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化療后的“暈眩”:五招緩解惡心嘔吐
化療后的眩暈與反胃:一場“無預警”的挑戰
每次化療結束,身體像剛經歷過一場緩慢的“旋轉木馬”——有些人甚至還沒走出醫院,頭就開始發暈,胃里像翻江倒海。不只是藥物的那股味道,甚至隔壁病房的小炒菜香也成了折磨。惡心、嘔吐、頭暈,有時候就這么不合時宜地闖進了你的生活。
其實,絕大多數接受化療的患者都體會過這種不舒服。惡心嘔吐,不僅讓你的身體吃不消,更影響了心情和恢復信心。今天我們就從原因、影響到實用招數,一步一步聊聊如何減輕這種“暈?!崩_。
01. 化療怎么讓人覺得惡心想吐?
想緩解惡心嘔吐,先得搞明白它是怎么發生的?;熕幬镌跉缒[瘤細胞時,其實也波及了正常的胃腸道細胞。這些快速生長的細胞很敏感,被波及后,身體習慣性地用“惡心、嘔吐”這種方式來警報“有異?!?。
- 化療刺激胃腸黏膜,釋放物質(如血清素),激活大腦“嘔吐中樞”
- 有些藥物直接作用于腦部,讓人產生強烈惡心感覺
- 不只是藥物,化療期間的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也會加重反應
這說明,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大多數化療患者都會面對的小麻煩。
02. 病例分享:那些經歷過的真實心聲
姓名化名 | 年齡 | 病情說明 | 感受摘要 |
---|---|---|---|
李阿姨 | 54歲 | 乳腺癌化療第二次 | “化療后第二天早晨,剛看到油膩早餐就想吐,胃一直翻騰到下午,干嘔幾次,連水都不想喝?!?/td> |
張先生 | 62歲 | 肺癌術后輔助化療(第一次) | “吃完晚飯突然一陣惡心,覺得味覺變得古怪,好像什么都沒味道,后來還吐了一次。情緒也受到打擊,不太想和人講話。” |
從這些真實故事來看,惡心、嘔吐甚至能影響患者的自信與與家人溝通的意愿,進食量下滑,有時還引發脫水、體重下降。
03. 機制揭秘:化療藥物引發惡心嘔吐的“套路”
- 1. 藥物刺激胃腸道
一些化療藥物會損傷腸胃內壁的細胞,導致細胞因子和神經遞質(如血清素)釋放。這些物質會通過血液傳至大腦,刺激嘔吐中樞,讓人產生惡心想吐的感覺。 - 2. 大腦的直接反應
部分藥物還可能直接穿過血腦屏障,影響到控制嘔吐的神經細胞。 - 3. 情緒的作用
焦慮和壓力,會增加惡心嘔吐的發生率(Navari, 2015)。在化療過程中心情起伏大,也會讓身體更敏感,對嘔吐的耐受力下降。
需要注意,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分為3種類型:急性(24小時內出現)、延遲性(1-5天后)和預期性(經歷過嚴重嘔吐后,下次還沒打藥就開始反胃),每個人出現的時機和癥狀強度都可能不同。
04. 飲食調整:吃點什么能感覺好些?
飲食管理是緩解化療后惡心的一大法寶。這里不談“避開什么”,只聊對身體有益的吃法和食物組合。
食物/方法 | 具體好處 | 實用建議 |
---|---|---|
小口多餐 ?? | 減少胃部壓力,降低嘔吐幾率 | 把一日三餐改成少量多次,比如每天吃5-6頓,每頓少點 |
溫和類主食(面條、米粥) | 容易消化、減少刺激 | 早午餐可試試清淡粥、軟面條,配溫開水或淡湯 |
新鮮水果蔬菜 ???? | 補充維生素和水分,有助胃腸道恢復 | 選用蘋果、香蕉、胡蘿卜、南瓜等,榨汁或蒸熟也很好 |
生姜茶 | 對緩解惡心有潛在幫助 | 1-2片新鮮生姜泡水喝,小量試用即可 |
溫和蛋白食物 | 幫助身體修復、減少乏力 | 如雞蛋羹、豆腐,燉至軟爛更易入口 |
05. 藥物神器:如何科學用好止吐藥?
藥物是對抗化療引發惡心嘔吐的重要“利器”,但用法關鍵要聽醫生建議。
- 5-HT3受體拮抗劑(如昂丹司瓊):作用迅速,常用于預防與控制化療相關惡心。
- NK-1受體拮抗劑(如帕洛諾司瓊+阿瑞匹坦):可緩解嚴重及延遲性嘔吐,適用于強效化療。
- 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聯合用藥,可增強止吐效果。
- 多巴胺拮抗劑(如甲氧氯普胺):用于部分患者,特別是對其他藥效不佳時加用。
藥物種類 | 適用情況 | 常見副作用 |
---|---|---|
昂丹司瓊 | 預防一般化療相關惡心悶吐 | 便秘、頭痛、輕度頭暈 |
阿瑞匹坦 | 強致吐性化療特別推薦 | 疲勞、嗜睡、口干 |
地塞米松 | 配合其他藥物用效更佳 | 血糖升高、短暫情緒波動 |
06. 心理調適與支持該怎么做?
很多人覺得“只是反胃,不用管心情”,但實際情況遠沒這么簡單。壓力和焦慮會讓惡心嘔吐感更持續、反復。在身體忙著跟藥物“拼搏”的時候,內心也需要呵護。
- 試試呼吸放松法:緩慢深呼吸,有助于改善緊張和不適。
- 加入支持小組:和同伴分享經歷,彼此理解與提氣。
- 專業咨詢:遇到情緒長時間低落時,可以考慮心理醫生介入。
- 日記記錄法:每天寫下感受與進展,有助于壓力轉化。
07. 專家建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關鍵的
惡心嘔吐看似“小問題”,卻能影響到整個康復過程。最理想的做法,是積極和醫生、營養師、心理咨詢師交流,定制最適合自己的綜合方案。
比如有位45歲的女士,化療前向醫生說明自己之前旅行暈車嚴重,被提前加用了止吐方案,整個過程比想象中要輕松很多。
這提示我們,每個人的耐受力、生活習慣和身體反應都不同,與醫療團隊坦誠溝通,比一味忍耐或自行增減藥物更安全有效。
主要參考文獻
- Hesketh, P. J. (2008).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8(23), 2482-2494. https://doi.org/10.1056/NEJMra0706547
- Navari, R. M. (2015).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focu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Drugs, 75(3), 303-314. https://doi.org/10.1007/s40265-015-0355-3
- Redd, W. H., Montgomery, G. H., & DuHamel, K. N. (2012).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cancer treatment side effects.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Monographs, 2012(47), 201-206. https://doi.org/10.1093/jncimonographs/lgs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