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領域在胰腺腫瘤手術中的應用
01 手術前的麻醉評估:把每一步都打牢
很多時候,還沒正式進入手術室,麻醉評估早已悄悄展開。像不少人見到醫生會習慣問:“是不是簡單睡一覺就好了?”其實,胰腺腫瘤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都不低,術前的麻醉評估就是為后面每一步安全打下基礎。??
常規做法是先問詳細的病史,包括平時的身體狀況、藥物過敏、有沒有慢性疾病。接著醫生會做個全身檢查,留意呼吸、心臟和基礎生命征。還有一項往往容易被忽視——輔助檢查,比如心電圖和肺功能測試,甚至可能會查下肝腎功能,方便術中藥物的選擇和調整。
就像種樹前得先看土壤好不好,每一項檢查都能幫助麻醉師預測風險,提前做足準備。對大齡患者或合并基礎疾病的人尤其重要。再簡單點說,麻醉前的評估更像是一份為健康護航的地圖,能幫助大家少走彎路。
02 麻醉類型怎么選?答案沒那么簡單
- 全身麻醉??:胰腺腫瘤手術涉及腹腔深層結構,大多數選擇全身麻醉。它可以讓患者在手術期間完全沒有痛感,醫生也能更細致地操作。
- 局部麻醉或區域麻醉:這類方法更多見于小手術或者身體狀況無法耐受全麻的人。局麻作用范圍有限,對胰腺大手術并不常用。
- 選擇標準??:不僅僅看病人意愿,更要結合體檢、既往用藥史、年齡及合并的心肺等基礎病來整體評估,優先考慮手術安全和康復效果。胰腺手術創傷大,往往離不開全麻的協助。
比如,60歲女性胰體尾神經內分泌腫瘤(G2)做的是全麻手術。她術前反復低血糖,合并肝功能異常,經過完善準備和全面評估,依然選擇了全麻,保證操作順利進行。這個過程說明:合理地選定麻醉方式,對手術和術后恢復都影響極大。
03 術中監測:關鍵數據,一刻不能放松
每一臺胰腺手術,麻醉師幾乎不離開監護儀。最常監測的指標包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有些復雜的手術還需實時監測呼吸氣體成分、尿量,以及動脈血氣指標。這些數據就是手術中的“生命信號燈”。??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手術中血壓突然下降,麻醉師會立刻評估原因——是出血,還是麻藥劑量過高?每一項異常都是健康的“警鈴”,及時處理可以避免危險情況擴大。對胰腺病人來說,術中容易出現低血糖等代謝異常,麻醉師要隨時準備補液、調整藥物,甚至必要時推遲手術進度,先處理好眼前問題。
所以家屬常會看到,手術過程中有個穿著制服、神情專注的醫生一直守在麻醉機旁。正是這些專業的“守護”,幫助患者安穩地度過每一個重要時刻。
04 麻醉藥物的使用與副作用:好藥也要防風險
胰腺手術用到的麻醉藥物有很多類:麻醉誘導劑(比如丙泊酚)、吸入麻藥(如七氟烷)、鎮痛藥物(芬太尼等),還有讓肌肉放松的藥物。這些藥物各有分工,有讓人陷入睡眠的,有保障身體無痛的,也有幫助醫生順利進行手術操作的。
不過,所有藥物都有潛在副作用。例如,部分人打完麻藥后會短暫性頭暈、惡心,嚴重的還會出現喘不過氣或過敏反應。連續用鎮痛藥時間過長,有的患者會出現呼吸抑制,甚至蘇醒延遲。
特別說明一下,術前肝腎功能差的人,藥物代謝速度會變慢,容易藥物蓄積。比如前面提到的60歲女性患者,術前發現肝功能異常,術后采用人血白蛋白等支持措施,幫助身體代謝藥物和恢復。??
05 術后恢復和疼痛管理:小細節決定快慢
手術結束,很多人以為一切就平安無事了,其實,術后恢復同樣關鍵。這個階段,麻醉師和外科醫生會一起制定疼痛管理方案,幫助病人盡量減少不適。??
常用方式有按需鎮痛泵(PCA)——患者覺得疼時輕按按鈕,藥物自動推注。也有用腰硬聯合麻醉輔助,針對腹部大手術,幫助局部緩解痛感。適當走動、保證飲食營養、監測血糖和電解質,能讓傷口愈合得更快,生活質量提升不少。
手術后17天,這位60歲女性患者經過鎮痛藥物和抗凝支持,逐步恢復飲食和日?;顒?。這個過程不算輕松,但科學的管理會讓術后生活少受一點折騰,也為今后的健康打下更堅實的底子。
06 麻醉師在急救復蘇中的角色:精確應變的“守夜人”
急救時分,麻醉師常常是最早奔到床邊的專業人員之一。比如胰腺腫瘤患者有并發癥,突發呼吸困難或循環衰竭,麻醉師能馬上進行氣道管理、指導復蘇藥物的應用,并協助呼吸機調整。
除了在手術室,他們還常參與院內搶救,甚至跨科室協作。像這位術后患者,曾經因低血糖和肝功能異常,出現術后恢復不良,麻醉師在短時間內調配支持藥物,讓患者平穩度過危機時刻。
說到底,麻醉師不只是“打麻藥”的人,更是危重病患者身邊的“守夜人”,保障每一次生命的平穩過渡。
07 日常預防建議:讓健康成為習慣
-
新鮮蔬菜和水果 + ?? + 富含多種維生素,提高免疫力。
→每天推薦吃3種不同顏色的蔬菜,飯后可以加一份水果。 -
豆制品 + 富含優質蛋白,幫助身體修復。
→常見的豆腐、豆漿、黃豆芽,隔天換著吃。 -
全谷物主食 + ?? + 保持代謝平穩,有助于營養均衡。
→或可用糙米、玉米、小米多種主食做雜糧飯。 -
優質動物蛋白 + 均衡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可以每周選擇雞蛋、瘦肉或魚肉,換著花樣做。 -
定期體檢 + ?? + 早發現異常。
→40歲以上建議每兩年查一次腹部B超或CT,如有家族史則可提前安排。 - 就醫選擇建議 + 大型醫院/??漆t院的外科與麻醉團隊經驗更豐富,安全更有保障。
有了科學飲食和定期體檢的習慣,其實不少潛在疾病都能早早暴露。胰腺腫瘤這類疾病表面看無聲無息,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永遠不會“跑空”,總是幫我們減少意外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Mayo Clinic. (2023). Pancreatic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ancreatic-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5421
2. Cancer Research UK. (2024). Types of anaesthetic for surge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cancer-in-general/treatment/operations/anaesthetic-types
3. Butterworth, J. F., Mackey, D. C., & Wasnick, J. D. (2017). Morgan &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6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