良性)還是“實質性病變”。
- 臨床體檢:經驗豐富的醫生用手觸診乳房和腋下淋巴結,有助于判斷腫塊的性質和范圍。
- 病理活檢:如果影像檢查有異常,通常需要做活檢——取出一小塊可疑組織送實驗室檢測,最終由病理醫生“拍板”診斷是否為癌癥。
05 乳腺癌的治療選項是什么?
乳腺癌的治療方案多種多樣,通常需要根據腫瘤的分型、擴散程度以及患者個人情況科學定制。
常見治療方法包括:
- 手術治療:分為腫塊切除(保乳)和乳房部分或全部切除(乳腺切除術),有些還需要一并切除淋巴結。前哨淋巴結活檢的方式減少了淋巴水腫等并發癥的風險。
- 放射治療:通常配合手術使用,目的是消滅殘余的腫瘤細胞,降低復發率。
- 化學治療:通過藥物殺死癌細胞,適合腫瘤較大或有擴散風險的類型。比如本例患者術后應用了多西他賽+環磷酰胺聯合化療,盡量降低復發概率。不過,化療可能引起脫發、白細胞減少等不適,但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對癥處理緩解。
- 內分泌治療:有些乳腺癌類型對體內激素特別敏感,運用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如他莫昔芬)或芳香酶抑制劑可有效延緩腫瘤復發。
- 靶向治療:某些特殊類型(如HER2陽性乳腺癌)可以應用特定藥物針對癌細胞的生物分子,實現精準打擊。
治療不僅關乎醫生用藥,更看重個體差異。有的人身體基礎更好,適合積極治療;有的人需要兼顧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狀況。醫患雙方一起制定治療計劃,提高療效也能增強信心。
06 乳腺癌患者的健康管理建議
日常生活管理,對乳腺癌患者和高風險人群來說同樣重要。其實,健康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改善治療效果,還關系到長期的生活質量。說起來,乳腺和全身健康像一對舞伴,想要和諧共舞,就得長期用心經營。
實用建議:
-
平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如每天來一些西蘭花和胡蘿卜(有助于補充抗氧化物),也可以搭配全谷類、豆制品。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對代謝有好處。
?? 西蘭花 + 補充抗氧化物 + 每周2-3次烹飪食用 - 適度運動:根據自身情況,堅持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每周累計150分鐘左右??梢园凑兆约旱臓顟B慢慢增加,如累了就休息。
- 維持健康體重:體重過重會加重身體負擔,也可能影響激素代謝。監測體重,適當運動。
- 心理調節:情緒波動常見于治療過程,很多人會焦慮或者失眠。可以嘗試冥想、讀書、和朋友聊聊天,或尋求心理支持。
- 定期復查:接受乳腺癌治療者,建議遵循醫生安排,每3-6個月到醫院隨訪,按要求做血常規和影像學檢查。高風險人群也建議每年進行乳腺專項體檢。遇到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熱、體重下降、新發腫塊時,應及時就診。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Key facts. WHO.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Daly, M.B., Pal, T., Berry, M. P., et al. (2021). 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 Breast, ovarian, and pancreatic.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19(1), 77–10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433325/ -
Gradishar, W.J., Moran, M.S., Abraham, J., et al. (2022). Breast Cancer, Version 4.202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6), 691–72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670016/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2). Breast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https://www.cancer.org/cancer/types/breast-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