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步伐停滯,探索帕金森病中的步態凍結
01 生活中遇到“步伐停下”是怎樣的體驗
生活里,有沒有見過這樣一幕?公園的小路上,一位老人走著走著,突然像遇到無形的障礙,腳步硬生生停在原地,身邊人怎么提醒,他還是動彈不得。這種場景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并不少見,大家常常覺得奇怪,其實背后原因沒那么簡單。
這樣的“卡殼”不只是身體的意外,很多時候會引發跌倒、尷尬,甚至影響到出門的勇氣。有些患者會說,上一秒還在正常走路,下一秒就像雙腳被粘住,有點像電影里時間被暫停。這就是醫學上說的“步態凍結”。
小貼士 ??
步態凍結不是一般的走不穩,而是突如其來的“僵住”。日常遇到后,不要急于推動,應先安撫情緒,并嘗試輕輕提示對方轉移注意力。
步態凍結不是一般的走不穩,而是突如其來的“僵住”。日常遇到后,不要急于推動,應先安撫情緒,并嘗試輕輕提示對方轉移注意力。
02 步態凍結帶來的變化和信號
- 1. 輕微的信號: 初初體驗可能只是偶爾感覺腳下不聽使喚,比如行走過程中短暫頓一下,但很快又恢復。多數人一開始容易忽略,覺得只是走神或者地面滑。
- 2. 明顯的表現: 到了發作嚴重時,表現為行走中突然一動不動,特別臨過門檻、轉彎、或者情緒緊張。當下就像被遙控器暫停了,周圍人一時很難察覺背后的復雜原因。
小案例: 王阿姨(73歲)有時推著購物車行走順暢,但一到超市門口會徑直停下,久久才能跨出第一步。這種突發的“定格”讓她困惑,有時還會導致差點摔倒。
知識點 ??
步態凍結不單單影響外出,還可能導致摔倒風險提升。家人發現老人有類似表現時可以協助檢查,不要只當作是“年紀大了走得慢”。
步態凍結不單單影響外出,還可能導致摔倒風險提升。家人發現老人有類似表現時可以協助檢查,不要只當作是“年紀大了走得慢”。
03 步態凍結的成因:大腦發生了什么?
?? 為什么會這樣?科學家已經找到線索:
機制 | 具體表現 | 研究解讀 |
---|---|---|
多巴胺缺乏 | 大腦中多巴胺(一種神經遞質)減少,運動控制出現障礙,指揮“走路”這件事不暢 | 研究顯示,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胺神經元大幅減少,導致信息傳遞阻滯(Fasano et al., 2011) |
神經回路紊亂 | 部分大腦區域“斷線”或指令延遲,容易在情緒變化或某些場景下“卡殼” | 科學家發現某些腦區的活動能力減退,與步態凍結密切相關(Nieuwboer et al., 2009) |
其他化學物質失調 | 大腦還需要其他信使物質協助,失調后影響走路連貫性 | 有報告指出乙酰膽堿等物質波動也會加重步態凍結(Lewis et al., 2010) |
要關注!??
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會出現步態凍結,出現的概率和大腦功能下降、帕金森病進程緊密相關。
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會出現步態凍結,出現的概率和大腦功能下降、帕金森病進程緊密相關。
04 步態凍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步態凍結不是小問題。它讓簡單如“出門買菜”變成難事,甚至平時上廁所、換房間都要提前預想路線?;颊叱3R驌乃さ?,逐步減少社交、鍛煉,自信心也跟著受影響。
生活啟示:
李叔(68歲)為減少路上“卡住”,選擇少出門,剛開始只是偶爾凍結,后來因緊張而加重,生活圈越變越小。這個例子說明,步態凍結及其帶來的心理負擔同樣值得被關注。
李叔(68歲)為減少路上“卡住”,選擇少出門,剛開始只是偶爾凍結,后來因緊張而加重,生活圈越變越小。這個例子說明,步態凍結及其帶來的心理負擔同樣值得被關注。
提醒:??
不要只看“走得慢”,更要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如果家人變得更不愛出門、情緒消極,可以適當陪伴或邀請專業咨詢。
不要只看“走得慢”,更要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如果家人變得更不愛出門、情緒消極,可以適當陪伴或邀請專業咨詢。
05 如何評估步態凍結的嚴重程度?
- 日常觀察: 觀察頻率和情景——是偶爾外出才有?還是在家里也出現?癥狀有沒有逐步加重?
