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你需要了解的重要健康信息
有時候一天結束,你換下衣服,偶然摸到胸部似乎有點不一樣,也許只是正常生理周期的變化,可一旦想到乳腺癌,心里總有點不安。不止是明星,身邊的朋友、家人也偶爾會傳來誰得了乳腺癌的消息。其實,弄清楚乳腺癌是怎么回事,哪些信號別忽視,以及怎樣安心預防,比一味擔憂更有用。
01 乳腺癌:我們為什么需要關注?
乳腺癌是一種起源于乳腺組織的惡性腫瘤。全球每年有200多萬新發病例(WHO, 2022)。這不是一個罕見的“遠方問題”,而是每個女性,尤其步入中年后,身邊極有可能遇到的健康挑戰。
乳腺癌可以悄無聲息地發展:早期鮮少有癥狀,但一旦發現晚了,治療難度和身體影響都會顯著增加。從流行病學數據上看,一生中大約每12位女性中,就有1人會面臨它的考驗[1]。這也是為什么了解它的蛛絲馬跡、以及如何篩查、預防,能夠真正幫到你自己和家人。
乳腺癌雖然“名氣很大”,但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及時治療后,多數能繼續自己的生活。關注它,主要目的不是制造恐慌,而是幫我們及早抓住機會,擁有更多選擇權。
02 哪些身體信號值得重視?
-
1. 乳房出現持續或新發腫塊
絕大多數乳腺癌,最早的提示信號是摸到一個剛剛出現、并且始終沒消退的腫塊(??)。身邊不少女性把這當成“乳腺增生”疏忽了。其實,如果1~2周期后腫塊還在,建議及早去醫院檢查一下。 -
2. 乳房形狀、大小改變
有人發現自己一側胸部輪廓變得不規則,或者比另一側更硬、更鼓,這種變化往往比疼痛來得更早。 -
3. 乳頭異常分泌物
出現血性、淡黃色或清亮分泌物時,建議盡快就醫。只是白色或淡黃色分泌物,單獨出現一般不需要過分擔心,但如果分泌物顏色變深或量增多需要注意。 -
4. 皮膚表面變化
皮膚上出現小酒窩樣凹陷(像橘皮一樣)、紅腫發熱、潰破,這些屬于較為明顯的跡象,需要引起注意。
一位59歲女性,因為左側乳房腫塊、伴腋下淋巴結腫大,被確診為HER2陽性乳腺癌,并且需要多次化療。這個例子說明,發現異常后別猶豫,及時就醫能夠及時獲得有效治療機會。
簡單來說,乳腺癌的早期多數沒有疼痛或者只有輕微的不適。等到出現持續、明顯的外形或分泌物改變,就是警告信號。此時別猶豫,盡早去醫院做檢查。
03 為什么會得乳腺癌?
1. 年齡影響
年輕女性也有可能患病,但年紀越大風險越高,尤其是四十歲以后。
2. 遺傳因素
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別是母親、姐妹曾被確診,風險要高于普通人。此外,BRCA1/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風險可高達普通人的數十倍[2]。不過也有很多患者沒有明顯家族史。
3. 激素水平變化
長期雌激素暴露,比如初潮早、絕經晚、未生育或分娩較晚,絕經后長期激素替代治療等,都會提升乳腺癌風險。這是體內激素水平對乳腺組織的持續刺激造成的。
4. 生活方式和環境
肥胖、飲酒、缺乏運動都會使風險增加[1]。有研究還發現,輻射暴露史也是相對明確的危險因素。
風險程度說明
其實,大約一半乳腺癌患者在確診時找不到任何特定危險因素(除性別、年齡外)。這說明乳腺癌本身與多種影響相關,即使自認為健康、無相關家族史的人群,也需要適度警惕。
04 檢查乳腺癌到底怎么做?
- 乳腺X線攝片(鉬靶)
借助低劑量X光拍攝乳腺結構,可以發現早期異常。一般建議40歲以上女性每1~2年做一次。 - 乳腺超聲檢查
對于年齡較小、乳腺較致密的人來說,B超能輔助發現腫塊、囊腫等。 - 組織活檢
當影像學懷疑異常,需要進一步通過穿刺活檢確認是否為癌癥。組織取樣后還會檢查受體情況(如HER2、ER、PR)為下一步治療提供方案依據。
近期研究(Smith et al., 2019)指出,早期發現、規范診斷和分型,對于確定治療方案至關重要。例如,HER2陽性、激素受體陽性等分型各自對應不同的靶向治療選項[3]。
05 乳腺癌的治療方案怎么樣?效果好嗎?
-
1. 手術治療(如乳腺腫塊切除或全乳切除)
早中期患者多首選手術去除腫瘤組織,有時也會同時清掃腋下淋巴結。 -
2. 放射治療
配合手術后,減少局部復發風險,或者在腫瘤無法完全切除時使用。 -
3. 藥物治療(化療、內分泌和靶向)
包括化療、激素治療和針對特定分型的靶向治療。以HER2陽性乳腺癌為例,靶向藥物已顯著提高了生存時間和治愈率。
最新指南(WHO, 2024)認為,規范化的多學科綜合治療能夠提升生存率,即使是Ⅲ期患者依然有較好治療結果。
?? 一些人擔心治療副作用,其實現在大部分治療方案都可以個體化調整,醫生會權衡效果與耐受性,最大程度讓生活質量得到保障。
06 日常生活怎么做,才能更安心?
- 多吃高纖維蔬菜(如西蘭花、胡蘿卜、菠菜):有助清除代謝廢物,保持腸道健康,每天一小碟綠色蔬菜最合適。
- 均衡攝入優質蛋白質(如魚類、豆制品、瘦肉):補充肌體修復材料,每餐建議有至少一種優質蛋白。
- 新鮮水果(如蘋果、藍莓、獼猴桃):富含抗氧化成分,有助減少細胞受損,建議每天1~2份新鮮水果。
- 適量堅果(如核桃、杏仁):有助維持內分泌穩定,每天1小把即可。
- 定期鍛煉:快走、瑜伽、游泳都可以,只要能保持一周3~5次運動習慣即可,不必強求劇烈運動。
- 穩定體重:體重波動過大、肥胖與乳腺癌風險增加有關,長期維持健康體重更有利。
- 建立定期自檢和體檢的好習慣:熟悉自己乳房的正常狀態,每月一次自檢;40歲以后,每1~2年做一次乳腺影像檢查。
- 留意家族健康史:家人有類似疾病,建議向專業醫生咨詢高危個體篩查和遺傳咨詢服務。
?? 生活中沒有完美的保護傘,但科學的生活方式加上自我觀察,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主動權。乳腺癌并不可怕,只要懂得怎么與健康相處。
參考文獻(英文)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Breast cancer: Facts and figur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Kuchenbaecker, K. B., Hopper, J. L., Barnes, D. R., et al. (2017). Risks of Breast, Ovarian,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JAMA, 317(23), 2402–2416.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7.7112
- Smith, R. A., et al. (2019). Cancer scree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9: A review of current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and current issues in cancer screening.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9(3), 184-210. https://doi.org/10.3322/caac.2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