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ng, D. W., et al. (2017). Global burden of chronic fungal infec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36(6), 957-969.
出現癥狀后,到醫院就診時,醫生往往會有一套詳細的流程來判斷是不是霉菌性陰道炎。首先是詢問癥狀發展的詳細過程——比如瘙癢發生的時間、分泌物的描述,再加上常規婦科檢查。如果有必要,會取部分陰道分泌物做顯微鏡檢查,看是否含有典型的白色念珠菌。同時,也會排除是否有其他類型的陰道炎,比如細菌性陰道炎或滴蟲性陰道炎。部分醫療機構會建議做培養或pH試紙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檢查方法 | 檢測內容 | 說明 |
---|---|---|
分泌物涂片 | 是否有真菌菌絲或孢子 | 常用、快速,結果直觀 |
陰道pH值檢測 | 分泌物酸堿性變化 | 輔助鑒別其他炎癥 |
培養 | 明確真菌種類 | 有助于復雜病例 |
針對霉菌性陰道炎的治療,目前主要還是靠抗真菌藥物。醫生會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和個人具體情況推薦合適的藥物。下面這個表格給出常見的藥物類型與用法(僅供參考,實際用藥一定要遵醫囑):
藥物名稱 | 主要用途 | 使用方式 |
---|---|---|
克霉唑 | 局部外用,殺滅霉菌 | 陰道栓劑,每晚1次,療程一般為7天 |
氟康唑 | 系統治療,抗真菌作用廣 | 口服一次150mg,難治性病例可遵醫囑重復 |
制霉菌素 | 僅限部分地區,局部用藥 | 陰道片,晚間使用5~7天 |
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生活里的小調整也能有效幫助減少霉菌性陰道炎的發生或復發。簡單來說,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組合,就像給陰道環境加上一道健康屏障。下面用表格快速列舉幾條實用的建議:
推薦做法 | 實操建議 | 原因 |
---|---|---|
平時多吃酸奶 | 每天一杯,選擇活性乳酸菌酸奶 | 促進有益菌生長,改善微生態 |
穿透氣純棉內褲 | 每天更換,避免濕悶環境 | 降低霉菌滋生風險 |
適量新鮮蔬菜水果 | 每日合理搭配進餐 | 提高免疫力,幫助抗感染 |
沐浴后及時擦干身體 | 尤其注意私處干燥 | 減少局部濕度 |
規律作息 | 保持睡眠充足 | 避免長期疲勞導致免疫力下降 |
有些時候,癥狀并不會隨著自我調整而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碰到這些情況,不能再自己“硬扛”:
實際上,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和有經驗的婦科醫生,是治療效果的保障。自己用藥或過度清洗不但無效,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如果治療過程中對用藥有疑問,或者病情反復,也是建議隨時回訪醫院,和醫生討論最佳方案。