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孕期的隱秘威脅與應對策略
01 輕微變化:這些早期信號容易被忽視
孕期本就讓人關注自己的每一次身體變化。有時候,一些小信號會被誤以為是“孕婦皮膚敏感”或者“荷爾蒙變化”。但其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在剛開始時,癥狀并不明顯,容易混淆。
- ?? 夜間偶爾手腳發癢,白天幾乎沒感覺。
- 偶爾覺得皮膚有點發干或者起小疹子,沒有紅腫,只是比平常容易不舒服。
這些表現,大多數時候不會引起重視。不過,如果癢的感覺越來越頻繁,或者持續存在,不妨多留意——身體正在給你發信號。
02 明顯警示:典型癥狀和真實案例
案例: 32歲的林女士,在懷孕31周時手、腳持續、明顯發癢,尤其是晚上影響睡眠,伴有輕微眼白發黃。經過檢查,被確診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調整用藥后,癥狀緩解,順利分娩。
癥狀類型 | 表現特點 | 生活影響 |
---|---|---|
持續且加重的瘙癢 | 多見于手掌、腳底,夜間更明顯 | 影響情緒、睡眠 |
黃疸 | 皮膚、眼白發黃 | 外觀變化,引起擔心 |
其他表現 | 偶有腹部隱痛、食欲下降 | 輕微不適,部分孕婦有注意 |
一旦出現上述持續且明顯的癥狀,就不該簡單歸為“孕期正常反應”。尤其瘙癢癥狀加重、同時出現黃疸,更要及時檢測肝功能。
03 為什么會得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
- 孕激素水平快速變化 (見 Glantz et al., 2004):孕期間,激素的迅速波動會使肝臟處理膽汁的能力下降,膽鹽堆積。
- 家族遺傳:有家族史的孕婦,患病概率更高。據研究,ICP在某些家族中呈現聚集趨勢(Marschall et al., 2019)。
- 環境和飲食因素:一些調查發現,長期維生素D、硒等營養素攝入偏低可能與發病有關。
- 高齡產婦:年齡越大,發生ICP的風險略增,特別是35歲以上初產婦。
簡單來說,遺傳易感、激素劇變,加上一些飲食或年齡因素,像積木一樣,疊加成孕期膽汁淤積發作的可能。如果家里有女性曾經在懷孕期間出現過類似疾病,孕媽最好更加關注。
04 檢查與確診:怎么確定自己是否中招?
?? 詳細檢查一次足矣,別反復重復相關信息。
- 醫生初步詢問癥狀:日常有無夜間瘙癢、黃疸等表現?
- 血液化驗:
- 肝功能檢測(ALT、AST等)
- 血清總膽鹽水平
- 膽紅素含量(如明顯升高要小心)
- 部分醫院還會根據情況做B超,排查其他肝膽異常。
?? 建議: 如果確診為ICP,建議遵醫囑定期復查,每次孕檢時都主動和醫生溝通近期變化。
05 治療措施:怎么做才能安心?
- 對癥支持療法: 簡單來說,包括改善瘙癢、輔助肝臟功能恢復等。
- 藥物治療: 目前主推藥物是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可以減少膽鹽,緩解癥狀。見 Egan et al., 2020。
- 分娩管理: 如果病情加重,胎兒健康存在風險,醫生可能會建議適當提前終止妊娠(如剖宮產),這主要看檢測指標和孕周決定。
?? 小貼士
- 全程配合定期隨訪,切勿自行停藥。
- 出現癥狀加重,要立刻告知產科醫生。
有些孕媽擔心用藥傷害胎兒。其實,用藥需要醫生根據孕周和病情權衡利弊,家屬無需過度焦慮。
06 日常管理與預后:做哪些事有好處?
- 均衡飲食:
推薦食物 功效 建議 雞蛋 提供優質蛋白 每天1-2個,適合多數孕媽 菠菜 富含維生素E,有助肝臟健康 每周3-4次,焯水或清炒 三文魚 含DHA和維生素D 每周1-2次,蒸煮為主 燕麥 輔助肝臟代謝膽固醇 早餐搭配牛奶食用 - 適度活動: 孕晚期可選擇散步、孕婦瑜伽之類溫和運動,幫助消化也釋放心理壓力。
- 監測體重變化: 按醫生建議規律增重,保持健康體重能支持肝臟正常工作。
?? 只推薦有好處的做法,比如多元營養和適度運動。不涉及“不吃什么”或“避免什么”。
預后解讀:
大部分經過規范治療和管理的孕婦,預后良好,寶寶健康出生的幾率很高。發病后癥狀一般在產后快速緩解。不過,產后建議復查肝功能,關注恢復。
07 總結與行動建議
說到底,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并不可怕,關鍵是及時識別和配合治療。孕媽有不適時無需自己硬扛,勇于就醫和咨詢醫生是最安全的選擇。正視風險,調整飲食和作息,一步步按建議來,大多數人最后都能迎來健康、快樂的分娩。
對家屬朋友來說,多一些理解和陪伴,也是孕媽最需要的支持。
參考文獻
- Glantz, A., Marschall, H. U., & Mattsson, L. A. (2004).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Relationships between bile acid levels and fetal complication rates. Hepatology, 40(2), 467–474. https://doi.org/10.1002/hep.20336
- Marschall, H. U., Wikstr?m Shemer, E., Ludvigsson, J. F., & Stephansson, O. (2019).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and associated risks of maternal and fe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Hepatology, 69(2), 457–46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091110/
- Egan, N., Bartels, A., Khashu, M., & Broadhurst, D. (2020).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Review of five national guidelines. Clinical Liver Disease, 15(3), 105–10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71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