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異物阻塞: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急救知識
晚飯桌上,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咀嚼著一塊糖果,突然他劇烈咳嗽,媽媽趕緊把糖吐出來,虛驚一場。類似的小插曲在很多家庭都不陌生。其實,誤吸異物并不是小孩的“專利”,老人和大人有時候也會遇到。有些情況下,這不僅僅是個麻煩,而可能危及生命。面對氣管異物阻塞,我們大可以避開恐慌,只需了解幾招關鍵的信號和處理方法,關鍵時刻就能幫上大忙。
01 什么是氣管異物阻塞?
氣管異物阻塞指的是外來物(通常是食物、玩具或者小配件等)卡在了氣道,影響甚至阻斷了空氣的正常流動。這種情況有時候發展得非常突然,從最初的不舒服到嚴重窒息,可能只花幾秒鐘時間。
簡單來講,如果氣道像一個小隧道,異物堵住便會讓空氣通行受阻。不同年齡段的人,氣道的寬窄不同,對于異物的耐受程度也差別很大。在短短的幾分鐘里,若不及時處理,腦部因缺氧而受損。因此,快速、正確的應對極為重要。
02 氣管異物阻塞的常見原因 ????
- 年齡因素:兒童與老年人尤其容易發生異物阻塞。兒童喜歡把物品放入口中探究世界,卻還未學會成熟的吞咽動作。舉個例子,有一位4歲的小男孩,邊跑邊吃花生,被嗆得面色通紅,經過大人的及時輔助,才轉危為安。
- 飲食習慣:進食速度快、說笑打鬧或進食時分心,都可能增加誤吸風險。比如,有位78歲的老人,喜歡在看電視時吃菜,沒咬碎就咽,結果一小塊白菜??ㄈ肓藲獾?,幸好家人發現及時采取了措施。
- 牙齒狀況與咀嚼功能:牙齒缺損、戴假牙或口腔肌力下降的人群,咀嚼不徹底,也更容易將較大的塊狀食物誤吸下去。
- 其他因素:癲癇發作、酒精中毒等突發狀況,可在意識不清時吞入異物。
03 輕微和嚴重阻塞的表現癥狀
類型 | 初期變化 | 明顯信號 |
---|---|---|
部分阻塞 | 偶爾輕咳 講話略有不暢 | 持續劇烈咳嗽 聲音嘶啞或呼吸有哨聲 |
完全阻塞 | 一時無法發聲 面色略顯緊張 | 不能說話 面口發紫、呼吸困難 甚至意識喪失 |
其實初期表現往往很容易被忽視,比如只是偶爾咳嗽、講話吃力;而到了嚴重階段,呼吸明顯受限,患者可能用雙手本能地抓住脖子,這是一種“生命求救手勢”(Universal Choking Sign),此時最需要身邊人的果斷行動。
04 氣管異物阻塞危險的根本原因
- 氣道變窄:異物插入氣道,導致本就不寬的管道被壓縮,空氣流通受阻,氧氣無法順暢達到肺部。
- 缺氧損傷:如果完全阻塞,五分鐘內就可能引發腦損傷(Hedge, J., & Prabhakar, H., 2017)。
- 年齡相關差異:比如小朋友的氣道較細,異物即使較小也會造成致命影響;年長者吞咽功能減弱,咬合力降低,這讓風險變得更高。
- 護理難度加大:高齡者、意識不清的患者,自己難以及時表達,救助復雜度高。
別忽視這些細節,及時分辨風險,提前認知才能少些慌張。
05 急救措施:怎么幫忙最有效 ??
- 站在患者身后,雙手環抱其腰。
- 一手握拳,拇指側頂住肚臍上方。
- 另一手包住拳頭,用力向內上方壓迫。
- 讓寶寶俯臥在大人前臂上,頭略低于身體。
- 用手掌根部在其背部(肩胛骨間)有力拍擊5次。
如果患者意識喪失,應立即呼叫120,并進行心肺復蘇(CPR)。這些動作并不復雜,生活中學會一兩招,遇事能從容應對。
06 急救時要避免的錯誤做法 ??
- 勿隨意掏?。?/b>不要貿然用手指摳喉嚨,容易將異物推得更深。
- 勿隨意給水喝:堵塞時灌水非常危險,可能加重梗阻。
- 勿盲目背摔:不當拍背或猛摔,只會增加氣道傷害,反成隱患。
- 勿隨意抱起奔跑:晃動患者會增加窒息風險,應穩住患者后等待或預測救援。
07 急救后需要就醫的情況及日常預防 ??
- 雖然異物已出,但喉嚨仍痛、咳嗽持續或有呼吸不暢。
- 出現聲音嘶啞或胸悶。
- 嬰幼兒和老人即使恢復正常,也建議查查氣道。
細嚼慢咽 | 降低誤吸風險,尤其進食堅果、果凍等時 |
專注進食 | 不說笑,避免邊看電視邊吃飯 |
按年齡挑食物 | 給周歲的孩子可將食物碾碎 |
家庭常備學習急救方法 | 全家會基本急救,關鍵時刻心不慌 |
實際上,防微杜漸比事后補救更重要。生活細節決定安全,只要不是麻痹大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就能多上一重保障。和家人學會一套急救動作,下次遇險就是救命的本事。
總結下來,“氣管異物阻塞”聽起來嚇人,其實只要了解核心風險,一旦有需要時能判斷、能處理,大部分意外都是可控的。保持警惕、養成好習慣、學會一兩項急救基本動作,關鍵時刻能救命。
參考文獻
- Hedge, J., & Prabhakar, H. (2017). Airway obstruction in children. In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 61(7), 563–568. https://doi.org/10.4103/ija.IJA_262_17
- Gregory, G. A., & Andropoulos, D. B. (2017). Miller’s Anesthesia (8th ed.). Elsevier.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Choking prevention and first aid for caregiver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injuries-and-vio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