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健康科普指南:發現、理解與管理
01 卵巢癌的基本概念 ??
平時聊天時,經常聽到有人說婦科腫瘤,卻很少有人主動提起卵巢癌。其實,卵巢的位置隱蔽,大小猶如一顆杏仁,默默工作著。卵巢癌,就是指在這塊區域里異常細胞過度生長、逐漸形成惡性腫瘤的疾病。因為早期體積通常很小,不容易被發現,所以常常會被誤以為只是普通婦科不適。但一旦到了后期,癌細胞會突破卵巢,擴散到腹腔、盆腔,甚至身體其他部位。
世界范圍內,卵巢癌被稱為“女性的沉默殺手”并非沒有道理。根據研究,只有大約20%的卵巢癌能在早期被診斷出來。等到出現明顯癥狀,大多已進入較晚階段。通俗說,卵巢癌是女性健康中應格外小心防護的“隱形考驗”。
需要記住,卵巢并不只是一個生產卵子的部位,還調節著雌激素和孕激素。這說明卵巢癌影響的不僅僅是生育能力,對女性整體健康影響也非常大。
02 早期信號與明顯癥狀 ??
說起來,卵巢癌早期很少有特別明顯的不適,很多人直到癥狀持續或加重才尋求幫助。以下幫助區分早期信號和典型癥狀:
-
早期信號(通常偶爾出現,容易忽略):
平時突然覺得肚子有點脹氣,飯量變小,吃了一點很快就飽了。有的人偶爾下腹部有輕微不適,或是無緣由地感到惡心。 -
明顯癥狀(出現時持續并較嚴重,需要留心):
- 腹痛或腹脹持續數天或更長
- 體重莫名減輕
- 便秘,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 頻繁小便或尿急
- 食欲明顯減退
例如,有位67歲的女性患者,最初只是在吃飯時覺得胃口變差,后來腹部不適感加重,并伴有排便困難。就醫檢查發現,已經是卵巢癌IV期。這提醒我們,長期或反復出現上述癥狀時,不能只當普通腸胃問題,最好盡快到醫院婦科就診。
03 為什么會得卵巢癌?風險因素分析 ??
不少人會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卵巢癌“找上門”?其實,現有研究認為下列幾個方面有密切關系:
-
遺傳因素:
有家族卵巢癌或乳腺癌病史、特別是帶有BRCA1/2基因突變的女性,患病風險顯著增加。數據顯示,BRCA1突變者的卵巢癌風險可升高至44%(Kotsopoulos et al., 2016)。 -
內分泌和生理因素:
初經來得過早、絕經得晚——也就是月經持續年數較長的女性,卵巢細胞受過多激素刺激,分裂次數增加,可能導致異常細胞出現。同時,從未生育或生育次數少也同樣被認為是危險因素。 -
慢性炎癥與環境影響:
長期肥胖和高熱量飲食,會加大卵巢組織負擔。肥胖不僅影響荷爾蒙水平,還能導致慢性低度炎癥,間接影響細胞修復和細胞增殖。此外,長期接觸某些環境有害物質(如石棉),也會增加風險。 -
年齡增長:
據流行病學資料,50歲以后發病概率開始顯著上升,60~70歲是主要高發年齡段。
簡單來說,卵巢癌的發生和身體內外各種長期影響有關。一些無法改變的因素(比如家族史、年齡)和長期生活習慣共同作用,直接改變了卵巢細胞的命運。
04 如何正確篩查和確診??
對卵巢癌來說,確診環節尤為關鍵。有些女性一查就是晚期,也有部分人早期就被發現。診斷完整流程通常包括這些步驟:
-
婦科超聲檢查:
利用B超觀察卵巢大小、形態和有無異常包塊,是首選的無創方法。發現異常時,醫生會建議進一步評估。 -
血液腫瘤標志物(CA125)檢測:
CA125值升高常為卵巢癌“預警指標”,不過單憑這一項不能下最終結論。因為有時其他婦科疾病也會引起CA125增高。 -
影像學(CT/MRI等):
通過更先進的成像技術,定位腫瘤具體部位和大小。尤其在懷疑擴散時,能清楚判斷疾病分期。 -
組織活檢:
通過腹腔鏡或手術獲取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化驗。病理結果才是確診惡性腫瘤的“金標準”。
等診斷明確,醫生會根據分期、組織類型、健康狀況制定后續治療方案。這里要提醒:無論檢查結果如何,保持冷靜、積極配合,才能獲得更好效果。
05 治療方式:了解選擇,科學配合 ??
