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肺癌:放療副作用及應對策略
01 放療對肺癌患者意味著什么?
很多人一聽到“放射治療”就覺得陌生,不過在肺癌治療中,它就像一把定向的“利劍”,主要靠高能射線直接破壞腫瘤細胞?;颊咄ǔ凑蔗t生安排接受數周的療程,每次時間并不長。整個過程中,醫生會根據腫瘤的位置和大小設計照射范圍,盡量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的傷害。
簡單來說,放療最適合局部腫瘤或者不能手術的患者。比如,一位65歲的男性,早期發現右上肺有異常影像,醫生評估后認為手術風險較高,于是采用放療配合化療控制腫瘤進展。從中可以看出,放療能為不少肺癌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機會。
02 放療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放療雖然是精準打擊腫瘤,但周邊正常組織有時也會受到“誤傷”。常見的包括鼻咽部干燥、皮膚發紅、甚至呼吸系統的不適。癥狀輕微時,可能只是偶爾咳嗽、咽癢;但用藥累積到一定劑量后,有的人會感到喉嚨持續疼痛,甚至出現皮膚脫屑。這些副作用一般分為局部和全身,出現的具體位置要看照射范圍。
- 鼻咽不適 ??:如鼻塞、口腔黏膜輕微炎癥。
- 皮膚反應 ??:照射區皮膚偶爾發紅、發癢。
- 呼吸道癥狀 ??:輕度咳嗽、咽部不適。
03 副作用升級時會有哪些表現?
副作用 | 常見表現 | 對生活的影響 |
---|---|---|
乏力 | 持續性精神不振、每天感覺沒勁 | 影響正?;顒?,打不起精神 |
疼痛 | 照射部位持續酸脹或刺痛 | 睡眠變差、情緒易低落 |
呼吸困難 | 上樓、稍微活動后氣喘加重 | 平常出門、簡單家務都會吃力 |
吞咽困難 | 吃飯時咽下食物費勁、有疼痛感 | 飲食量減少,體重容易下降 |
舉個例子,一位54歲的女性患者在放療后第三周開始出現明顯吞咽困難,進食減慢,家人及時與醫生溝通,增加護理措施后明顯好轉。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及早溝通可以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04 怎樣緩解和減輕副作用?
飲食支持 ??
- 多選擇軟爛、易吞咽的食物,如粥、燉菜。
- 補充優質蛋白,有利于體力恢復。
- 如果出現口腔炎癥,可用溫水漱口緩解。
休息策略 ??
- 每次放療后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白天短暫午休有助于體能恢復。
- 保證晚上高質量睡眠比時間長更重要。
適量運動 ??
- 不強迫運動,輕松散步、慢步走為宜。
- 體力允許時做一些呼吸操,幫助改善肺功能。
- 運動時間因人而異,不必強求一致。
心理調適 ??
- 和朋友或家人多溝通,釋放情緒壓力。
- 適當參與喜歡的輕松活動,如聽音樂。
- 遇到情緒波動大時可請求專業心理師幫助。
05 哪些藥物和輔助療法能幫上忙?
放療副作用并不是只能靠“熬”。實際上,現在有不少藥物和輔助療法可以減輕這些不適,讓身體恢復更順利。
- 保濕類藥膏/噴霧:用于皮膚,減輕干燥脫屑。
- 止咳/鎮痛藥:醫生會根據需要開具,緩解呼吸道癥狀或疼痛。
- 中醫藥治療:部分人可能試用傳統中藥調理,幫助改善體質和耐受力。在接受前務必征求主治醫生意見。
- 物理療法:如局部冷敷、溫和按摩等,可以緩解皮膚不適或輕度肌肉酸痛。
舉個例子,一位60歲男性在治療期間嘗試呼吸訓練操配合醫師建議的肌肉放松方法,后來反映呼吸順暢多了,晚上也容易入睡了。這說明輔助療法有時能給身心帶來不少好處。
06 家庭支持和溝通,怎么做更好?
治療不只是身體的事,心理壓力其實也很大。其實家人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心理藥物”。不少患者在放療期間因為疲勞、疼痛,心情容易低落,這時候親密的陪伴和耐心的交流就顯得特別重要。
- 避免爭論,鼓勵患者表達真實感受。
- 為患者預留安靜空間,減少不必要的打擾。
- 共同參與制定日常安排,讓患者有掌控感。
一位57歲女性患者曾提及,每天晚上和女兒聊聊天、講講趣事,就會溫暖不少。由此可見,再細小的陪伴都可能成為患者堅持的動力。
07 如何幫助自己預防副作用加重?
實際上,并不是所有副作用都無法控制。提前做一些簡單的自我管理,有助于降低風險,幫助身體順利完成治療。
有助于緩解口腔干燥,增強粘膜修復能力。
建議:每周2-3次。
富含膳食纖維,幫助消化,防止便秘。
建議:正餐中適當添加。
提供優質蛋白,利于組織修復和體力恢復。
建議:一周2次為宜。
放療期間每2-4周按醫生建議隨訪,評估身體狀況,按時調整方案。
另外,選擇大型或??漆t院進行放療,可以得到更科學的隨訪管理和個體化調控。發現食欲大減、體重快速下降或不明發燒時,及時報告醫生,有助于早發現早調整。
文獻參考
- Bradley, J. D., Paulus, R., Komaki, R., et al. (2015). Standard-dose versus high-do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 with concurrent and consolidation carboplatin plus paclitaxel with or without cetuximab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A or IIIB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RTOG 0617): a randomised, two-by-two factorial phase 3 study. The Lancet Oncology, 16(2), 187-199.
- Kong, F. M., & Wang, S. (2015). Nondosimetric risk factors for 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 Seminars in Radiation Oncology, 25(2), 100–109.
- Choi, S. H., Kim, S. Y., Lee, Y. H., et al. (2020).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ive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8(4), 1787–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