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麻醉領域對手術及健康的影響
01 麻醉在手術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提到手術,很多人最擔心的其實不是疼痛,而是“麻醉會不會有危險”。大家偶爾在醫院走廊里聽到:“我其實怕動手術,更怕打麻藥?!?span id="lcidyxl" class="emoji">??麻醉到底是怎么回事?簡單來說,麻醉就是一種通過藥物讓人進入一種“感覺消失”或“意識消失”的狀態。這樣醫生做手術時,人不會感到疼痛或者不適。
實際上,麻醉是現代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助手。大到心臟手術,小到牙齒治療,都少不了麻醉的參與。它不僅僅幫人控制疼痛,更為手術過程中的呼吸、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保駕護航。
某種意義上,麻醉師就是手術室里“悄悄保護你健康的人”。
02 如何識別需要麻醉的手術類型?
1. 小手術通常用局部麻醉
比如去醫院切個小痣、縫個小傷口,大多數醫生只需在局部打針,麻醉范圍就鎖定在某個部位,人一直是清醒的,好比局部“上了鎖”。
2. 全身麻醉用于復雜或大范圍手術
像剖腹產、內臟手術或抽取體內脂肪,很多時候要全身麻醉,讓你完全睡著。全麻下,所有感覺消失,醫生才能在安全、穩定的情況下操作。???
3. 椎管內麻醉或區域麻醉適用于部分下肢、腹部操作
比如剖腹產、膝關節修復,有時醫生會選擇“半身麻醉”,手術范圍下半身沒知覺,上半身能正常交流。具體方式,由麻醉醫生根據手術需要和身體狀況確定。
案例參考:
比如一位28歲的女性因腹部和腰部皮下脂肪堆積需要吸脂手術,醫生選擇了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麻,這樣能最大程度保證手術流程無痛、無回憶,呼吸氣道也隨時可控。
03 麻醉對圍術期生命體征的管理機制是什么?
手術不僅考驗外科醫生的技術,也考驗麻醉團隊的細致。整個手術期間,麻醉醫生像在監控臺前,密切留意各種數據:
???心電圖、脈搏、血壓、血氧、呼吸頻率等實時變動,稍有異常就馬上干預。例如吸脂術中藥物進入體內后,麻醉師要根據體重、肝腎功能等合理調配麻醉劑量,避免讓心臟、呼吸中樞受到抑制。
這種機制背后其實就是多臺設備的全程監護,再加經驗豐富的人工隨時判斷,確保麻醉藥保持“夠用但不危險”。
特別情況如全麻,有時還需要用氣管插管維持呼吸道通暢(尤其在腹部手術時),避免因藥物影響導致呼吸中斷。
值得說明,現代麻醉已非常安全,常規術中監測加上標準化流程,大大降低并發癥概率(參考: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Wasnick JD. Morgan &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2018, McGraw-Hill)。
04 麻醉前的評估與準備有哪些?
正確的麻醉評估,是安全手術的第一步。麻醉醫生要像偵探一樣,先“摸清底細”:
1. 健康狀況調查:詢問病史,比如有沒有慢性病、心臟問題、過敏史(哪怕自己一直很健康也要如實相告)。
2. 身體體檢:測量血壓、心率、聽心肺。像上面那位28歲的女性,術前要做心電圖、檢查血常規、電解質和感染篩查。展現了正規麻醉流程的一環。
3. 影像/實驗室檢查:有時還需要拍個胸片,做做肝腎功能和尿檢。這樣醫生能看到內臟有沒有潛在問題,藥物能否正常代謝。
4. 禁食與生活指導:準備手術前,一般要求禁食6-8小時,讓胃內容物排空,減少嘔吐或誤吸風險。
做到這些,每一項都是在保障手術的順利與麻醉的安全。
05 麻醉后的恢復與注意事項是什么?
“手術結束了,為啥還要在恢復室待著?”其實麻醉后的恢復,是安全回到正常狀態的關鍵步驟。???
常見經歷:醒來時,可能會覺得頭有點暈,嗓子稍微不舒服(如果插管過)。這些大多是暫時的,幾小時內會慢慢緩解。麻醉藥代謝掉后,大部分人都能很快恢復頭腦清醒。
監護內容:恢復期間麻醉護士會繼續監測呼吸、血壓、心率和疼痛程度。如果有惡心、嘔吐,會適當給藥處理。
適應期內的注意:當天不要自己開車,最好有家人陪。同一天內避免劇烈活動或做出重要決定。恢復期間有持續眩暈、胸悶等不適,應及時告知醫護。
這些細節,其實是幫大家順利從“意識受控”恢復到完全清醒的重要保障。
06 如何有效應對術后疼痛及麻醉相關風險?
很多人關心:“麻醉過了,疼怎么辦?”這其實是現代麻醉科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
1. 多模式疼痛管理
病人快醒時,醫生常會提前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組合成“多模式鎮痛”。舉例:手術切口部位提前注射局麻藥、術后用口服止痛片或者無創鎮痛泵(PCA),大大降低了不適。
2. 快速恢復支持
如腹部、腰部吸脂手術結束后,部分患者可以很快下床,但下床時要慢一些,感覺頭暈時要停下來休息。如果感覺惡心、嘔吐,可以和護士溝通,獲得針對性的幫助。
3. 麻醉風險管理
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但高齡、肥胖、慢性病患者仍需格外關注呼吸抑制或心血管意外。全面術前評估+術中嚴密監護+標準恢復流程,使風險降到最低。
專業建議:術后有明顯疼痛、頭暈、胸悶、呼吸費力等癥狀,及時向醫生反映。這有助于醫生及時干預,改善體驗。
實際經驗分享:有患者反映,術后按醫生要求活動、按時用藥,堅持飲食清淡,恢復更順利,也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發生。
小技巧:術后按時服藥、配合復診、合理加減活動量,是恢復的關鍵環節。術后1-2天內不要貿然劇烈運動或單獨外出。
07 麻醉健康科普·實用建議清單
- 術前如實告知健康狀況(包括吸煙、飲酒、用藥、慢性病等)。
- 手術當天嚴格遵守術前禁食,以免增加誤吸風險。
- 術后由家屬或朋友陪同回家,不要單獨行動。
- 恢復活力前暫緩劇烈鍛煉,合理進食足量蛋白粉和新鮮蔬菜水果幫助元氣恢復。
????蛋類、豆制品——促進傷口愈合;
??蘋果、香蕉——能量補充和腸道功能恢復。 - 適度飲水,避免暴飲暴食。
- 術后如出現持續疼痛、胸悶、呼吸不暢等情況,立即聯系手術醫院。
另外,關于特殊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術前最好主動問醫生是否需要特別評估和調整用藥。
文獻與參考資料
- 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Wasnick JD. Morgan &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6th Edition.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8.
- Apfelbaum JL,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operative Fasting and the Use of Pharmacologic Agen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ulmonary Aspiration: 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nesthesiology, 2017, 126(3): 376-393.
- Warltier DC, et al. 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nesthesiology, 2002, 96: 806-810.
- Mayo Clinic. Abdominal fat and health: Why weight loss matters, 202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
- 中國食品藥品國際交流中心. 明明體重相同,別人卻比你顯瘦很多?體脂率了解一下. 發布日期: 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