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損傷:您需要了解的治療方法
有些風險,發生在不經意之間
生活節奏快,每天喝水、飲食、甚至小小的用藥選擇,可能都和腎臟健康有關。其實,急性腎損傷就像是突然闖進身體的“不速之客”,一開始可能沒啥特別感覺,但它在全球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漲,影響到越來越多人的健康和生活。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醫院住院患者中,急性腎損傷的發生率接近10%(Susantitaphong et al., "World Incidence of AKI: A Meta-Analysis," 2013, CJASN),而有些重癥監護的病人,這個比例甚至更高。
這些信號,也許值得警覺
- 尿量減少:不是每次都能第一時間發現,偶爾會覺得“這兩天怎么小便變少了”。
- 浮腫:早期多表現在腳踝、眼皮,有的人穿鞋變緊,才發現身體開始存水。
- 乏力:疲憊感沒由來地加重,其實很容易和“累了”“休息不夠”混淆。
癥狀 | 初現表現 | 警示信號 |
---|---|---|
尿量減少 | 偶爾比平時少 | 連續兩三天很明顯地變少 |
浮腫 | 輕微的鞋碼緊繃 | 腫脹蔓延到小腿甚至手指 |
乏力 | 偶爾犯困/累 | 連日疲憊,休息無效 |
醫生如何判斷急性腎損傷?
一般來說,醫生會從兩方面入手——化驗檢查和影像學評估。血液檢查可以看到肌酐、尿素氮等指標的快速變化,尿液檢查則幫助判斷有無蛋白尿、血尿等異常;必要時,腎臟超聲檢查可排除梗阻等急需手術處理的情況。
檢查項目 | 作用 |
---|---|
血肌酐 | 反映腎臟過濾功能是否下降 |
尿常規 | 檢測有無尿蛋白、紅細胞等異常 |
超聲波 | 評估腎臟有無腫脹、結石或梗阻 |
為什么會發生急性腎損傷?
簡單來說,急性腎損傷的“元兇”可以分為三大類。
- 供血不足型:比如重度脫水、失血、低血壓。出現較多在發燒嚴重、發作性腸胃炎或大面積外傷者身上。
- 腎臟本身損傷:因藥物毒性、感染或免疫異常引發。舉個例子,56歲的男性因大量使用含止痛成分的藥,突發腎損傷住院,后經調整藥物和治療逐漸恢復。
- 尿路梗阻型:比如前列腺增生、腎結石,導致尿流不暢。這種情況常伴有腰痛和明顯尿量變化,在影像中能看到堵塞部位。
常見誘因 | 生活場景舉例 |
---|---|
脫水(如嘔吐腹瀉) | 高溫天戶外鍛煉、嚴重腹瀉 |
藥物損傷 | 長期或超量用止痛藥、部分抗生素 |
泌尿道堵塞 | 前列腺肥大者夜尿困難 |
基礎治療辦法有哪些?
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最核心目的是讓腎臟在安全環境下,給它機會重新“修整”,就像給機器關機休息再開一遍。日?;A治療主要有:
- ?? 合理補液:如果患者是脫水引發的腎損傷,補充適當的液體能改善腎血流。補液不能隨便亂來,需要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用量和速度。
- ?? 調節藥物:需要停用或替換損傷腎臟的藥物,有時候也要臨時調整降糖、降壓藥等。
- ?? 監測電解質:鉀、鈉、酸堿平衡是重點指標。特別是鉀升高會危及心臟,需要用藥調節或緊急透析。
- ?? 飲食管理:短期內根據醫生建議調整蛋白、鉀、鹽的攝入量,幫助腎臟減輕負擔。
并發癥來了,怎么辦?
急性腎損傷如果沒有及時控制,可能引發一些急危重的并發癥,比如高血鉀、心律異常、甚至尿毒癥等。多數時候,只要搶在早期采取措施,風險是可控的。
并發癥 | 處理對策 | 說明 |
---|---|---|
高血鉀 | 注射降鉀藥物、緊急透析 | 防止心臟驟停 |
代謝性酸中毒 | 碳酸氫鈉等藥物調節 | 維持體內酸堿平衡 |
嚴重尿毒癥 | 啟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 清除毒素,保護多器官功能 |
吃對、做對,才是健康關鍵
實際行動上,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保護腎臟意義重大。與其擔心不可控的風險,主動做點積極的改變,更能幫上忙。
- ?? 黃瓜 + 補充水分,清淡護腎 + 平時可加入沙拉或燉湯
- ?? 蘋果 + 促進代謝 + 每日1-2個,連皮吃更好
- ?? 深海魚 + 含優質蛋白 + 一周1-2次,蒸煮為宜
建議行為 | 具體做法 |
---|---|
飲食多樣化 | 適量攝入新鮮蔬菜、水果、魚肉 |
充足飲水 | 一天總量約1500-2000ml(特殊疾病時遵醫囑) |
規律復查 | 每年體檢一次,關注肌酐、尿檢等項目 |
前沿新療法,腎損傷有新希望
最近,醫學領域對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入了新階段。一些新型分子靶向藥物和再生醫學技術已在臨床試驗,未來有可能幫助患者更快康復。此外,“個體化精準醫學”理念日益流行,醫生根據每個患者的遺傳、病情、生活細節來定制方案,極大提升治療效果。
說到底,關于腎臟健康,最重要的是發現問題別拖延,日常生活勇于改變。只要不忽視每一個“小信號”,愿意邁出尋醫、檢查、調整飲食的那一步,健康其實就離我們更近了一步。
參考文獻
- Susantitaphong, P., Cruz, D. N., Cerda, J., et al. (2013). "World Incidence of AKI: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8(9), 1482-1493.
- Mehta, R. L., Pascual, M. T., Soroko, S., et al. (2006). "Spectrum of acute renal failur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PICARD experience." Kidney International, 66(4), 1613-1621.
- Kellum, J. A., & Lameire, N. for the KDIGO AKI Guideline Work Group. (2019).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 KDIGO summary."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15(4), 2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