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為何無眠?失眠癥的根源與改善之道
什么是失眠?
深夜的床頭燈下,不少人輾轉難眠,時鐘走過一圈又一圈,腦子還停不下來。其實,偶爾睡不著很正常,但失眠癥指的是:入睡難、夜醒多,或者早早醒來卻再也睡不著,白天還會覺得精力不濟、專注力下降,甚至容易煩躁。短暫的失眠通常幾天就會過去,持續一個月以上并影響生活、學習或工作,這便是臨床上常說的失眠癥了。
常見表現 | 對日常的影響 |
---|---|
躺著難以入睡 | 第二天頭昏腦脹 |
夜間睡到一半醒來 | 注意力不集中 |
凌晨早早醒但難再入睡 | 情緒變差、易怒 |
常見的失眠類型
- 初發性失眠: 原因并不明顯,和遺傳、性格或環境相關。有位32歲的男性臨近公司考核時,連續幾晚都要到凌晨兩點才能入睡,白天困得不行,這類型常見壓力下誘發的失眠。
- 繼發性失眠: 與其他疾病、藥物有關,比如焦慮癥、甲狀腺亢進、長期使用酒精等。一位61歲的女性,因高血壓長期服藥,最近經常半夜醒來找水喝,失眠隨基礎疾病加重而明顯。
區分這些類型有利于選擇合適的管理方式。如果睡不著的原因很模糊,可能屬于初發性,若伴隨其他健康問題,通常算繼發性失眠。??
是什么讓人夜不能寐?
失眠從來不是偶然。說起來,就像身體的生物鐘出現了小偏差,或者心理負擔突然變重,都會打亂原本的睡眠節奏。
- 壓力與情緒: 身處高壓環境,焦慮、緊張、憤怒等情緒會讓大腦過度興奮,難以“關機”。
- 日常作息混亂: 經常熬夜、補覺或倒時差,打亂生物鐘(晝夜節律),讓入睡門檻變高。
- 環境因素: 如室內光線刺眼、噪音擾人、床鋪不舒適,也可能影響深度睡眠。
- 藥物和身體問題: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部分感冒藥)、慢性病(如哮喘、關節炎)、更年期激素變化,都可能帶來失眠困擾。
- 年齡增長: 隨著年紀增大,人體褪黑素分泌減少,自然睡眠時間會縮短(Espie, C.A., 2002)。
這里的原因都容易被忽視,單獨出現時或許只是“偶發狀況”,但長期疊加,便可能變成難纏的失眠癥。
持續失眠帶來的影響
長期缺覺不止讓人白天疲憊,影響的還有身體多項功能。比喻一下,優質的睡眠就像修補工廠,各個系統靠它保養修復。如果這個過程經常中斷,小問題會積累起來變成“大麻煩”。
晚上不睡覺時,大腦無法有效清除代謝廢物,反應慢、健忘和情緒波動會頻繁發生。醫學研究還發現常年失眠可能提升老年癡呆癥的風險。
連續幾天睡不好,心率、血壓更容易波動。長期失眠還和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相關(Léger, D. et al., 2010)。
睡眠修復免疫力,缺覺時容易感冒、生病,疫苗也可能沒那么有效果。
睡得少,胃口會變大,肥胖、糖尿病的風險升高,尤其是中年人更要注意。
小覺失守,健康處處受影響。這說明,別把失眠當小事放一邊,早做調整才靠譜。
睡得更好的實用方法
- 保持規律作息: 每天固定時間睡覺、起床,即使節假日也盡量不打亂,幫助生物鐘恢復正常。
- 限定床鋪“用途”: 床只用來睡覺或親密接觸,別在床上玩手機、看電視。這樣大腦會把臥室和睡眠聯系起來,更容易進入夢鄉。
- 入睡儀式感: 睡前可以洗個熱水澡、泡腳,翻翻紙質書、聽輕柔音樂,慢慢“切換頻道”。
- 適量運動: 白天動一動,哪怕慢走、伸展,都能消耗多余精力,給夜晚留下深度睡眠的空間。但是,劇烈運動還是安排在晚上8點前比較好。
- 優化臥室環境: 拉好窗簾、調暗燈光,保持臥室安靜和舒適。如果外部噪聲多,可以考慮使用耳塞或白噪音。
- 飲食小技巧: 晚餐不過飽、睡前不喝濃茶咖啡。香蕉、牛奶等有助睡眠,可以做晚上小食。
藥物 or 非藥物?選擇要知道
說到治療,許多人最先考慮“吃安眠藥”。其實,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比如心理行為治療)各有適應場景。簡單列出來,方便對照:
方式 | 適合人群 | 優缺點 |
---|---|---|
藥物治療(如苯二氮卓類、褪黑素) | 短時嚴重失眠、老年人偶發性失眠 | 入睡快/可緩解癥狀;可能依賴,長期用有副作用 |
非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 CBT-i) | 大多數慢性失眠患者 | 無藥物副作用、長期更有效;需要堅持,見效較慢 |
?????????? 失眠明顯影響生活時,建議優先找專業醫生評估,不要長期自行服藥。CBT-i(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被多項權威指南認可的首選(Trauer JM et al., 2015)。短期嚴重失眠時,藥物可短暫輔助,但長期靠藥物并不可取。
生活習慣小貼士:讓好睡眠更穩固
- 傾訴與記錄: 睡前寫寫日記,把思緒放下,也能和信任的人聊聊心事,這樣入睡會更輕松。
- 適當戶外日照: 白天多接受自然光,有助于身體調節作息。
- 三餐均衡: 堅果、深色蔬菜、全谷物、小米粥、溫牛奶等,都有助提升夜間睡眠質量,可以根據自己口味安排到日常。
- 避免臨睡喝酒: 雖然一杯酒好像能助眠,其實反而容易夜間醒來。
【香蕉】+ 有助于促進褪黑素分泌 + 可作為晚間點心(如小半根香蕉配溫牛奶)
如果短暫嘗試上述方法后仍睡不好,可以考慮與醫生溝通,評估是否需要更專業的幫助。
參考文獻
- Espie, C. A. (2002). Insomnia: Conceptual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persistence, and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 in adult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3, 215-243. Link
- Morin, C. M., LeBlanc, M., Bélanger, L., Ivers, H., & Merette, C. (2011).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 Prevalence, self-help treatments, consultations, and determinants of help-seeking behaviors. Sleep Medicine, 12(2), 123–130. Link
- Léger, D., Poursain, B., Neubauer, D., & Uchiyama, M. (2008).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sleeping problem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4(1), 307-317. Link
- Trauer, J. M., Qian, M. Y., Doyle, J. S., Rajaratnam, S. M. W., & Cunnington, D. (2015).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Chronic Insom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3), 191–204.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