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胰腺癌:實用健康指南
偶爾在飯桌上,家人朋友可能會聊起“有位親戚突然查出胰腺癌”,氣氛一下沉重起來。這個陌生卻常被提及的疾病其實比想象中更需要我們了解。胰腺藏得很深,胰腺癌的信號也很隱蔽,很多人在沒有覺察的情況下,病情已經不輕。熟悉這些知識,不是讓人緊張,而是為了關鍵時刻多一份主動。
01 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種源自胰腺組織的惡性腫瘤。胰腺像個“消化與血糖調節的小工廠”,負責分泌消化酶和胰島素。正因為它深藏于腹腔內部,早期腫瘤較小或未壓迫重要結構時,常常沒有讓人能明顯感知的異常。通常等到癥狀出現時,病情已經進入較晚階段,這也是治療難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胰腺癌的發病率雖然不像部分常見癌癥那么高,但是因為隱蔽和進展快,全球范圍內死亡率較高。據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有超過49萬新發病例,死亡人數接近同一數字(Sung et al., 2021)。
說到底,胰腺癌和“沉默的威脅”很相像。它悄悄發生,等真正被發現時,可能已經讓健康受到了明顯的損害。這也讓提升對胰腺癌的認知格外重要。
02 胰腺癌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 黃疸(皮膚和鞏膜變黃):當腫瘤壓迫膽管時,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皮膚、眼白發黃,有時伴隨尿色加深。 ??
- 腹部疼痛:疼痛多在上腹部,可為持續性或間斷性,不少患者形容像“腹腔深處發悶”。后期疼痛可能向背部放射。
- 體重下降:短時間內出現明顯減重,又沒有改變飲食和運動習慣,需要警惕消化系統異常。
- 食欲減退和疲乏:進食量減少,沒有胃口,總是感覺渾身沒勁。
- 消化異常:部分人可能出現輕微腹瀉、脂肪瀉(大便油膩感明顯),是胰腺分泌消化酶減少的體現。
若反復無明顯原因出現上述癥狀,不妨主動咨詢醫生,別猶豫等待。
03 胰腺癌的病因和風險因素是什么???
說起來,胰腺癌不會憑空冒出來,一些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被證實關系密切。
- 吸煙:多項研究表明,吸煙者罹患胰腺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出約2倍(Iodice et al., 2008)。香煙中的有害物質會導致胰腺細胞受損和基因突變。
- 慢性胰腺炎:長期炎癥讓胰腺組織反復修復,易出現不正常細胞增生,從而增加癌變概率。
- 糖尿病:特別是新近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有時是胰腺異常的早期表現。長期高血糖本身也是危險因素之一。
- 肥胖:BMI偏高者患胰腺癌的風險增大,可能和慢性低度炎癥及代謝改變有關。
- 家族史: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患過胰腺癌,本人罹患概率會增加。如果有遺傳性腫瘤綜合征,風險則更高(Lynch et al., 2002)。
- 年齡因素:多見于60歲以上群體,隨年齡增長,細胞自我修復能力變弱,發生突變的幾率加大。
- 遺傳因素:某些基因變異如BRCA2、PALB2等,會提升患癌概率(Chaffee et al., 2011)。
可以看出,并不是每一個危險因素都能通過日常習慣調整。明白這些風險,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來源,而不是簡單歸咎某種生活方式。
04 如何進行胰腺癌的診斷???
胰腺的位置較深,光憑手摸很難早期發現異常。想要確診,往往需要多種檢查配合:
- 影像學檢查:包括CT和MRI,能較清楚地顯示胰腺及周圍組織的結構變化,也方便觀察腫瘤范圍和有無轉移。
- 內鏡超聲檢查:通過胃或十二指腸探查,獲取精細圖像,對早期病變及小腫塊尤其敏感。
- 腫瘤標記物:比如CA19-9,有助于發現、監控進展以及療效評估,但單獨用來早篩并不準確。
- 組織活檢:對高疑似病變,醫生會采取組織樣本,做顯微鏡下分析,最終確認是不是胰腺癌。
其實,診斷過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現代影像和病理手段讓結果更加精確,也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屬理清思路,減少不確定帶來的焦慮。確診后,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細致的治療和管理計劃。
05 胰腺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治療胰腺癌沒有單一“萬能藥”,醫生團隊會根據分期、體質和并發癥,設計個體化方案,主要方式包括:
- 手術切除:如果病情局限且身體狀況允許,可考慮手術切除病灶。俗稱“根治性手術”,有效提升治愈概率。
- 化療:手術不能一次性清除或已出現轉移時,化療成為主要方式之一。典型用藥包括吉西他濱和鉑類藥物。
- 放療:對某些無法手術的局部進展型患者,或作為綜合治療補充,減少腫瘤體積或減緩進展。
- 靶向治療:新一代分子靶向藥物針對特定的基因或蛋白靶點,部分患者可獲得較好療效,如EGFR單抗等。
- 支持治療:包括疼痛控制、胃腸保護、營養補給等,目的是提高生活質量。
上面提到的69歲男性病例,按醫生建議,采用了吉西他濱配合鉑類的化療,并輔以EGFR抑制劑靶向治療,同時接受對癥止痛和保肝等方式。不同患者方案差異明顯,具體用藥和過程必須聽取專科醫生建議。
實踐發現,部分患者即便不能根治,也可以通過多種安慰和支持方式減輕負擔、延長生存期。
06 日常生活中如何管理和預防胰腺癌????♂?
- ?? 綠葉蔬菜 + 富含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 + 建議餐桌常備,每天都適量搭配
- ?? 新鮮水果 + 提供多種抗氧化成分 + 早餐或下午補充一份能幫助健康
- ?? 魚類和豆制品 + 富含優質蛋白,脂肪含量低 + 每周兩三次,多樣搭配
- ???♀? 適度運動 + 促進代謝平衡 + 推薦每周15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
- ?? 限制酒精攝入 + 減少胰腺壓力 + 喝酒不必跟風,適量或偶爾為宜
- ?? 定期體檢 + 早發現、早干預 + 成年后每年查肝膽胰彩超、血常規等,特別是有家族史或40歲后
其實,養成這些健康習慣,說起來并不神秘。比如午餐多吃點蔬菜、飯后散步,偶爾和朋友去公園快走一圈,都是實用又可持續的辦法。家里有過胰腺癌病例的,可以與醫生商量是否提高篩查頻率。
一旦出現持久皮膚和眼白發黃、原因不明的體重快速下降、持續上腹部不適等情況,就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消化內科或腫瘤科咨詢。
生活充滿不確定,主動了解與管理健康,是讓自己和家人受益的小智慧。
胰腺癌的話題難免讓人有些忐忑,但掌握實用信息能帶來更多安心。比起擔心,不如動手調整飲食、保持運動、用心感受身體發出的每一個小信號。只要多留意一點,我們就有更多選擇權。健康這條路,需要一點點耐心,也值得每個人為自己努力。
參考文獻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 Iodice, S., Gandini, S., Maisonneuve, P., & Lowenfels, A. B. (2008). Tobacco and the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Oncology, 9(7), 653–662.
- Lynch, H. T., Deters, C. A., Hogg, D., Lynch, J. F., Kinarsky, Y., & Gatalica, Z. (2002). Familial pancreatic cancer: genetic counseling, screening, and case management.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80(2), 116-124.
- Chaffee, K. G., Oberg, A. L., McWilliams, R. R., Majithia, N., & Petersen, G. M. (2011). Prevalence of germ-line mutations in cancer genes among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Genetic Medicine, 13(8), 71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