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的經歷中可以看出,DID給患者生活帶來了很多意外困擾,也讓他們在自我認同、社會關系上格外掙扎。
患者常和身邊親人出現誤解。有的家屬以為他們“故意裝病”或者“做作逃避”,其實大多數患者并非有意為之,更不愿意讓自己的生活如此混亂。
這提醒我們,DID患者不是異類,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有情感和渴望理解。
雖然DID聽上去復雜,但目前已經有一些被證實有效的治療方式。關鍵不在于“消滅”這些身份,而是幫助患者學會和自己的內心和平共處,逐步完成自我認同的整合。
療法名稱 | 主要內容 | 適用情況 |
---|---|---|
心理動力學治療 | 探索創傷源頭與身份關系 | 自我認知混亂明顯者 |
認知行為療法(CBT) | 調整負性思維、改善應對 | 伴有焦慮抑郁的患者 |
藥物輔助 | 針對共病,如焦慮失眠 | 嚴重情緒障礙者 |
例如,國外一項回顧分析顯示,結構化心理治療能夠明顯減少患者的突發性“身份切換”和情感困擾(Brand et al., 2009)。
小提示:發現多重身份、記憶斷片或者人格極端變化,應盡早到??菩睦黹T診就診??梢赃x擇三級??凭裥l生醫院或有DID診療經驗的心理醫生。
說到底,分離性身份障礙不是“一個人的戰斗”。治療效果如何,與身邊人的理解密切相關。社會支持、家庭包容,在患者康復過程中常常起到決定性作用。
可以做的事情:
走過心理創傷,從來不是孤單的事情。只要有更多溫柔的目光和陪伴,DID患者同樣能夠過上充實、有尊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