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了解這一消化系統疾病的關鍵知識 ???
01 簡單說,什么是慢性胃炎?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時候:飯后覺得胃脹脹的,偶爾沒胃口,或者打個嗝、泛點酸——但一會兒又恢復了。如果這些不適總是反復出現,別小看,很可能和慢性胃炎脫不了干系。
簡單來說,慢性胃炎是一種胃黏膜持續存在輕度至中度的炎癥,和突然急性的腸胃炎不太一樣,它更像是“老毛病”,拖拖拉拉、反復發作。平時可能不太當回事,但時間一長,就會變成影響生活質量的小麻煩。
胃黏膜本來像一道保護墻一樣幫我們擋住酸和細菌,可是長期反復受刺激以后,這道墻就會慢慢變薄,甚至小范圍受損。有些朋友為了不讓疼痛影響自己的飲食,會盲目忍耐,其實這樣很容易讓胃炎悄悄變重。
02 慢性胃炎有哪些常見信號?
日常生活中,有些胃部輕微不適也許一閃而過,有些卻會逐漸變得難以忽視。慢性胃炎的警示信號往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 持續上腹部脹痛:不是短暫的小不舒服,而是數天、甚至幾個星期反復地覺得胃部脹或隱隱作痛。
- ?? 飯后明顯飽脹:一點東西下肚,肚子好像裝不下,甚至沒吃多少就覺得脹滿。
- ?? 消化不良感:有時候伴隨著輕度惡心,但一般不會伴隨嚴重嘔吐或發熱。
比如,曾有位50歲的女性患者(體重較輕,長期慢性胃炎病史)就因為右上腹脹痛持續了一周而來就診,雖然沒有嘔吐或發燒,但癥狀已經影響到了她的作息。如果你經常遇到類似狀況,也建議早點去醫院詳細查查,及時把小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03 為什么會得慢性胃炎?背后有哪些原因
和大多數慢性疾病一樣,慢性胃炎的發生并不是偶然。很多時候,都是日常小習慣積少成多,或者外界因素讓“隱患”一步步變明顯。
- ?? 幽門螺桿菌感染:這是一種專門“定居”在胃里的細菌。研究顯示,超過一半慢性胃炎患者和它有關(Malfertheiner, P. et al., 2016)。這類細菌會破壞胃黏膜防護墻,常常不知不覺中把胃搞得“脆弱”了。
- ?? 長期用藥:經常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比如部分止痛藥),會讓胃黏膜處于受損狀態,時間長了慢性炎癥就來了。
- ?? 飲食和生活習慣:長時間飯點不規律、過度嗜辣、愛喝酒或經常熬夜,都屬于慢性胃炎的高風險項目。有些小習慣本來只是“調劑生活”,沒想到卻成為反復胃痛的導火索。
- ?? 其他因素:年齡增加、遺傳易感性,甚至長期精神壓力也都可能會“助攻”慢性胃炎的發生。
雖然慢性胃炎聽起來常見,但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會讓胃黏膜發生不正常的結構改變,這對健康還是有一定威脅的(Sonnenberg, A. et al., 2010)。所以,說到底,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04 怎么查慢性胃炎?常用的檢查方式
如果反復有胃部不適,光憑描述往往難以確定原因。這時候,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檢查。目前最常見的診斷手段包括:
- ?? 胃鏡檢查(內鏡):直接觀察胃黏膜的狀態,最直觀也最常用。如果需要,還可以取一點組織做進一步化驗。
- ?? 胃液分析:通過檢測胃液中的成分,判斷胃酸分泌或黏膜保護的狀況。
- ?? 幽門螺桿菌檢測:包括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等多種辦法,能幫助確定是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癥。
- ?? 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聲,用于排除其他器官的疾病,特別是在癥狀不典型時(比如上文提到那位女患者,醫生就安排了腹部超聲排查肝膽胰脾腎的情況)。
這些檢查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全部做,具體方案會根據你的實際癥狀、身體狀況和以往的體檢資料來定。遇到長期胃部大事小事老是反復,及早完成檢查是關鍵。
05 治療方法:如何讓胃黏膜“休養生息”?
面對慢性胃炎,怎樣才能既緩解不適,又讓“老化”的黏膜盡快修復?方案需要結合原因和個體差異來看,通常包括三個方向:
- ?? 藥物治療:如果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優先用聯合抗菌藥根除感染。對于胃酸分泌過多型,常用質子泵抑制劑或者H2受體拮抗劑,幫胃“降降火”。有時候醫生還會加用一些修復胃黏膜的藥物或者中成藥輔助。
- ?? 飲食調理:吃得清淡、定時定量、不過飽,讓胃有更好的修復環境(Lee, S.Y. et al., 2019)。
- ??? 生活方式調整:像適當休息、避免長期精神緊張,都是能幫助病情改善的小細節。
每個人病情不同,比如上文那位女性患者,醫生根據她既往病史和癥狀,給她安排了為期28天的質子泵抑制劑及中藥輔助調理,幫助她在家慢慢改善胃黏膜的健康。這樣個性化的治療,比單純吃藥效果一般會更好。
總的來說,把“藥物+飲食+作息”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慢性胃炎反復發作的概率。
06 日常管理:怎么讓胃遠離小麻煩?
長遠來看,最有效的“防護傘”其實還是靠我們自己養成一點點健康習慣。慢性胃炎雖然不會讓人立刻失去生活質量,但日積月累后帶來的不適很容易左右情緒和日常狀態?!拔床∠确馈保唧w我們能怎么做?
- ?? 多吃溫和食物: 白粥對胃刺激小,易于消化,適合胃黏膜脆弱的人群。
- ?? 增加新鮮蔬菜: 如西蘭花富含維生素C,有助于保護胃黏膜(Li, Y. et al., 2021)。
- ?? 合理攝入蛋白質: 瘦牛肉或豆制品為修復受損黏膜提供“建筑材料”。
- ?? 適當補充乳制品: 低脂牛奶可中和部分胃酸,幫助緩解胃部不適。
- ? 規律作息+適量運動: 勞逸結合、睡眠充足,能讓腸胃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復。
- ?? 關注檢查: 年滿40歲后,有慢性胃炎家族史或長期胃部不適的人群,建議每2年做一次胃部相關檢查。
現實生活中,有些辦公一族習慣工作繁忙時一頓暴飲暴食,或者醒來就跳過早飯、晚上加班吃夜宵。這些習慣其實只要偶爾為之,對健康影響不大,但變成常態就容易讓胃“出問題”。所以,慢性胃炎的管理并不難,關鍵在于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下來。
最后,遇到突然的消化道出血、體重快速下降、長期貧血等少見但嚴重信號,建議及時就醫,不要拖延。
07 參考文獻
- 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 A., et al. (2016).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 Gut, 66(1), 6–30. link
- Sonnenberg, A., & Genta, R. M. (2010). Review article: the patterns of atrophic gastritis in clinical practice.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32(5), 532–540. link
- Lee, S.Y., Park, J.H., Kim, Y.H. (2019). Dietary Habits and Gastritis in Korea.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 9(1), 32-38. link
- Li, Y., Sun, C., Zhang, Y., et al. (2021). Protective Effects of Broccoli Consumption on Gastric Mucosa: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13(2), 385. link
- UpToDate. (2024). Chronic Gastritis in Adults: Et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