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識別與應對:了解、預防和管理
01 乳腺癌的基本概念:您了解多少? ??
日常生活中,或許你在和同事喝下午茶,也聽說過身邊朋友被確診乳腺癌。不少人第一反應是震驚,但其實乳腺癌很常見,無論是職場女性,還是主婦媽媽,都可能成為它的對象。簡單地說,乳腺癌是乳腺組織里不正常的細胞生長,最終形成腫塊。如果這些異常細胞沒有及時處理,就可能擴散到全身。幸運的是,早期發現和規范治療,能讓大多數患者獲得很好的恢復機會。
近年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乳腺癌已經成為全球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癌癥類型之一[1]。值得留意的是,并不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受到影響,近些年中青年女性患病也在增加。正因為如此,了解乳腺癌的基礎知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實用的健康課。
02 乳腺癌的癥狀及就醫時機 ??
有些乳腺癌在最初出現時,其實信號很輕微,比如偶爾摸到乳房有點硬塊,或者乳頭、乳暈周圍有點不一樣。但多數人不會有疼痛,也不會有其他明顯不適,因此容易錯過早期發現。等到癥狀“鬧得大”了,像腫塊變大、觸摸到的地方變硬,乳頭開始分泌異常液體,或者乳房皮膚有了凹陷、發紅、變形的情況,這種時候往往已經不是早期。??
一位38歲的女性在乳腺癌術后兩天接受化療管理,治療期間通過藥物聯合使用、心電監測,經歷了規范而順利的治療過程,最終病情得到明顯好轉。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如果發現乳房腫塊、乳頭改變等持續出現而且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一定不要拖延,及時到醫院乳腺外科或專科去做查體和影像檢查。自查難以區分的情況,專業檢查更有幫助。
03 為什么會得乳腺癌?相關風險因素分析
影響乳腺癌發生的因素,其實比想象中更復雜。首先,年齡的一天天增加,就是最根本的風險之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乳腺癌多見于40歲以上女性,但年輕人并非“免疫”。?
另外,家族史同樣重要。假如你的媽媽或姐妹有類似病史,你的發病概率就會高于其他人。這背后最關鍵的原因,是體內某些基因的變化,比如BRCA1、BRCA2等,這些基因正常時可以“修復”細胞的損傷,一旦發生變異就容易讓異常細胞積聚。像PALB2等也有類似作用。據《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2021年發表的綜述指出,遺傳突變可將年輕女性患乳腺癌風險提高數倍[2]。
除了遺傳,生活習慣也有不小影響。長期缺乏鍛煉、體重超標、頻繁飲酒,都會在潛移默化中損傷乳腺健康。而體內激素水平也是“推手”之一。比如初潮早、絕經晚、未育或首次懷孕時間晚,都會讓身體處于高雌激素的時間更長,也算一種“刺激”乳腺細胞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大約一半乳腺癌患者除了性別和年紀,并找不到明顯的風險因素[1]。這說明,雖然有些人風險高,但沒有特定因素的人也不能大意??偟膩碚f,乳腺癌就像一個“不速之客”,環境、遺傳和生活方式三方面都會影響它的“降臨”。
04 乳腺癌是怎么查出來的?診斷流程全解
一旦你發現乳房有持續腫塊、乳頭分泌物、皮膚變化等明顯問題,或者自查實在拿不準,其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向專業醫生求助。乳腺??瞥S玫臋z查有好幾種,主要包括乳腺X線攝影(鉬靶)、乳腺超聲以及病理活檢等。
- ?? 鉬靶X線:就像給乳房拍“特寫照”,可以發現隱藏較深、還沒有觸及的微小腫塊或鈣化點,適合40歲以上的女性做定期篩查。
- ?? 乳腺超聲:尤其適合乳腺密度高的年輕女性,通過聲波看到內部結構,幫助區分實質性腫塊和囊性改變。
- ?? 病理活檢:如果影像上發現可疑部位,進一步取少量組織化驗,“一錘定音”地告訴你是不是癌癥。
這些檢查通常不會帶來嚴重不適,流程清晰,醫生會結合你的具體癥狀、體征和影像結果,給出一個全面判斷?!禩he Lancet Oncology》2023年臨床指南明確,乳腺癌診斷統一要以組織病理檢查作為最終依據[3]。對于高危人群,建議遵循??平ㄗh定期篩查,但沒有不適也可以每年體檢時順帶做個乳腺檢查。
05 乳腺癌怎么治?選擇與效果解析 ??