- 專業工具評估: 臨床多用UPDRS等評分系統,有詳細的問題和體格檢查協助判斷凍結發生頻率、持續時間和影響范圍。
- 檢查建議: 專家建議,凡出現“動彈不得”或走路突發停滯情況,建議及早到神經內科進行綜合評估。醫院會有步態測試、視頻觀察等輔助判斷,幫助進行個體化治療方案設計。
專家觀點??
一項多中心研究建議,步態凍結首次出現時盡早就醫,并隨病程變化定期復查,可有效減少摔倒和并發癥(Nutt et al., 2001)。
一項多中心研究建議,步態凍結首次出現時盡早就醫,并隨病程變化定期復查,可有效減少摔倒和并發癥(Nutt et al., 2001)。
06 改善步態凍結的實用方案
- 藥物治療: 首選多巴胺相關制劑,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可改善癥狀。
- 個性化鍛煉: 包括有氧步行、跨步訓練(例如室內地板貼上標志,練習跨標志走),結合物理治療師制定的步態訓練。
- 輔助工具: 使用助行器、四腳拐等可以提升安全性;有些患者通過“計步”數拍、聽音樂節奏等外部提示,能減緩“卡住”。
- 家庭與心理支持: 情緒波動時,家人不妨溫和鼓勵,陪伴散步或者一起做簡單練習,幫助維持日常鍛煉信心。
小建議 ??
家庭環境可適當調整:移走礙事物件,地面保持干凈、無絆腳物,盡量設有輔助把手,減少封閉空間和復雜門口設計。
家庭環境可適當調整:移走礙事物件,地面保持干凈、無絆腳物,盡量設有輔助把手,減少封閉空間和復雜門口設計。
07 前沿進展:新方法與未來看點
- 可穿戴設備: 目前國內外團隊正在開發步態傳感器、智能手環,實時監控異常步態并發送提醒(Mancini et al., 2018)。
- 腦深部刺激(DBS): 部分重癥患者可考慮手術,植入電極調節異常信號,有報告指對部分凍結表現有明顯改善。
- 新藥研發: 相關領域持續有新藥物和神經遞質調節劑進行臨床實驗,期望對運動功能障礙進一步優化。
展望 ??
隨著對大腦運動調控機制認識不斷深入,未來改善帕金森病步態凍結的手段會更智能、精確,也為患者和家庭帶來更多希望。
隨著對大腦運動調控機制認識不斷深入,未來改善帕金森病步態凍結的手段會更智能、精確,也為患者和家庭帶來更多希望。
08 與步態凍結相處的小技巧&有益營養
- 牛奶 + 提供鈣質與蛋白質 + 早餐或加餐飲用,幫助神經修復
- 深色綠葉蔬菜 + 富含抗氧化成分 + 炒、涼拌等多樣方式適量加入三餐
- 雞蛋 + 優質蛋白 + 建議每日攝入1~2個,早餐為佳
- 新鮮水果 + 豐富維生素 + 挑選當季種類,餐后適量食用
- 全麥谷物 + 膳食纖維豐富 + 早餐主食推薦全麥面包、燕麥粥等
飲食建議 ??
日常膳食中注重多樣、均衡,搭配有益神經健康的食品,才能從營養層面為身體打下基礎。如果已經出現癥狀,別拖延,建議及時就醫,由專家評估后給予個性化飲食和治療建議。
日常膳食中注重多樣、均衡,搭配有益神經健康的食品,才能從營養層面為身體打下基礎。如果已經出現癥狀,別拖延,建議及時就醫,由專家評估后給予個性化飲食和治療建議。
參考文獻
- Fasano, A., et al. (2011). “Gait disorders in parkinsonian patients: A clin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overview.” Movement Disorders, 26(2), 187–199.
- Nieuwboer, A., et al. (2009). “Mechanisms underlying freezing of 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review.” Movement Disorders, 24(11), 1579–1591.
- Lewis, S. J. G., et al. (2010). “Cholinergic basis for freezing of 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vement Disorders, 25(10), 1532–1540.
- Nutt, J. G., et al. (2001). “Freezing of gait: Physiological basis and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Neurology, 56(11), 1543–1550.
- Mancini, M., et al. (2018). “A wearable sensor system to measure gait and balance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practical approach.” Parkinsonism & Related Disorders, 51, 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