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篩查:CT與胸片的較量,哪種更勝一籌?
01 日常生活中的肺癌威脅
身邊總會聽到有人感慨:“吸煙也好,不吸煙也罷,怎么身邊總有人查出肺癌?”
其實從日常接觸來看,肺癌發病率蹭蹭往上漲,早已不是個別現象。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新發肺癌人數超過210萬,而中國在2020年就有超過80萬新病例(Sung et al., 2021)。發病年齡漸有年輕化趨勢,城市白領、高壓群體、工廠工人,誰都可能被波及。
由于早期常常沒啥特別癥狀,等被發現時,多半已經到了中晚期?,F實中,不少人是偶然體檢時發現“肺部小結節”,隨后的檢查才確認了癌癥,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
所以才說,肺癌像個“不速之客”,悄咪咪就進了門,想要早發現,方法可得講究點。
02 早發現才能有轉機
怎么能把“門縫里偷溜進來的壞家伙”揪出來?早篩查,就是給健康多上一道鎖。
篩查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趕在轉為大問題前,盡早發現異常小灶兒。
研究發現,通過有效的肺癌篩查,患者五年生存率由不足20%提升到近60%(Aberle et al., 2011)。具體來說:
- 早期肺癌治療后長期存活的比例遠高于晚期
- 絕大多數的早期小病灶能通過微創手術解決,身體損失小、恢復快
- 篩查還能發現一些良性疾病,提前干預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早點檢查,其實就是給自己留出更多選擇。
篩查針對無明顯癥狀或高風險人群,診斷則是已有臨床懷疑時才用。
03 CT和胸片,原理和流程有啥不一樣?
CT和胸片,聽起來好像都能“看肺”,但其實差別還真不小。
下面用表格快速對比一下兩者:
項目 | CT | 胸片 |
---|---|---|
原理 | 通過電腦處理X射線橫斷面圖像,立體顯示肺部結構 | 單一方向X射線穿透胸部,成像為一張平面圖 |
檢查流程 | 平躺于機器內,十幾秒鐘自動掃描全肺 | 站立或坐姿拍攝,幾秒就拍好一張片 |
成像效果 | 分辨率高,可發現很小的結節和微小病灶 | 容易被大血管、骨頭等遮擋,細微陰影難辨認 |
輻射劑量 | 低劑量CT比傳統CT輻射小,但仍高于胸片 | 輻射最低,對身體影響較小 |
簡單來說,CT像放大鏡一樣“分層掃描”,而胸片就像單拍一張團體照。
“低劑量”CT的輻射約相當于5-10次胸片,仍屬安全范疇,但孕婦、兒童要慎用。
04 哪種篩查更靈敏?效果大PK
說到底,篩查方式選哪個好,得看“誰更容易揪出早期異常”。
低劑量CT和胸片的檢出率差距明顯。
以60歲的張女士為例,她是多年吸煙者,去年單位體檢時胸片顯示“沒事兒”,但一做CT才發現0.8厘米的肉芽樣結節。后續手術證實早期肺癌。
這個例子說明: 胸片容易漏過微小病灶,CT則有機會提前“捉住”不易察覺的早期異常。
低劑量CT | 胸片 | |
---|---|---|
靈敏度 | 高(可檢出3毫米結節) | 低(需超1厘米才明顯) |
特異性 | 較好(偶爾有假陽性) | 一般(易漏診或誤判) |
推薦人群 | 高危人群(長期吸煙、家族史、接觸有害環境) | 低?;蚪】刁w檢(預算有限時) |
05 篩查的風險和收益怎么權衡?
很多人關心:“CT不是有輻射嗎?”
是的,所有X線成像都會有一定輻射,輻射大了確實不好——可如果篩查帶來的早發現遠遠超過輻射的傷害,就值得一做。
- 低劑量CT:每次輻射大約在0.5~2毫西弗(mSv),正常身體一年自然輻射約為3 mSv,偶爾一年一次問題不大??
- 胸片:每次0.05 mSv左右,風險很小
- 頻繁做CT會增加累計輻射風險,最好由醫生評估后再做
- 篩查一旦發現異常,需專業追蹤,不宜擅自下結論
06 未來篩查怎么走?能給誰建議?
肺癌篩查正朝著更精準、更安全的方向走。
1. 隨著大數據和AI輔助判讀,篩查準確率繼續提升
2. 未來或許可以通過唾液、血液生物標志物測試,進一步篩出高危人群,再做精細影像篩查
3. 針對不同風險層級,有更細致的分流建議
- 高風險(50歲以上、有吸煙史、家族病史、空氣污染暴露): 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
- 青年和健康人群: 無明顯癥狀時無需常規篩查,可根據體檢安排選擇胸片
- 發現偶發結節: 嚴格隨訪觀察,必要時可轉高級別影像或多學科會診
日常生活里,合理運動、均衡飲食、保持空氣流通,對肺健康都有幫助。
例如: 經常吃蔬菜水果、少加重味精烹調,多戶外散步,對肺部功能恢復、抵抗異常細胞都有裨益。
一旦長期咳嗽、體重迅速下降或咳痰帶血,建議第一時間就診,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配合專業醫生篩查方案。
食物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深綠色蔬菜 | 富含維生素C/E,提升免疫力 | 每天一碟,生吃熟吃都合適 |
胡蘿卜 | β-胡蘿卜素有保護呼吸道黏膜作用 | 燉湯或拌涼菜都不錯 |
橙子/檸檬 | 維生素C充足,有助清理自由基 | 飯后水果,適量即可 |
說到底,身體偶爾的“小咳小喘”不必過度緊張,但以上篩查手段的合理選擇,能為肺健康增添一份保障。不要忽略體檢的作用,也別“被輻射嚇退”。
合理篩查,保持正常心態,肺部健康其實并不難守護。
參考文獻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 Aberle, D. R., Adams, A. M., Berg, C. D., Black, W. C., Clapp, J. D., Fagerstrom, R. M., ... & Sicks, J. D.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