面對確診后的治療,很多女性內心難免焦慮,不過現在可用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大大提升了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幾種:
-
腫瘤細胞減滅術(Debulking Surgery):
也就是外科手術切除所有可見腫瘤,有時包括子宮、輸卵管、部分腹膜等,是晚期患者的核心環節。 -
化學治療:
常用紫杉醇、卡鉑等方案,通過藥物殺滅殘存的異變細胞。對于手術后仍有癌細胞或體內難以完全切除時尤其重要。副作用(如惡心、掉發)多為暫時性質。 -
靶向治療/生物制劑:
比如貝伐珠單抗,這類藥物通過特殊機制抑制腫瘤生長,適用于部分晚期病例或復發群體。 -
放療/輔助支持:
以緩解癥狀、控制局部復發為主要目的。還有一些輔助藥物(止吐、護胃等)幫助緩解治療過程中的不適。
例如上文那位67歲的女性,手術后聯合TC方案化療和貝伐珠單抗治療,取得了不錯的近期效果。她的經歷說明,配合規范治療,即使是晚期,也有機會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有研究顯示,卵巢癌I期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達90%,IV期則降至17%(Torre et al., 2018)。所以及早發現和配合醫生建議十分重要。
06 管理風險:健康飲食與正面行動 ??
嚴格說來,雖然無法百分百預防卵巢癌,但合理安排生活飲食結構,可以大大降低風險,身體狀態也更加有活力。下面推薦幾種對卵巢有益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搭配——注意,這里只談對健康有幫助的建議,不重復前面提到的風險因素。
-
膳食纖維豐富的食品(如全谷類、豆類、蔬菜)
增加纖維攝入,能促進消化和腸道健康,間接降低部分婦科腫瘤風險。建議每天搭配粗糧和蔬果,早餐加些燕麥粥是好選擇。 -
優質蛋白質來源(魚、蛋、瘦肉、豆腐)
提供充足營養,維持身體修復和免疫力。尤其在術后或化療間隙,適當進補雞蛋、牛奶、豆制品,對恢復體力有幫助。 -
適量攝入新鮮水果(蘋果、藍莓、奇異果等)
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成分,有助于清除體內異常代謝產物。這對維護生殖系統健康很有益。 -
規律運動
長期堅持快走、晨練、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鐘,有助于維持體重、增強代謝能力。 -
健康體重管理
體重穩定在合理區間,能減少內分泌紊亂的幾率,降低發生慢性炎癥的風險。 -
定期婦科檢查
如果有卵巢癌家族史或年齡超過50歲,建議每1-2年做一次B超篩查。自覺身體持續不適時,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不要將小癥狀忽略為“年紀大了”。
最后,別因癌癥二字過于焦慮——健康管理是一場細水長流的積累。關注身體的微小變化,保持好心情、好習慣,對女性朋友而言,是給自己最溫柔的保護。
參考文獻
- Kotsopoulos, J., Lubinski, J., Salmena, L., et al. (2016). Ovarian cancer risk in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8(2), 273-279.
- Torre, L. A., Trabert, B., DeSantis, C. E., Miller, K. D., Samimi, G., Runowicz, C. D., ... Jemal, A. (2018). Ovarian cancer statistics, 2018.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4), 284–296.
- Reid, B. M., Permuth, J. B., & Sellers, T. A. (2017). Epidemiology of ovarian cancer: a review.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14(1), 9-32.
- Szajnik, M., & Barcz, E. (2016). Prevention and screening in ovarian cancer. Contemporary Oncology, 20(5), 34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