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其實和搭配“處方套餐”差不多。醫生會結合每個人的年齡、腫瘤類型、分期等,量身定制一套方案,通常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和內分泌治療等。不同類型的腫瘤,有時還會加上靶向藥物,比如對HER2基因過表達的腫瘤給予針對性藥物治療。
手術:常常是最先實施的措施??梢圆糠智谐[塊(乳腺腫塊切除術),也可以整個乳腺摘除。如果有淋巴結受累,還會做相應處理。手術切除后,轉移和復發風險會降低。
放療:通常針對手術后殘留的異常細胞,有助于降低局部復發,特別適用于乳腺保留的病人。
化療:用于殺滅潛在擴散的異常細胞,也可術前縮小腫瘤體積。門診化療越來越普及,比如前述那位中年女性患者,就是日間化療后順利出院,她的個案顯示流程已實現規范化[1]。
內分泌與靶向治療:激素受體陽性者能用內分泌藥物降低復發率,對于特定基因異常病例,靶向藥物提升了療效。選用何種治療,取決于分子分型和疾病分期。
綜合各種數據來看,早期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超過90%[1]。但治療期間可能出現如白細胞減少、疲勞等副作用,專業醫護團隊會指導妥善處理。需要關注的是,晚期患者治療目標以提升生活質量為主,目前新藥和優化的綜合方案正不斷改善預后。
06 如何通過生活方式管理降低乳腺癌風險???
說到預防乳腺癌,最積極主動的做法其實就在我們的日常中。不是簡單的“遠離高危因素”,而是在每一天用好習慣幫身體加點“保障”?,F代醫學推薦以下幾種具體做法,只講能幫忙的方法——怎么吃、怎么動、怎么查。
- 新鮮蔬果 + 富含抗氧化成分,有助于清理代謝垃圾 + 建議每日保證至少5種顏色的蔬果合理搭配
- 全谷類食物 + 纖維素能幫助腸道健康,同時調節體重 + 如糙米、燕麥、雜糧,每天替換主食部分
- 豆制品 + 含有天然植物雌激素,研究顯示或有益于乳腺健康 + 適合每周2-3次,用豆漿、豆腐或黃豆入菜
- 規律運動 + 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可降低風險 + 快走、游泳、騎車皆可,只要身體條件允許
- 體重管理 + 保持BMI在合理范圍,減少“雌激素刺激”時間 + 飲食均衡、堅持鍛煉、避免體重大幅波動
- 定期篩查 + 早發現是最大保障 + 40歲開始建議每1-2年做一次乳腺檢查,具體因人而異
需要說明的是,健康飲食和運動并不能“百分百防癌”,但確實能為身體增加抗風險能力,讓乳腺細胞保持活力。研究顯示,堅持健康方式的人患乳腺癌的概率相對較低[4]。
如果遇到乳房形態持續改變、皮膚凹陷、乳頭出血、單側腫塊持續增大等情況,無論有沒有家族史,都應及時找乳腺??凭驮\。不用等所有癥狀都出現才行動,早一步、多一層安心。
結語:關注自己,健康不遙遠
有時候,最常見的疾病恰恰最容易被忽視。乳腺癌不是只屬于遙遠別人的故事,早了解、早行動,就是對自己和家人的最好保護。忙碌之余別忘給自己多一點關注,定期自查和專業體檢,讓健康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發現問題別慌,科學治療和規范管理能帶來希望。日子還很長,健康很值得守護。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Breast cancer: Key fac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Tung, N. M., & Garber, J. E. (2021). BRCA1/2 testing: From knowledge to clinical care.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8(1), 60–73.
- Cardoso, F., Kyriakides, S., Ohno, S., Penault-Llorca, F., Poortmans, P., Rubio, I. T., & Senkus, E. (2023). Early breast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The Lancet Oncology, 24(4), e69–e84.
- Friedenreich, C.M., & Cust, A.E. (2020). Physical activit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mpact of timing, type and dose of activity and population subgroup effec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4(13), 76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