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快速識別、管理與家庭預防指南
01 你以為的小毛病,真的只是消化不良嗎???
有時候,突然出現的肚子不舒服、輕微的惡心,總讓人以為是前一天飲食有點兒重,或者只是換季腸胃不適。其實,這些“看起來沒什么大礙”的變化,很可能是急性胃腸炎拉開了序幕。
急性胃腸炎,是一種短時間內出現的胃腸道炎癥,臨床上很常見。無論是因為吃了不潔的食物,還是接觸了病菌,身體都會發出一些微妙的、容易忽略的信號。最初它可能很像普通脹氣,偶爾的胃部反酸,或是肚子偶爾有點咕嚕響。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弱信號”下,急性胃腸炎可能已經悄然影響身體健康。如果沒有及時識別和應對,有的甚至會進展很快,帶來不小的麻煩。
02 哪些癥狀說明身體真的需要幫忙了???
- 腹部不適或疼痛——尤其是持續性的腹痛,或者陣發性的痙攣感和絞痛,這種痛感不像一般吃撐了,更難受。
- 嘔吐和惡心——反復、頻繁地吐,有時吐出來的甚至是吃下去沒多久的飯菜,伴有陣陣惡心。
- 腹瀉——不是偶爾拉稀,而是一天多次的稀便甚至水樣便,嚴重時伴有脫水感,口渴、皮膚干燥。
- 發熱或乏力——有的人還會出現低燒,精神狀態明顯變差,孩子尤其容易表現出精神反應一般。
有位6歲的孩子,因為咳嗽后突然出現嘔吐和肚子不舒服,到醫院被診斷為急性胃腸炎,合并輕微腸套疊。這個例子說明,一些看似普通的癥狀,其實背后可能隱藏著更復雜的原因,尤其是兒童和老人,出現持續嘔吐、腹痛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03 急性胃腸炎到底怎么來的???
說起來,胃腸道像一條高速公路,維持著食物的消化和養分運輸。但急性胃腸炎好比“路上突然出現的障礙”,阻礙了正常運行。
- 病毒感染——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是最常見的“肇事者”,尤其在秋冬、初春季節,人群聚集處傳播快。兒童和老人屬高風險群體。
- 細菌感染——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常見于不潔食物,尤其是半生不熟的蛋類、肉類,或夏季保存不當的餐食。
- 食物中毒——比如吃到變質食品、被污染的水源,都有可能引發胃腸短時間強烈反應。
- 藥物或刺激物——有些藥物(如抗生素)、酒精或某些化學物質,也可直接刺激腸胃,導致炎癥。
據 UpToDate 綜述:“全球急性胃腸炎發病以病毒為主,尤其諾如病毒最為常見,占病因總數的30%-50%?!保║pToDate, 2023)
環境衛生、飲水習慣以及個人體質差異,也是決定急性胃腸炎風險的重要因素。家有孩子、老人、免疫力低下群體時,隨機一次不潔飲食,都可能觸發急性發作。(Lopman et al., "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Norovirus Gastroenteritis", Clin Infect Dis, 2019)
04 檢查怎么做?會不會很痛苦???
檢查急性胃腸炎,通常并不復雜,不用擔心“動刀子”或大量抽血。
- 病史詢問——醫生會仔細了解最近吃了什么,有沒有他人同樣癥狀,排便情況等。
- 體格檢查——醫生一般會輕觸腹部,聽聽腸鳴音,看兩個手掌色澤和彈性。
- 實驗室檢查——如必要,會抽末梢血查白細胞數、C-反應蛋白(用來判斷是否有炎癥)、監測血糖,部分人需做糞便常規檢測。
- 影像檢查——對兒童或癥狀復雜的,腹部B超能幫助排查腸套疊等急腹癥。比如前文提到的小朋友,就是靠腹部彩超準確發現腸套疊,之后順利復位。
多數情況下,常規化驗足以幫助明確病因。如果排除了外科急腹癥,不需要過度擔憂繁瑣檢查。只要主動配合,整體體驗還是比較輕松的。
05 治療方法有哪些?需要住院嗎???
大部分急性胃腸炎屬于自限性疾病,只需要短期對癥處理,很少需要長期住院。核心治療思路主要有:
- 補液: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是防止脫水的關鍵。例如醫院會開具口服補液鹽,對于嚴重嘔吐、口渴明顯或入院治療者,采用靜脈輸液。
- 控制癥狀:輕度嘔吐可用溫水、小口多飲;嚴重嘔吐、腹痛時醫生會針對使用止吐、解痙藥物。
- 抗感染治療:如證實為細菌引起并合并感染時,醫生會酌情加用抗生素。病毒性胃腸炎一般不建議濫用抗生素。
- 特殊情況管理:對于合并腸套疊等急腹癥,需要灌腸、復位等特殊干預措施。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6歲男童,在靜脈補液、合理抗生素及輔助治療后嘔吐緩解、腸套疊消失,第二天就精神多了。但家長需格外關注孩子病情變化,如持續腹痛或嘔吐加重,要隨時復診。
UpToDate 指出,絕大多數急性胃腸炎通過口服補水和對癥管理可逐步好轉,僅極少數患者出現嚴重脫水或合并并發癥需住院。(Sellman et al.,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UpToDate, 2023)
06 如何預防?日常生活這樣做更安全??
- ?? 飯前便后勤洗手:日常防護,洗手最直接。在外就餐,吃零食前都先用流動水洗凈雙手。
- ?? 足量攝入新鮮果蔬:[果蔬]+[高纖維、增強腸道免疫]+[每餐搭配1-2種深色蔬菜]。
- ?? 溫開水+充足水分:[清潔水]+[防止脫水]+[每天6-8杯水,有助腸胃代謝]。
- ?? 易消化飲食為主:[粥、面條、蒸蛋]+[腸胃負擔小]+[急性發作期以稀軟食物為佳]。
- ?? 動物性蛋白分量適中:[雞蛋、瘦肉、魚]+[增強體力、修復組織]+[每餐搭配,避免暴飲暴食]。
日常生活里,與其強調“別吃什么”,不如多安排容易消化、富含營養的家常菜。比如早餐來點小米粥,午餐加一道清炒菜心,都是實用的做法。
貼心建議:如果出現持續嘔吐、精神萎靡、腹部難以緩解的絞痛等情況,尤其兒童、老人或體弱者,應盡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避免拖延。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堅持手衛生、飲食安全、足夠飲水,是預防急性胃腸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WHO, 2022)
07 最后,你真的不用太緊張,但別大意??
急性胃腸炎是個“小麻煩”,只要做好日常預防,仔細觀察身體信號,絕大多數人都能順利度過。遇到明顯腹瀉、嘔吐或孩子精神不好,及時補液和就醫就行。反而最怕對身體的小提醒掉以輕心。希望這樣的知識,能幫你更懂自己的腸胃、有能力照顧好家人,也希望你把實用的經驗推薦給身邊的人。
引用文獻:
1. Lopman, B.A., Steele, D., Kirkwood, C.D., & Parashar, U.D. (2016). 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Norovirus Gastroenteriti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63(4), 435-442.
2. Sellman, G., Gern, J.E., & Jackson, M.A. (2023).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UpToDate.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Geneva: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